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佐夫,苏联剧作家。1908年5月26日生于莫斯科,卒于1986年4月20日。曾在莫斯科等地剧院担任演员、 导演工作。 处女作为喜剧《六个可爱的人》,成名作为反映女青年成长历程的《
塔尼娅》。此后发表的青年题材剧作还有《朝霞中的城市》、《漂泊的岁月》、《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
我可怜的马拉特》等。《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不仅
人物性格鲜明,表现形式也很新颖,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苏联剧坛最为引人注目的剧目。70年代后
阿尔布佐夫的剧作更注重人物心理的开掘,其中有描写老年人感情生活的《
老式喜剧》、呼吁青年严肃对待生活的《
残酷的游戏》以及追求人生精神和谐的《
女强人》等。
石慰慈,江西南昌人,
石兰之父,著名
戏剧家、导演、戏剧教育家。1961年,其翻译首导的《遥远的道路》(由前苏联
戏剧家阿尔布佐夫编剧)。
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一大批年轻而充满热情的共青团员们,投身到当时举世闻名的莫斯科地铁建设中的故事,是一个展现了众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故事的红色经典剧目。话剧以小见大地成功描述了火红年代的火红故事,表现了一群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的激情故事。剧中虽然只有6个人物,但是真实深刻的故事情节、个性迥异的人物塑造、生动感人的戏剧冲突加上演员娴熟的演技,让人仿佛亲身体验了一回当时情境下地铁建筑队的生活,两个小时左右的演出,博得了在场观众一阵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为了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民族精神,此次重演的话剧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作了部分删选,台词幽默、浪漫,并加入不少现代网络流行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据悉,为了达到一个最佳的舞台视觉效果,场景布置所用的材料都是从北京运到南昌的。
恰逢中俄建交六十周年,石慰慈提议将它重新搬上舞台,不幸的是其在筹划过程中身体抱恙,经查是癌症晚期。“我爸生病时说,他有一个请求,那就是让该剧重新演出”,石松说到这里放慢了语速,父亲也希望通过参与该剧创作,与病魔做斗争。研讨会播放了石慰慈的相关影像资料,其中一段就是石慰慈老人在病床上,拉着儿女的手,再次叮嘱一定要排好这出话剧。此情此景,让石慰慈的女儿、江西籍演员
石兰当场泪流满面。石老师沉甸甸的期待为该剧的成功拉开了序幕。
为完成石慰慈的遗愿,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导演
王佳纳,
石兰与
阎青妤、
宋运成、王志刚和
王禹铮等众多演艺明星和江西籍艺术工作者一起,开始了对该剧的精彩演绎过程。“我开始真弄不懂,为什么石老师会这么喜欢这个剧本”,在研讨会上,该剧导演
王佳纳语出惊人,自己曾对该剧没一点好感。“但导着,导着,我发现这里面真有吸引人的东西,那是一种闪光的精神”,
王佳纳坦率地说,和石老师比起来,我真觉得自己是媚俗的。
目前,中国对外友协和俄罗斯中国大使馆也特别关注此剧的演出,特别希望该剧能前往俄罗斯演出,剧组方也希望通过现在的演出“练兵”,明年能真正走进俄罗斯,用汉语诠释这部前苏联经典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