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其优点体现在: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转运时间等因素影响;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克服因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灵活给药等。透皮给药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系统,鉴于其更人性化的给药治疗特点以及透皮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发展
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
运动病的TTS—
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
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
尼群地平、
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
中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中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中国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TTS制剂已获准生产,并对多种药物如:激素类(睾酮、18一左炔诺酮)、止痛药(度冷丁、酮洛酸)、戒烟(毒)药(尼古丁)、呼吸系统(茶碱)、心血管系统(硝苯地平、噻吗洛尔)等药物的TTS进行了研究。
机理
皮肤给药系统中,皮肤是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屏障,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药物具有优良的皮肤透过性,多数药物不易穿过人体皮肤这一有效的,选择性的屏障。
表皮特别是角质层是主要的屏障层,一旦它的保护功能丧失,大量的水溶性,
非电解质分子会以上千倍的速度扩散入体循环,所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减少这一屏障层的阻碍。如果通过毛孔、毛囊皮脂腺,汗管等
皮肤附属器进入体内,只占总量的0.1%。这种途径更适用于一些离子和大的极性分子。皮肤附属器等于提供了一个药物透过时的分流旁路,在药物达到稳态流量之前的短时间内这条途径很重要,另外,有研究发现聚合物和胶体粒子对皮肤毛囊,汗管等具有特殊的靶向性。角质层是一种紧密的结构,类似于“砖与水泥混合镶嵌”的构造,组成了一座“墙”。亲水性角蛋白的角膜细胞组成了“砖”,被包埋在由神经酸胺的多层脂质层、脂肪酸、胆固醇、胆固醇酯组成的“水泥”结构中。
大多数分子需经由细胞和细胞间的微小间隙进入体内。因此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就是要采用合理方法穿过这些间隙或打乱这种致密的结构,通过皮肤表层进入深层及体循环。
(6)避光容器密封贮存。 5 搽剂
搽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或挥发性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澄清或混悬的
外用液体制剂。
搽剂在生产与贮存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药材应提取纯化或粉碎或最细粉。
(2)挥发性药物应溶于适宜的溶剂中。
(3)常用分散剂:水,乙醇、
液状石蜡、植物油、甘油等。
(4)搽剂应无酸败、异臭、变色等现象,必要时可加适量的防腐剂或抗氧剂。
(5)应制定相对密度,以油为溶剂应制定折光率等检查项目。
(6)容器洁净,外标“不可内服”。
(7)避光密闭贮存。
参考文献
[1]郭宏.
奥沙普秦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2007
[2]王浩,侯惠民. 透皮给药系统中的超声促渗技术[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7,(05).
[3]房喻,胡道道,崔亚丽. 智能型高分子水凝胶的应用研究现状[J]高技术通讯, 2001,(03).
[4]朱于村. 促进透皮给药的物理和生化方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3,(06).
[5]丁迎奎. 中药透皮给药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60例[J]黑龙江中医药, 1998,(04).
[6]张国良,史宗道.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 2001,(05).
[7]傅旭春,俞庆森,梁文权. 一个修正的药物经皮吸收数学模型[J]中国药学杂志, 2000,(04).
[8]成志毅,陈浩凡,鲁向阳,刘宁,萘丽玲. 新型经皮渗透促进剂的合成及其促渗特性的研究[J]药学学报, 2000,(05).
[9]Sinha V, Kaur M. Permeation enhancers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Drug Develop & Ind Pharm, 2000, 26(11):1131-1140 .
[10]Jim E. Riviere and Mark G. Papich. Potential and problems of developing transdermal patches for veterinary application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01, 50 (3):175-203 .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