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遵义!》是当代作家
阎欣宁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1年3月。
内容简介
《遵义!遵义!》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与军队重大转折时期的长篇小说,共二十二章。故事围绕“遵义会议”这一核心历史事件,既刻画了
毛泽东、
王稼祥、
张闻天、
周恩来、
林彪、
彭德怀、
贺子珍等革命家的文学形象,也描写了一批普通红军官兵的战斗生活:女红军秦娥、孟林,方面和方圆兄弟,伤员老楚,担架夫子老苦、小六九、俘虏军官犹士彬,九娃子、河婶等人,共同编织了一幅立体画面,再现了那段党和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历史情景。
人物介绍
毛泽东
小说清晰地展现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决策层逐渐占上风那样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层面的,小说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不是脸谱化的呈现,而是个个血肉丰满、个性十足。小说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表现毛泽东在困境中的坚持、对形势的洞察、斗争策略的运用以及军事指挥上的卓越才能,这些使得他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航者,率领红军冲出重围走向胜利。
彭德怀和林彪
对彭德怀和林彪两员战将的刻画,笔墨不是很多,却性格分明,各具特色。彭德怀的持重和勇猛,林彪的多思和机心,都写得恰到好处。而且,这两个人物互相映衬,对比而出,更见作家巧思。林彪想要让毛泽东交出指挥权,不曾直接提出,却去游说彭德怀,显然是看中了彭德怀的耿直敢言;时值新败,彭德怀未必对毛泽东没有意见,却对林彪提议不置一词,坚持信守了自己的组织观念。林彪的一军团在娄山关战役中划归彭德怀指挥,林彪由战况进程的观察对彭德怀作出评价,宁可让自己的三军团在战场血拼消耗巨大,却把一军团的部队作为预备队而保留实力,诚为厚道人也。
李德和博古
对李德和博古,作家写了他们各自的错误,却非常有节制,对两者都充满了“理解之同情”:李德在中共党内充当最高军事指挥官,并非他自己的意愿,而是中共要员对共产国际的敬畏所致;博古对自己的去职并不就是毫无挂碍,但也有其党性崇高的一面,甘愿服从党内决定,并且准备勇敢接受历史的裁决。
卓进成
作品中对休养连的小战士卓进成的塑造,不仅为作品增加了来自年轻士兵的长征感受,丰富了作品的叙述层面,还通过其独特身世,体现出红军的人性魅力:卓进成本是红三十四师的战士,该师在湘江战役中担任后卫作战而全军覆没,在明知强敌压迫玉石俱焚的命运无可规避之际,军团长董振堂命令,将该师中的父子兵、亲兄弟中的儿子和弟弟挑选出来令其随主力红军撤退,并且把卓进成安排在负责照顾伤病首长和妇女的休养连,不只是为三十四师留下了一脉薪火,也是对麾下士兵的无边关爱。与之相映成趣的是黔军参谋、红军俘虏犹士彬,在红军强大的感召力下发生的“不彻底”的转变。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假冒为黔军班长而投身红军,他用别致的眼光,审视这支失败和逃亡中的军队的浩然之气,见证其将士的英勇无惧,团长、连长的身先士卒率先冲锋;也用自己的切身经验,辨析黔军、川军和滇军的各自作战特征,猜测红军首长的行军作战意图,而且往往会切中要害,揭出底牌。这样一个有几分痞气、有几分狡黠又终不失其良知和灵性的“老兵油子”,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选题立意高
遵义会议是党在长征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作者以历史为舞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长征行动的总体把握,以具体事件为背景,以各类人物活动为载体,勾勒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立体画面,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讴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优秀革命传统。
历史进程
在阎欣宁笔下,领导层的分歧与斗争既是军事路线上的,小说清晰地展现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决策层逐渐占上风那样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层面的,小说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不是脸谱化的呈现,而是个个血肉丰满、个性十足。小说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表现毛泽东在困境中的坚持、对形势的洞察、斗争策略的运用以及军事指挥上的卓越才能,这些使得他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航者,率领红军冲出重围走向胜利。此外,广大红军官兵因血的教训与历史的对比而产生的强烈呼唤,也是小说关注与表现的重要方面,来自基层的声音也对红军指挥权的更替产生了重要影响。
艺术特色
创作方法新
作者把历史事实和文学想象有机结合,以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大人物为历史纵线、实线,即党的高层领导者灵魂式的展示;小人物为生活横线、虚线,即红军基层指战员肌理式的写实,勾勒出一群文学人物形象,他们一道成为红色信念的实践者,共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红色大歌。作者用大量文献资料有机地整合了这段历史的每个侧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合理想象,构建情节发展脉络,将历史事件具体化、形象化,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作品以人物带历史,以历史来突出人物的创作手法,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很好地表现了主题思想。
描写内容实
《遵义!遵义!》中,作者一是深入挖掘了作为全书核心内容的遵义会议,同时对湘江战役、通道会议、黎平会议、抢渡乌江、四渡赤水、扎西会议、会理会议等重要事件均有比较到位的描写,从中着力突出了党的领导、军队建设、战略策略等重要内容。二是多层面、多角度地揭示了各种矛盾。遵义会议这一段时期,是党和红军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各种矛盾冲突最为交织、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这些矛盾冲突和解决过程,演绎了党和红军所经历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斗争场面。三是作者以娴熟的笔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运动中歼敌、迂回穿插于国民党重兵集团中间的战争场面,将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内容具体化、细节化,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
刻画人物准
《遵义!遵义!》中,作者一是以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入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林彪、彭德怀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形象,也描写了一批普通红军官兵和群众的生动形象,还艺术塑造了俘虏军官犹士彬等人物形象,人物刻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二是以人物活动为传媒,力求把他们的工作生活具体化,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波动和情感历程,诠释了深厚的战友情、同志情、母子情等多种情感。三是作者对人物刻画在神似的基础上着力于精神的挖掘。在作者笔下的红军官兵,无论官职大小、年龄长幼、体质强弱,他们的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之间,都浓缩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焕发着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表现着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感。人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
内容写实
《遵义!遵义!》真实地呈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所面临的生死存亡危机,状写了身处遭贬黜逆境中的毛泽东,依靠周恩来、张闻天、朱德、陈云、刘少奇、王稼祥等大多数党中央和红军领导人的支持,与李德、博古的“防守中的保守主义”、“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作坚决斗争,成功地改组了党和红军的组织领导机构,并以杰出的军事才能指挥红军展开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最终力挽狂澜,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整体思维
《遵义!遵义!》中,作者对遵义会议这段历史的独到研究、发现和理解,表现在并不单纯将遵义会议局限为在遵义柏公馆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而是将之前的中央政治局
通道会议、
黎平会议和
猴场会议,之后在铁场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与遵义会议视作一个整体,亦即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视为前奏,将铁场会议视为尾声。前三者为遵义会议作了准备,后者则是遵义会议精神真正得以全面落实的标志,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将掀开新的一页。小说采取高层人物真名实姓,中下层人物虚构为主的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机结合;笔墨高度浓缩,蕴含密实的历史信息。作品所点出的包括红军中下层军官在内的真名实姓人物,亦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意为日后人物的发展提供历史的注脚。《遵义!遵义!》在深入的历史研究基础上采取的这些手法,为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创造了新的经验。
阅读张力
《遵义!遵义!》中,作者的艺术匠心在于,指挥权的更替作为全书的总纲,紧扣整个战局,具有很强的阅读张力;而设置干部休养连这一叙述视角,则可以勾连起军中上下左右各个方面。这就建构起整部小说立体的叙事网络。方面、方圆、孟林、秦娥等众多虚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鲜活。通过对这些普通官兵行为和心理的描绘,不仅揭示出真实的战争形态,还反映出残酷战争环境下红军队伍中美好的人情与人性。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战争涉及到的地理人情、山川风物、历史掌故等等文学要素,在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作者对历史的细部进行了文学化的描写,从而赋予生活以丰富的色彩、声响与滋味。
作品影响
2011年,《遵义!遵义!》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80种重点出版物”。
作品评价
“《遵义!遵义!》以遵义会议前后那可歌可泣而又千回百转的悲壮历程为主体框架。小说既以写实的态度再现历史,又以想象的虚构丰富历史,用虚实相间的笔墨,生动地描绘出一种苍凉沉重而又波诡云谲的历史氛围。”(文学评论家
汪守德评)
“阎欣宁的长篇小说《遵义!遵义!》,再现并定格了这一历史惊涛拍岸的时刻。回眸那段峥嵘的历史,令人感慨万千,生发无尽遐想。”(文学评论家
石一宁评)
“希望有更多像《遵义!遵义!》这样的好作品涌现出来,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翟清华评)
出版信息
2011年3月,《遵义!遵义!》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
作者简介
阎欣宁,男,出生于青岛。曾在部队服役,现任厦门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追水营》《
中国爹娘》《来复线》《地平线》等长篇小说多部,长篇纪实文学《百战将星韦杰》,小说集《枪族》等。曾获解放军文艺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