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才,男,1970年10月生,
湖南省汉寿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人物简介
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
从事农村问题研究已有18年,研究领域主要为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产权政治学方面。2005年师从著名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
徐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邓大才教授主编的《中国农村调查·口述类》大型项目第1卷和第2卷日前出版面世。
研究领域较广,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土地问题、粮食问题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从事农村问题研究已经有十多年,截止目前为止,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经济时评文章30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与地方治理、农村政治学、产权政治学,22年里在期刊以及媒体上发表了共计400余篇文章。
2005年师从著名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
徐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较广,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土地问题、粮食问题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从事农村问题研究已经有十多年,截止目前为止,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经济时评文章300多篇。
人物著作
出版著作
3、平原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层群众自治有效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研究,2016年;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条件—形式”视角下的村民自治创新研究,2016年;
3、农业部软科学课题,新型经营主体与粮食安全,2013年;
4、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农村产权改革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
5、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惠农政策的成效评价和完善研究,2010年;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农户生产生活交往社会化与公共服务网络建构,2006年;
7、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生产社会化与公共服务网络建构,2009年;
8、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与价格体系研究,2003年。
主要代表作
1、中国农村产权变迁与经验——来自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2、Correlation Between Proprety Units and Governance Units: Based on the Logic of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7年01期;
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选择:历史经验与理论建构,《学习与探索》2016年04期;
4、产权单位与治理单位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中国农村治理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5、产权与利益: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经济基础,《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6、产权的政治逻辑:产权怎样、如何影响政治——从产权政治的功能视角考察,《学习与探索》2014年09期;
7、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条件研究——从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视角来考察,《政治学研究》2014年06期;
8、利益相关: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动力基础,《东南学术》2014年05期;
9、利益相关: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产权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改造传统农业: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学术月刊》2013年03期;
11、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传统及新的尝试,
《学习与探索》2012年01期;
12、产权与政治研究:进路与整合——建构产权政治学的新尝试,《学术月刊》2011年12期。
所获奖项
1、《湖村经济》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城乡经济》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4、2009年湖北省委调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5、2010年湖北省委调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6、2011年湖北省委调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7、2012年湖北省委调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8、2012年湖北省政府发展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9、2016年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0、邓大才华中师范大学土地政治:地主、佃农与国家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出版图书
任免信息
2020年5月14日,入选民政部组织的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参与活动
“2018中国(花园)乡村治理高峰会议”在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举办,就如何完善乡村治理相关话题展开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时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发言。
2019年12月21日,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天津智库联盟和《理论与现代化》编辑部承办的2019年度天津智库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天津智库建设培训会成功举行,时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教授邓大才就“专业特色智库如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发言。
由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
研究院、
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社会发展编辑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召开,时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介绍,此次经验发布会主要面向地方市、县级和市、县级以下政府单位及其组成部门,根据自愿性、无偿性、公正性原则,遴选出具有创新典型性和重要推广价值的地方改革实践进行重点挖掘并予以发布。他认为,东莞市、都江堰市、湖北省秭归县三地的改革实践活动,不仅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做出了积极回应。
邓大才按照不同村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归类出自治、法治、德治不同强度的实践组合类型,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三种:如果道德约束条件弱,法律意识强、法律机构也比较完善,则可以通过加强法治来弥补道德的不足;如果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遵循道德规范,则可以通过加大德治力度,减少和降低法治规范、调整范围、内容和强度;如果法治意识不强且道德水平不高,则可以通过强化自治来实现善治。
邓大才教授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对农村基层单元重组的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三种发展模式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基层单元重组第三条路——实现功能联合、功能合作、功能分割和功能外包的功能重组之路。
4月27日,邓大才教授、胡平江老师、张利民老师一行前往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汇报了近期调查研究情况,并就当前农村基层改革、精准扶贫等热点问题与部委领导进行了交流。
2019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数据库”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邓大才介绍,该库的正式开放是推动数据库建设从“大数据积累”到“大数据利用”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将搜集到的珍贵地方志资料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方式,在发挥地方志资料“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邓大才教授认为,建设地方志数据库并实现社会共享,无疑是让方志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使得更多人受益于方志中的经验智慧,推动地方志工作由单纯编纂方志书本。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武汉发布《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社会文化卷》,邓大才表示该报告以农民为研究对象,对涉及农民社会文化状况的主要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力图呈现农民社会生活及文化活动的现状,并着重对农村医疗、文化教育和民生事业进行了梳理。
个人成就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