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筑法
从上往下施工的方法
逆筑法,在欧美一些国家称之为Up-Down Method,意思是指从上往下施工的方法,而它是1935年日本首次提出的工艺概念,在日本称之为逆打工法,也称SlabSubstitute Shore(简称SSS法)。
特点
逆筑法的特点:
(1)缩短工程施工的工期
传统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如采用传统方法施工,其总工期为地下结构工期加地上结构工期,再加装修等所占之工期。而用逆作法施工,一般情况下只有地下1层占绝对工期,其他各层地下容可与地上结构同时施工,不占绝对工期。即逆作法基坑施工上部和下部结构可平行搭接,立体施工,而且以结构楼代替支撑,无须支撑拆除,减少了施工工序。对越深的基坑,缩短的总了期越显著。
(2)保护环境
逆作法施工利用地下室水平结构,作为周围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的内部支撑,能减少某坑变形,使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的流降和变形得到控制,以保证其在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逆作法施工实现了顶板的封闭,有效减少了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防止了施工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
(3)降低工程能框,节约资源
多层地下室采用常规的临时支护结构施工,地下空需设置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工程费用相当可观、逆作法与常规某坑施工相比,采用的是“以桩代柱”,“以板代撑”,“以围护墙代结构墙”,省去了临时结构,节约了大量材料与人力。
(4)现场作业环境更加合理
逆作法可利用逆作顶板有限施工的有利条件,在顶板上进行施工场地的有序布置,解决获小场地施工安排的问题,满足文明施工要求。另外下部基坑施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施工受天气影响小。
工艺原理
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传统的施工方法,是放坡大开挖或用支护结构支护后垂直开挖,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再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各层地下室结构,待地下结构完成后再进行地上结构施工。 “逆筑法”的施工程序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正相反。
其工艺原理是:先沿建筑物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在建筑物内部按柱网轴线施工少量中间支承拄(办称中柱桩),然后进行地下首层的梁板楼面结构施工。完成后同时施工地下、地上结构、待地下室大底板完成后,再进行复合柱、复合墙的施工。但在地下室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之前,地面上的上部结构允许施工的层数要经计算确定。 “逆筑法”施工,根据以地面一层楼面结构下挖土是封闭还是敞开,分为“封闭式逆筑法”和“明暗结合式逆筑法”。前者可以地面上、下结构同时进行施工;后者上部结构不能与地下结构同时进行施工。
施工顺序
“逆筑法”的施工程序是:中间支承柱和地下连续墙施工→地下室-1层挖土和浇筑其顶板、内部结构→从地下室-2层开始地下室结构和地上结构同时施工(地下室板浇筑之前,地上结构允许施工的高度根据地下连续墙和中间支承柱的承载能力确定)→地下室底板封底并养护至设计强度→继续进行地上结构施工,直至工程结束。
优点
应用
在实际工程方面,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都有应用。我国逆筑法的推行和发展受日本类似工程的影响较大,早在1955年哈尔滨地下人防工程中就首次提出应用逆作法施工技术,并从此开始了不断的探索、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深基坑支护结构和地下工程施工可以分成顺作法(敞开式开挖)和逆作法施工两种。在逆筑法基础上演变过来的半逆作法以及局部逆作法等都可以归入逆作法的范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54
目录
概述
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