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编》,
清代翟灏编。
翟灏,字大川,一字晴江,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乾隆十九年中进士第,乾隆二十一年(1756)起先后任衢州府学教授、金华府学教授。
《通俗编》采集汉语中的各种通俗词语、方言(包括词、词组、成语和谚语),分为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貎、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一卷,共38卷,计5456条。每条之下,举出例证,指明出处,或酌加考辨,诠释意义,说明变化,对所收语词的语源和发展演变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考察,有助于汉语语源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可以当作古代俗语、成语词典来使用,对于民间风俗、名物制度等的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称道《通俗编》“搜罗宏富,考证精详,而自成其为一家之书,非他家所能及也”。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通俗编》与赵翼《陔余丛考》、钱大昕《恒言录》列为“儒家类考订之属”,认为是“读一切经、史、子、集之羽翼”。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曾归纳《通俗编》在口语词汇研究方面的成就,即“对历代口语词的记录和诠释,对口语词始见时代的考订,对口语词历史演变的研究,对口语词语源的探求”。黄永年《
古文献学四讲》介绍查找古代俗语词,首推《通俗编》。吴小如、吴同宾《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指出《通俗编》“对很多词语还探索其语源和演变情况,对于研究汉语语源有一定参考价值,也可以当作古代俗语、成语词典来使用”。因而《通俗编》至.今仍具有相当大的使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翟灏的同乡好友梁同书(1723—1815),字符颖,号山舟,曾经编辑《直语类録》四卷,见到翟灏《通俗编》之后,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而侧重于收录《通俗编》所遗漏的条目,或者补充例证,或者订正错误,合计416条,改名《直语补证》。
《通俗编》(附《直语补证》)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断句排印本。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颜春峰点校本,以清乾隆十六年无不宜斋本为底本,参校《函海》本,参考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改正商务排印本断句和排印错误数十处,标点比断句更有利于阅读,核对《通俗编》所引文献,校订讹误数百处,利用率大大提高,并将黄焯所录黄侃评语以当页脚注形式过录在相应各条之下,附录音序索引,质量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