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罗克(1942年5月1日-1970年3月5日),男,北京人。1959年从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毕业。曾在北京人民机器厂
学徒工,后做过代课教师等
临时工。曾写《
出身论》等围绕出身问题的文章。他以“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为笔名,写了六期《中学文革报》的头版文章及其他文章,最著名的是第一期的《
出身论》,反响巨大。遇罗克于1968年1月5日被捕,1970年3月5日和另19位政治死刑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十万人大会上,被宣判死刑并被执行枪决。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
遇罗克(1942年5月1日-1970年3月5日),男,中国北京人。1959年从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毕业。曾在北京人民机器厂学徒工,后做过代课教师等多种临时工。曾写《
出身论》等一系列围绕“出身”问题的文章。他以“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为笔名,写了六期《中学文革报》的头版文章及其他文章,最著名的是第一期的《出身论》,全国反响巨大。遇罗克于1968年1月5日被捕,1970年3月5日和另19位政治死刑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十万人大会上,被宣判死刑并被执行枪决。
遇罗克的父亲原是水利电力部的工程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从那以后,遇罗克陷入了苦恼的深思中。1960年,门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的他,却没有任何大学录取,问题就在家庭出身的阴影。
1966年2月13日,在《
文汇报》上发表文章《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反对
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遇罗克于1966年下半年写下了著名的《
出身论》一文,批判
血统主义,亦即
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列举事实反驳“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共产党政策,提倡民主和人权。该文被广为传播,影响巨大。
1967年4月14日,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
戚本禹公开宣布《出身论》是大毒草。1968年1月5日,遇罗克被捕,被扣上“大造反革命舆论”、“思想反动透顶”、“阴谋进行暗杀活动”、“组织反革命小集团”等罪名。
1970年3月5日,在“
一打三反”运动高潮中,遇罗克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时年27岁。
1978年冬天,遇罗克的母亲王秋琳找到《
光明日报》编辑、记者
苏双碧,希望帮助为遇罗克平反。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
另一种说法:不是因为《出身论》而是发表在《文汇报》的《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在文章中,遇罗克批驳了
姚文元对历史和现实的曲解,明确地说:“姚文元同志代表了存在于思想界中的机械唯物论的倾向。我觉得和这种倾向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