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
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
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
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
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
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
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
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刘熙载《
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
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
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
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
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
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
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
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
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
顾嗣立重为校注的《
温飞卿集笺注》;现存词有
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
林大春汇集《
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
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
更漏子》六首、《
酒泉子》四首、《
杨柳枝》、《
南歌子》、《
河渎神》、《
诉衷情》等。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
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
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