《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是唐代诗人
王维的诗作。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
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先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全诗神采焕发,情景交融。
作品原文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⑴
积水不可极⑵,安知沧海东⑶。
九州何处远⑷,万里若乘空⑸。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⑹。
鳌身映天黑⑺,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⑻,主人孤岛中⑼。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唐玄宗开元五年(717)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
⑵积水:指海。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
⑶安知:怎么知道。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⑷九州:这里指海外大九州。
⑸乘空:乘空中风而行。
⑹信风:任风。
⑺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
李白《
猛虎行》有“巨鳌未斩海水动”的诗句。
⑻乡树:乡野间的树木。清
朱彝尊《送金侍郎鋐填抚七闽》诗之一:“玉节官桥河畔柳,锦帆乡树越中山。”扶桑:地名。《南史·夷貊列传》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其上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扶桑”一词,时而指地名,时而指神话中树木,有时也作为日本国的代称。这首诗中的“乡树扶桑外”,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⑼主人:指日本国王。孤岛:指日本国。
⑽若为:怎样。
白话译文
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什么样!
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的日本好像在天空一样。
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
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
你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你国家的主人住在孤岛里。
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以
藤原清河为大使的日本第十三次遣唐使访华,并迎接
鉴真和尚赴日传授佛法。十月,由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陪同到扬州延光寺礼拜鉴真和尚,后即随同乘船返日探亲。临行前,唐玄宗、王维、
包佶等人都作诗赠别,以表达对这位日本朋友深挚的情谊。王维这首诗,当为当年十月以前晁衡离开长安去扬州前夕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像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这是一曲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之歌。通篇没有用一个概念性的语词来明言所表现的究竟是什么情感,但我们从目的地的渺远、航程的艰险和诗人的声声喟叹中,可以明确无误地体会到,这是一种怅惘、忧愁、悬念、惜别等等杂糅交织的至精至诚的情谊。
名家点评
明·
凌宏宪《
唐诗广选》:姚合《极玄集》以此篇压卷。皇甫子循曰:首二语可谓工于发端矣。谢灵运《发海口盘屿山》诗:“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良自有本。
明·
陆时雍《
唐诗镜》:此诗只语语的当,谓之压卷非也。
明·
钟惺、
谭元春《唐诗归》:谭云:韵诗难得如此浑成,常宜诵之,以接喉间清气。钟云:亦复壮幻。
明·
周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句字葩流,直与蜃楼龙藏争奇。
清·张揔《唐风怀》:孙曰:四句雄绝占今,五六亦工妙。
清·
徐增《
而庵说唐诗》:“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若乘空”此三字从晁监心上写来者。“九州”、“万里”二句于法为承,而此若提笔作顿者,然笔下直是生龙活虎,不可捉摸也。总写不忍相别之情,可谓淋漓尽致矣。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正大雄浑。
清·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起得突兀。紧贴还日本,语不泛设(“向国”句下)。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起四气势浩浩,称其题。“鳌身”一句奇横,推铄沈、宋矣,仍不堕入险怪,作俑长吉,故为盛音。五、六、九、十亦极秀琢也。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
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
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