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公佬是粤西人对民间专门赶鬼、除病、造屋择日、看八字、解关、占卜、看相、超度亡灵、打醮、安神、安花等活动神职人员的称呼。
简述
粤西民间道教是从我国古代
原始宗教的巫术,特别是战国秦汉以来的神仙方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传统民间流传的“阴阳五行”、“巫觋杂语”、“符水咒说”、鬼神崇拜等,与正统道教而言,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道教教理。
因此,粤西传统民间道教是还带着较多的传统民间宗教的色彩。 粤西传统民间自古相信人死後有灵魂之说,注重驱鬼、除病、造屋择日、看八字、解关、占卜、看相、超度亡灵、打醮、安神等活动,而传统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又有本质差异,非哲宗教学理又非宗教情结,民众阶层的终极信仰是赢得神灵眷顾与现实幸福,或来世享福。-种集巫、道、佛于一体,称太上老君为教主,以巫法主要方术,道法着重包装,佛法宣传口号的巫道应运而生。道公佬就是传统民间巫法方术从业人员。
演变
在原始社会时,由于人类所认识的知识比较少,对这个社会中出现的某些状况不了解,把自然界的打雷、闪电、下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误以为是某个神仙在发怒,整天诚惶诚恐,怕天神一个不爽就降灾患于身上,就如同疾病、瘟疫等。
所以原始人类就把某些东西用来参拜,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神的化身,神是由这些东西衍变而成的,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崇拜就有某些仪式,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向神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也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愿望,比如生子、长寿、希望风调雨顺以求获得丰收等等愿望,而有仪式就得有个领头人,通过这种人,组织各种仪式,把众人的愿望传递给神,这类人就被称为“巫”。
俚僚的巫教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由于岭南地处热带,春夏之间,炎热潮湿,多雾少晴,易得热带病,即古人所谓“瘴”。由于当时的人们对“瘴”这一疾病的认识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加之岭南俗信巫鬼,一旦得病,往往求助于巫法,从而促使了岭南方术的发展。岭南俗信的特质是在长期以来巫鬼信仰的流俗中浸染而成的。
西晋末,粤西道教之父潘茂名推广道术,道教正式进入粤西。这位岭南道教先驱“立德行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舍己救人”品格高尚的真人,在搏弈粤西信仰中,赢得声誉,在某次洪灾中,潘真人舍己救人,以生命代价于西山(今茂名观山)驾石船飞升仙解而去,使道教在粤西站稳脚跟。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奏请朝庭推崇立潘州,传统民间以道教仙迹崇拜。巫教信仰自然、鬼、神、仙,开始溶合道教。
明朝孔镛来守高凉,知高州府,随着中原人的迁入,崇道的思想也得以传入,遇此仙人潘茂名于笔架山,因而在笔架山上创建了一座“潘仙亭”,以资纪异。并赋《石船丹灶》诗曰:
共说丹砂可驻颜,仙翁何不久人间?
石船藓合年年在,丹灶云封日日闲。
亭宇已成新岁月,乾坤犹自旧江山。
我来欲问长生诀,辽鹤何时海上还。
明崇祯十年(1637),知府姚继舜更辟坡扩亭。此后明代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有诗咏潘茂名在潘坡炼丹的《潘坡丹灶》:
地有东郊胜,溪山信可夸。
偶来因问俗,何意觅仙家。
洞倚千寻古,炉蒸五尺霞。
至今流水上,时或见桃花。
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五“石语”篇,记载有《石船铭》。道教仙迹在社会上层仕大夫中广为推崇,促使粤西巫教信仰吸收更多道教因素迎合信众。
道公
道公佬师承复杂,除带徒出师外还有家传的,一般都没有在正规观院受戒,没有观院的戒律规条,也没有道教仪式的定式,大部份道公佬居家,也有的有庙宇活动场所,-般是乡间村庙,他们下田劳动,或作庙祝,可结婚生子,除不吃狗肉,每月有几个斋日,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与常人无异。它没有统一的组织,各自为政,教义、收徒、作法也不统一。大体上是一个小范围(区或乡)有一个道公佬当头领(师父),活动限于几十里范围。有些地区道公佬供奉玉帝、观音、太上老君、土地、地藏菩萨,把释、道、巫合一,不僧不道。 道公的法器除了神像、短剑,还有笏、小饶钹、小铃铛,法衣以及后面拖着一根飘带的方土帽。道公专做赶鬼、除病、造屋择日、看八字、解关、超度亡灵、打醮、安神、安花等迷信活动创收。其中做道场和社祭是较大的法事活动。
与正统道教而言,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道教教理。奉行“阴阳五行”、“巫觋杂语”、“符水咒说”、“鬼神崇拜”等,因此,还带着较多的传统民间宗教的色彩。
对于“作鬼弄神”、“符箓禁咒”、“剑镜印令”及“斋醮”等仪式法术等,在平民阶层的鬼神情怀则落实于得到道德安慰,赢得神灵眷顾与现实幸福,来世享福,“行善积德”、“诸恶莫作”、“免遭天遣”等则包含着民众阶层的终极信仰。它建构一种人与神、现世与来世、善与恶的“紧张”,促进人在现实黾勉治生的信心。
方术
打醮
打醮名目繁多。有祈求平安的“打平安醮”;有驱瘟疫、除天灾、许愿打醮;有收成好,打醮酬谢;有丧葬,请道公佬打醮。打醮时,要设斋道祭祀,道公佬击鼓诵经,甚至有举行演戏娱神诸活动。目的是祈福和祭祀。
粤西打醮多在腊月至正月,打醮俗历来风行。各乡村几乎每年都有打醮活动,搭棚于祖庙设神坛,请道公佬主持作法事,并沿街游行,至设于各街坊及村口的土地公神位拜祭(称过社)。富有人家举行婚礼或因发了大财酬神、庆祝生辰等,亦有于自家门口或厅堂设坛打醮的。一般小醮侍弄一昼夜,罗天大醮闹七昼夜,村中设主坛和道场。
凡打醮,均供奉玉帝、观音、太上老君、财帛星君,祷告以求禳解灾祟与求降福。又向地藏王,本村所奉庙宇菩萨祭祀,祈求震慑野鬼恶妖,护佑凡间安宁。同时设醮荐(也称附荐)仪节,以祭奠生前属本村的冤鬼与孤魂;有些人家为附荐本家夭折冤魂,向打醮值理会交纳神金,为之举行哀送仪式使之能超渡,安然至“西方玄天极东世界”云云。
画符
画符是岭南方术中盛行的巫术。宋人《东轩笔录》云:“或云蛮人多行南法,畏符箓”。”清·张渠:《粤东闻见录》卷上“好巫”条:“书符咒水,日夕不休”。道光九年《新宁县志》:“寻常有病……师巫咒水书符。”及至民国初年,岭南还有人刻印了一部专门讲述符法的著作《省躬草堂符学秘旨》,作者自称其书传自“祖师”,光绪“戊戍春间,羊城疫症盛行,蒙祖师特赐教缮”,书符派送,“以资普遍。”岭南方术符咒道公佬作大而信众。
粤西传统民间道教井字符,有井、天、地、火等汉字构成,用于收邪魔之用。井字符,主要传自道教,源于秦汉时期的“画地为狱”巫术。作为岭南符法,则并非完全是对道符的复制,在植入过程中仍保有自己的特性。岭南符法渊源有自出于对鸟迹的模仿,故其符文自有独特之处;其二,岭南符法的书写材料也有不同于道符的物品。
请神
粤西有降庙之说 。降庙,即降神、请神,旧时传统民间祭把、占卜、治病诸活动中,常常伴有请神仪式。袁枚记载的请神仪式中所书写的“井”字,其实就是井字符,所谓“圈绕之”,即符箓中习见之“云脚”,神?”符号,这是旋符者运动自身的先天之?与天神感应。
每村中有总管庙,所塑之像,美丑少壮不同。有学降庙法者,法将成,则至庙卜卦请神。初至,插一剑于庙门之中。神降,则拔剑而回。神不降,则用脚踏倒之。如随足而起,则生。如不起,则为神诛矣。其法,将一碗盛水,写一井字圈绕之;地上亦写一井字围绕之;八仙桌中间,亦写一井字圈绕之。召童子四人,手上各写一“走”字圈绕之,将桌面反对碗口之上,四童以指抬桌。其人口念咒云:“天也转,地也转。左叫左转,右叫右转。太上老君,急急如令转。若还不转,铜叉叉转,铁叉叉转。若再不转,土地城隍代转。”念毕,桌子便转。然后请药方,无不验者。
命相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五行为理论基础。“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需要。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占卜
唐《番禺杂记》载:“岭表占卜甚多,鼠卜、箸卜、牛卜、骨卜、田螺卜、鸡卵卜、蔑竹卜,俗鬼故也。” 现转用竹签,阴阳爻杯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迷信手法。计有:
观音灵签 吕祖灵签 关帝灵签
黄大仙灵签 有求必应灵签 拜佛求签 土地圣杯灵签 财神灵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