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寺
岳麓书院左前的寺庙
道林寺是始建于六朝的寺庙。道林寺唐以前的历史,记载不详。到了唐朝,道林声名鼎盛。首先是入唐之后,长沙籍大书法家欧阳询为道林题写了匾额:“道林之寺”,谓道林“为道之林也”。“痴癫”米芾评价说“笔力险劲”。而后众多文人为道林书写了华章。曾记游道林的墨客有:骆宾王、杜甫、宋之问、韩愈、刘长卿、刘禹锡、张谓、沈传师、韦蟾、杜荀鹤、唐扶、李建勋、裴休、齐己……杜甫一首《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不仅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千古名句,还在游道林麓山后萌生了想要在长沙安居的念头:“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两年后杜甫逝世)。因杜甫诗,宋之问诗,沈传师和裴休笔札,尤为著名,后有人建筑了“四绝堂”来安放这些宝物。
历史沿革
在岳麓峰。原址在岳麓书院左前,始建于六朝,隋唐为律院,后唐马殷重建结构崇隆,廊院连云,鼎盛时寺僧达三百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拆寺屋材料修书院。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重建于岳麓山北(赫石坡附近).颇如旧制。毁于清代,遗址已不可考。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557~641)曾书“道林之寺”四字为额,谓道林“为道之林也”。明正德四年(1509)前后,寺为守道吴世忠所毁,吴以其木石修岳麓书院。清顺治十五年(1658)僧人果如重建,民初尚存,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地址
道林寺遗址所在地旧有二说。一说在岳麓书院左侧,见于清康熙《岳麓志》:“道林寺在书院山左。隋唐时为律院……五代马殷建四绝堂于其地……久废。今果如禅德于顺治戊戌(1658)重开,渐次兴建成钜观。”一说在岳麓山下空旷之地,即今屈子祠旧址一带。清光绪《广湖南考古略》说:“今岳麓屈子祠为道林遗址,而憩春园北有道林小巷。”
历史传说
道林寺为律宗寺院。律宗法师志道,曾随王奂同游道林寺。该寺建于岳麓山下,到唐时已成为士子习业所在。大约在唐肃宗(756一760)时唐将马燧在此造藏修精舍,取名“道林精舍”,当时就有“道林三百众”之说。大历三年(768),杜甫流寓长沙时,曾游该寺,作有《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之名句。道林寺藏经书十分丰富,但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毁佛事件中被毁。经书虽毁,但佛事未泯,仍吸引不少名士前往参拜。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沙门禅师疏言获准往太原求取佛经,河东节度使司空卢钧、副使韦宙慷慨施之,共得佛经5048卷,于次年运回潭州(今长沙),道林寺再度成为讲经重地。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间,袁浩建四绝堂于寺中,后经五代马殷重建,借以保存沈传师、裴休、宋之问、杜甫四人为该寺留下的笔札和诗篇。另外,骆宾王、宋之问、韩愈、刘长卿、刘禹锡、张谓、沈传师、韦蟾、杜荀鹤、唐扶、李建勋、齐己等文人墨客都曾流连道林,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16:5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