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检阅月报
日军侵华时对日军日本人及其他外国人的信件及电报的摘抄记录
《邮政检阅月报》,是日军侵华时对日军日本人及其他外国人的信件及电报的摘抄记录,从侵华日军撤离时未来得及彻底焚毁的档案中整理而来,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这批档案资料是从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10万余卷(件)侵华日军遗留档案资料中发现的。
形成
为防止日本官兵及国民通过信件、电报等泄露军事机密及日军烧杀抢掠罪行,日伪当局制定了军事邮件检查及地方普通邮件检查制度,地方检查部门按月上报中央检查部门,对所有在华日军及其军属、在华日人百姓、满人、朝鲜人及驻满各使领馆外国人收发的信件均一一进行检查。其中不利于日伪当局的内容被删除或没收,这些“违禁”内容被日军摘抄整理成册,上报军队高层,形成了《邮政检阅月报》。
意义
截至2010年,有10万多卷(册)日本关东军档案(其中九成是日文),记录了1931年至1945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统治时期的各种事项。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日军为销毁罪证,仓皇逃走前将未及彻底焚毁的档案埋在地下。1950年吉林省在建筑施工时发现了这些残破的档案。这些侵华日军自己形成的档案是日本侵华历史最真实的记录。这部分档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重大。从2013年开始,吉林省档案馆组织人员对这批日文档案进行翻译、解读,发现了大量日军侵华罪证。2014年1月14日吉林省档案发掘的日军遗留档案中发现了一批出自《邮政检阅月报》的日本人信件,为揭露日军罪行又添新证。有的书信中记载,对于日军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等残暴行为,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档案记录
截至2014年1月,吉林省档案馆整理发掘出32件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档案资料,包括《宪兵月报》《关于南京周边地区[治安恢复情况]的报告》等,详细揭露了日军强征、奴役、虐待慰安妇的暴行。在1938年2月28日的《关于南京周边地区[治安恢复情况]的报告》中,记录了南京周边下关、镇江等9地7处设置慰安所的情况,记录了当地驻扎士兵人数、慰安所中的慰安妇人数、每名慰安妇对应的日军人数,以及每旬日军利用慰安所的情况。根据记载,该地区最多时10天内1名慰安妇要被267名士兵“利用”,最少时1名慰安妇也要应对71名日军官兵。2月下旬10天左右的时间里,一个拥有109名慰安妇的慰安所共接待了8929名日军官兵。并且,在该文件中还记录了慰安妇群体的构成情况,其中一个慰安所内有36名朝鲜慰安妇。
1938年3月12日,隶属于日军华中荻洲部队的渡边德右卫门在发给新潟县西颈城郡上早川村关原草苗的信中写道:“二月六日我中队在警备中,附近有近万名残余敌人。可怜的是当地老百姓,因为接到全部杀光的命令,虽然我们对小孩子多少抱有一丝同情,但含着眼泪,一起杀掉的也不少!”
1938年6月8日,隶属于奉天工藤部队的木村镇雄在寄给石川县金泽市的妻子木村美代子的信中写道:“国境方面同事替代了俄国人站岗,听说强奸也是每天都有。同事通过地理和语言判断强奸的对象清一色是满洲女人,然后不分日夜对其强奸。很多女人被数百名男子强奸……”
在1940年牡丹江铁道局东宁特输的植田益夫发给京都中京区王生溯田町三六号古川次郎的一封书信中说:“距离这个部落(指东宁街)一条街远的地方,苦力的死骸就那么散放在外边,汽车区和街头都有。离这里三条街远的地方已经干涸的小河河道里横七竖八地搁着十二、三具苦力的死骸和装在箱子里的尸体,野狗啃食着他们,一点也不剩。”
在1945年3月27日到4月19日之间的《经济部、满洲中央银行、奉天、牡丹江、鞍山支店及日本大使馆等对领事馆经费、旅费、慰安妇采购资金等函电》文件中,记录有满洲中央银行鞍山支店经关东军第四课的批准,以军用公款科目转账划拨日军购买慰安妇专项资金等内容。而类似形式的慰安妇经费划拨在其他电话记录的档案中还有很多。
社会评价
2014年1月9日吉林省档案馆发掘整理的一批侵华日军遗留档案显示,战争期间强征慰安妇是日本的政府行为。这对日政界和学界部分右翼分子关于“强征、购买慰安妇是当时民间业者的自发行为”的诡辩是个有力的回击。吉林省档案馆馆长尹怀表示,这批《邮政检阅月报》等档案资料是侵华日军对于侵略行为的直接记录,直观反映出当时的侵略行径以及社会状况。在如此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录面前,日本右翼势力美化、掩盖、篡改历史的企图都将不攻自破。
吉林省档案馆“慰安妇”课题组组长王放说:“根据档案记载,当时日军对慰安妇非常残暴,欺侮、虐待慰安妇是家常便饭。”在一份《宪兵月报》中记录有“铁道工厂的一名日军士兵喝醉酒之后到军队的慰安所对慰安妇施暴并破坏器物”的内容。在一些《邮政检阅月报》中,中国百姓、日本军人及家属在给家人或朋友的信件中也记录了大量日军奴役慰安妇的罪行。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3 22:23
目录
概述
形成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