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文化馆
北京市通州区旅游景点
通州区文化馆建于1949年,是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设置的专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事业机构,隶属于通州区文化委员会。2010年7月因旧馆拆迁,现暂时迁至永顺南街164号。2014年迁至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6号,是政府设立的全民所有制公益性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文化馆前身是民众教育馆。1948年12月通州解放,通州区军管会(北平市军管十一区)接管了河北省立通县民众教育馆及通县县立民众教育馆。1949年4月通县人民政府接收,7月,两馆合并称通州市(县级市)人民教育馆。1949年8月,撤销战争期间区划建制,恢复了河北省,设立通县专区。通县、通县镇仍为分立的县级单位,人民教育馆又分为两个馆,分别由通县和通县镇管理。1952年教育部、文化部通知,人民教育馆改由文化部门领导,改称文化馆。两馆分别改称通县人民文化馆和通县镇人民文化馆,二馆同在潞河公园办公。年底,通县人民文化馆迁到官园,后又迁到马家胡同9号。1954年,通县镇改通州市,通县镇文化馆改称通州市文化馆。1958年4月,通州市、通县划归北京市,称通州区,两馆合并更名为北京通州区文化馆。1958年10月并入通州区工人俱乐部,对外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同时,文化馆图书室从馆内划出,成立通州区图书馆。1960年通州区改县,文化馆更名通县文化馆。同年,文化馆与通县体委合署办公,各自保留建制。1964年4月,通县图书馆归并通县文化馆图书室。1965年4月,文化馆与体委分开办公;同月,文化馆图书室分出,成立通县图书馆。1973年5月文化馆、俱乐部分属。1997年通州县改区,通县文化馆更名为通州区文化馆。
暂时关闭
自2022年4月27日晚开始, 通州区文化馆采取临时管控管理。管控期间,暂停培训、排练、演出等文化活动,车辆、人员只进不出。
馆内设施
文化馆最初馆址在潞河公园。建筑面积9408平方米,有讲演厅、阅览室、陈列室等馆舍105间,有各类图书20000余册,报纸杂志10余种,标本、模型及各种仪器500余件,运动、娱乐器具近百件。1958年,文化馆从潞河公园迁到工人俱乐部的几间小平房里。1979年5月,文化馆再迁到俱乐部后院新馆址时,有馆舍1200平方米。1984年7月,政府在西海子西街建设新馆,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有多功能厅、排练厅、展厅、教学室、档案室、资料室、办公室等。
员工情况
文化馆人员编制为33人,现有干部职工31人,离退休人员22人。人员结构分行政、业务、工勤三部分,其中业务干部人数占全馆总人数的77%,行政工勤人员占23%,本科以上学历25人,占全馆总人数的81%。
截止2010年底,历任馆长:范林、邓长励、林为、刘廷佐、刘呈祥、张丙新、李永庆、张向群、张希政、冯振光、孙文启、王启会、陈克强、戴立军。
部门设置
文化馆艺术门类包括: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声乐、器乐、曲艺、戏剧、舞蹈等多个门类,人员配备基本合理。部门设置分别为:文艺部、美术部、活动策划部、技术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档案室、办公室、编辑部、总务处、老年活动部。
文化馆每年举办美术、书法、声乐、器乐、英语、舞蹈等各种培训班,上千人次参加培训;开展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展览,上万人次观看展览。
所获荣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获得“面人(面人汤)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1年11月18日,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级文化馆公示名单。
参考资料
通州区文化馆机构简介.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
通州区文化馆.中国文化传媒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2 13: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