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又名卧牛城,古称
邢州、
顺德府,为
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有3500多年建城史,曾历
五朝古都、十朝雄郡,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是“殷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被中国史学家誉为“燕赵第一城”。
规划概况
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市域范围约1.24万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历史城区范围,面积4.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与《
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相协调,为2017-2030年。
保护框架
全面保护物质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价值特色引领的5个层次,具体是指市域、历史城区、历史地段、保护性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价值特色
八大核心价值特色:邢襄文化的起源、发展、延续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孕育地;遍布四野的古泉、古水、古河;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和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形态典型的古代北方府县城“卧牛城”;世代传承的传统美德与礼仪文化;商业兴盛的“邢台好南关”;彪炳史册的冀南革命老区。
八大保护主题:多元文化邢襄城;中华文明发源城;居皋跨泽百泉城;历史悠久古都城;内府外关卧牛城;贤良俊才信德城;千年丝路商贸城;英雄先烈革命城。
保护要素名单
主要内容
市域的保护
构筑“一山八水,一心两轴六片”整体保护空间结构。
一山:指太行山脉,对其进行严格保护,建议划定与主山脉山系相关的山体保护线。
八水:指七里河、白马河、泜河、北沙河、滏阳河、老漳河、老沙河、卫运河,规划重点保护这八水的岸线与格局,强调河流两岸生态的维育和风貌的控制。
一心:指邢台历史城区。是邢台历代州、县、府中心所在地,是邢襄文化的核心区。规划重点保护“府城+关城”的格局。
两轴:指古官道历史文化发展轴和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滏阳新河历史文化发展轴。太行山东麓的古官道是邢襄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兴盛最为重要的轴线;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滏阳新河历史文化发展轴串联了整个邢台市域的历史文化发展路线。
六片:指邢襄古都文化核心区、邢西南古村落山水文化区、邢西北邢窑扁鹊文化区、邢北仰韶文化集聚区、邢南古乐古遗址文化集聚区、邢东红色武术文化集聚区。
历史城区的保护
历史城区范围:本次规划以“府城+关城”历史格局为基础,纳入1945年以前形成的城市建成区范围,考虑新修建的建设大街对整个历史城区范围的切割,确定历史城区范围为以团结东大街、开元北路、开元南路、建设大街、新华南路、新华北路的围合区域,面积4.1平方公里。建设大街以南为历史城区协调范围,面积0.73平方公里。
职能定位:集文化展示、传统商业服务、休闲旅游、居住生活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职能调整:(1)保留传统,特色商业,中兴东大街两侧作为市级商业中心,其商业功能的继续发展,将促进商业的升级、商品和服务种类的增加,通过改善南关的购物环境和交通条件,积极引导商业功能向街区内部主要商业街道延伸,南关商业宜以适合普通市民消费的生活日用品、粮食、服装、餐饮等内容为主,同时鼓励发展体现邢台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经营项目。
(2)限制工业企业进入,搬迁污染环境的二、三类工业企业,提高历史城区整体环境质量,完善历史地段的生活服务设施。近期外迁包括拖拉机厂北侧、向阳水泥预制厂、邢台市制鞋厂等与历史城区功能定位不符的现有工业企业,并将原有用地改造为文化创意、公园绿地等功能。
(3)完善其他文化设施节点的建设,包括城隍庙(现商业用地)文化设施节点、文庙(现市政府内)文化设施节点、古邢台碑(现市直幼儿园内)文化设施节点等,这些节点位置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公共建筑的位置,在城市建设中宜引导用地功能向市区级、居住区级文化设施方向发展,如邢台市博物馆、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
保护结构
保护邢台“一道串两城”的历史城区传统格局,构建“一轴一带、四大文化核心“整体保护框架。
一轴:指延续古城文化脉络的古官道文化轴;
一带:指依托围寨河的文化景观带;
四区:指展示古城文化底蕴的6片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天宁寺历史文化街区、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古官道历史文化街区、羊市道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高度控制
核心保护范围:檐口高度不超过9m;
建设控制地带:檐口高度不超过12m。
环境协调区(I类):檐口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8m。
环境协调区(II类):檐口高度原则上不超过36m。
传统城市格局
(1)古城轮廓
本规划古城轮廓是指清朝古城城廓旧址的轮廓。严格保护并标识现存城廓遗址,结合交通、绿地与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保护古城城廓的历史空间格局。
(2)水系空间格局保护
加强对围寨河以及与古城密切相关的历史河道的整治和保护。河道边缘向外两侧各15米,划定“蓝线”范围,建议蓝线范围内,结合防洪建设步行道,加强沿岸绿化,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加宽河道,并建设自然岸线。
“
鸳水灵井”在“鸳庙遗址公园”内,配合鸳庙遗址的修建进行水景的设计,该处水景以水井为主。重建八角汉白玉水井,井壁设置喷雾并在井中放养“锦鲤”;井旁种植杨柳,设置“鸳水灵井”井碑;重建八角古亭,采用唐代的亭台建造样式。“鸳水灵井”的复建,是以“莺清台苑”为景观特色。
古官道、传统街巷
(1)古官道-历史中轴线的保护
由北关街-北长街-南长街-西门里街-清风楼-府前街-北大街-花市街-马市街-东南街构成的历史中轴线,这些道路严格保护名称、走向、尺度及传统风貌不变。
(2)传统街巷分级保护
历史城区内严控新建或拓宽道路,如确需拓宽,应符合历史城区原有的传统街巷格局。严格按照本规划中关于建筑高度控制及整体风貌控制的要求整治改造街巷两侧建筑。全面深入挖掘与传统街巷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设置标识牌展示相关历史信息。
历史遗存要素
历史城区内共有21处历史环境要素,其中古树名木14处、古坑塘3处、古钟1处、古井1处、古桥1处、古碑2处、古城墙遗址4处、古炮1处。
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邢台共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55个,其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4个,包含1个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9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1个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应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并制定保护要求和对策。
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划定四片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古官道历史文化街区、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羊市道历史文化街区、天宁寺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性建筑的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共529处,共分四个等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1处。邢台全市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共1943处。
历史建筑
根据《河北省历史建筑认定和修缮保护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冀建规[2012]310号)的有关评定标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可以确定为历史建筑。邢台市历史建筑评定标准为以下四点:
1.建筑(构)物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在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在某一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具有纪念、教育等历史文化意义。
2.建筑(构)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包括: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典型性;建筑样式与细部等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反应所在地域或民族的建筑艺术特点;在城市或乡村一定区域内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3.建筑(构)物体现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包括: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反应当时的
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建筑形体组合或空间布局在一定时期具有先进性。
4.其他需要确定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
遗产的保护
截止到2017年,全市共有非遗项目139项。国家级14个、省级60个、市级65个。涵盖了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体系中的全部10个门类。
规划措施
一、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全覆盖的保护规划体系,制定《邢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邢台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规定》,及时编制包括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在内的各级各类保护规划;
二、健全管理机制、加大规划实施的管理力度,加强邢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的审议、协调、监督、指导的职责,强化市、区、镇、村等各级政府的保护责任,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要特别注意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设立财政专项保护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文化、旅游、文物古迹保护等方面的项目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通过宗族团体、国内外文物古迹保护组织的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四、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制度,同时强化公众参与,各级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五、建立保护、利用与发展的一体化机制,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