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孝可(1869-1949/1950),字守源,号慕鲁,奉节县人。1903年赴日本留学,留日期间,赞同立宪派主张,与梁启超往来密切。1907年回国后,得夔州府知府支持,与其父邓徽绩共同创办了“官督商办”的夔府宝华煤炭公司,任经理。1909年以夔州府奉节县代表的身份到成都,被选为四川省咨议局文牍部主事及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大会法部主事。1910年立宪派喉舌《蜀报》创刊,蒲殿俊任社长,朱山任总编辑,吴虞任主笔。到第六期后,由邓孝可出任主笔。该报对四川保路风潮的蓬勃兴起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后邓孝可又与朱山办《蜀风报》。同年,邓孝可作为四川咨议局代表,与蒲殿俊等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国会请愿。又出席第二届咨议局联合代表大会,担任书记,参与发起第三次国会请愿。1911年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正式成立,邓孝可被选任同志会文牍部部长,由他任主笔,创刊了《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作为同志会会刊。9月7日,他与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被赵尔丰扣押,后被释放。四川独立后,曾任四川军政府盐政部部长、四川省临时省议会副议长、中国进步党四川支部常委。后失意消沉,晚年迁居上海。
邓孝可,字守源,号慕鲁,奉节县茅田乡人。自幼敏而好学,聪慧过人,延师教读,学业有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入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被选派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与
梁启超过往甚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冬,邓回国,在上海与
章士钊、
章太炎等人,纵论天下事。返里后,立主改革体制,兴办实业,说服夔州知府,得其支持,以官本3万两银子,创办了“官督商办”的‘‘夔府宝华煤炭公司”,“统买统销夔州府属各煤窑的煤炭”,亲任经理。
宣统二年(1910年)8月,由咨议员和教、农、绅、商的头面人物集股5000元,成立
《蜀报》,朱山、邓孝可先后出任主编。邓以其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文笔犀利,能言善辩,富有战斗力而驰名。《蜀报》内容丰富,规模较大,印刷和装订都较精美,一时被称为蜀中报界巨擘,在四川各界特别是在社会中上层有较大的影响。
宣统三年(1911年)5月19日,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唆使下,不顾全国人民反对,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行将铁路大权从人民手中夺去。囿于封建宗法观念,邓于《蜀报》上著文,盛赞铁路国有政策。当强行接收粤、湘、鄂、川4省铁路公司并与美、英、法、德4国签订借款筑路合同的正式消息传入四川后,邓马上放弃了“争款不争路”的主张,气愤地说:“谁能梦想到其奸欺如是哉!”立即挥笔写出全川最早的争路檄文《卖国邮传部!卖国盛宣怀!》。
宣统三年(1911年)6月,
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邓被选为同志会文牍部部长,领导创刊《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并任主笔。同年9月,邓与
蒲殿俊、
张澜等同志会领导人被
赵尔丰扣押,消息传出后,成都全城震动,数万群众拥至总督衙门示威,赵尔丰竟命人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当即打死32人,伤者无数。城外闻讯赶来声援的居民、农民,也被屠杀数十人。
“
成都血案”一发生后,整个四川都沸腾起来,爆发了以同盟会员为主导的,席卷全省的武装起义。清政府慑于群众武装革命的威力,被逼下令将所有被捕人员释放。
民国2年(1913年)6月,立宪派将四川民主党改组成中国进步党四川支部,邓担任常务委员,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邓失意消沉,“赋闲”住北京、杭州、上海。
“九·一八”事变后,邓异常气愤,要家人臂套黑纱,上写白字“誓雪国耻!不自由,毋宁死!’’其爱国气节,颇受时人赞颂。1949年(一说1950年),邓孝可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