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上讲,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
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登上
钓鱼岛。
产生发展
源于“尊皇攘夷”运动
日本右翼源于幕末明初的“尊皇攘夷”运动。筑前福冈的“玄洋社”是日本右翼的最大源头组织,为
日本右翼团体鼻祖。战前右翼的组织构成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粹派的“封建式日本主义团体”,另一部分是革新派的“近代国家社会主义团体”。有代表性的国粹派右翼组织有:玄洋社、黑龙会、大日本国粹会、大日本生产党等。有代表性的革新派右翼组织有:老壮会、
犹存社、经纶学盟等。
推行“欧化主义”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入侵亚洲,日本为摆脱变成西方殖民地的危机而实行维新、推行“欧化主义”。
盲目“入欧”所带来的价值观的崩溃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促使右翼组织及其右翼思潮产生的历史前提与社会基础。当时右翼组织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这股“脱亚入欧”的风潮有一定抑制作用。作为日本社会的“底流”,日本右翼组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张扬一个世纪以来从未停止过。
一战后势力的发展
据统计,1927年至1937年期间,日本右翼组织总共有634个,参加右翼组织的人数达12.2万。
20世纪30年代,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都非常严峻,右翼组织开始走向极端,从组织到思想均被体制化,右翼的道统不复存在。日本战败后,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右翼与
日本军部相勾结,从策动“日韩合邦”殖民统治朝鲜,到支持“
满蒙独立运动”,全面进攻中国,到处都留下了右翼的痕迹。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的美国强行解散日本国内所有右翼组织,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一度被迫偃旗息鼓。然而,冷战开始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由“抑制”改为“扶植”,宣布停止解散右翼组织,并解除对右翼分子“剥夺公权的处分”。日本右翼势力由此死灰复燃。
50~60年代,日本政治中的保守势力为了利用右翼组织中的暴力团体来对付左翼而与右翼相瓜葛。复活后的右翼为了制定“自主宪法”采取了反苏、反共、重新武装的政治主张,并开始支持保守政权的亲美路线,一改右翼反美、反体制的传统方针路线。
1972年3月,原生学联书记铃木邦男在东京组建了“一水会”,新右翼正式登上战后日本政治的舞台。他们提出了“打倒YP体制”(Y指雅尔塔协定、P指波茨坦公告)的激进主张,倡导反美、反苏、“回归日本民族”、“反体制、国家革新”等思想,并与战后初期的右翼组织划清了界限。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自立与迅速发展是新右翼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反体制”一点而言,新右翼继承了战前传统右翼的“道统”。但就右翼组织整体而言,其内部对于理念模式及行为准则并无共识。右翼组织诚义塾把现代日本右翼思想概括为:皇道主义、民族主义、和平主义。他们认为,就右翼思想的基本概念而言,新、旧右翼之间的想法是相通的,只是国际认识有所不同。例如,战前右翼的关注点在亚洲,而战后右翼的关注点则面向全世界。
战后日本右翼运动大体分四个时期:50年代是恢复阶段,60至70年代初是猖狂活动阶段,70至80年代末是发展、巩固和充实力量的阶段。90年代至今是疯狂否定侵略历史的叫嚣阶段。从其组织和成员来看,规模较战前大,成员复杂,从民间到政客都有人参加;从活动的方式和性质来看,战后的日本右翼与战前右翼非常相似,进行恐怖活动,策划军事政变,镇压进步力量,扼杀言论自由,极力否认侵华历史,坚持
皇国史观,鼓吹
民族主义。
现状
截至2000年,
日本右翼团体总数约为900个,总人数约10万人,已接近二战前右翼势力发展的顶峰时期。另外,截止2012年日本右翼势力还包括很多由暴力团体转化而来的“行动右翼”,其中由日本国家公安委员会认定的暴力团体就有24个。日本“右翼理论家”荒原补水还宣称,若包括不公开的“西装右翼分子”(指具有右翼思想但没有参加右翼组织的人),日本右翼分子共有约350万人。
历史渊源
美国包庇战犯
日本与德国同是发起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国家,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对当年
希特勒的罪行表示忏悔,并且坚决禁止、取缔
新法西斯主义活动。德国政府这种明确立场,使其与当年被侵略的国家得以尽释前嫌,和平相处。而日本则相反,投降后的日本由美国实行单独占领,而不是像德国那样由苏、美、英、法四大盟国分区实行
军事占领,盟国管制委员会行使德政府职能,纳粹制度彻底被铲除。对日本败降的处置,主要是由美国政府控制下完成的,实际上是在
麦克阿瑟一手垄断下进行的。“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对日本的占领和管制过程中,采取两面政策,在打击限制的同时,又部分保护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为有朝一日日本为美国的
附庸工具埋下了“
伏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可以说是对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罪行的最轻微的部分清算,既不完全,又不彻底。1948年12月23日,
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日本战犯执行绞刑,
荒木贞夫、桥本欣五郎等16名被告,包括天皇的顾问
木户幸一被判无期徒刑。被盟国起诉的日本各类战犯约5700余人,被判刑者约4300人,其中920人被处死刑。在狱中的绝大多数日本战犯先后被麦克阿瑟赦免释放了。
1948年12月24日,即对7名
甲级战犯执行绞刑的次日,麦克阿瑟总部宣布,释放仍在巢鸭监狱中的
岸信介等19名甲级战犯嫌疑犯。1949年1月26日,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释放了以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
冈村宁次为首的260多名在押战犯,并将他们送回日本。1949年10月19日,又宣布对乙、丙级战犯结束审判,不再
逮捕、搜查战犯嫌疑犯。1950年3月7日,悍然颁布“第五号指令”,规定所有根据判决书仍在日本服刑的战犯都可以刑满前按所谓“宣誓释放制度”予以释放,这实际上完全破坏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不予起诉。
1950年11月21日,
麦克阿瑟又非法释放判刑已太轻而且刑期未满的重光葵,他不久就当上了
外务大臣和副首相,
荒木贞夫、田俊六等也被释放,
贺屋兴宣甚至重新回到政界。到1958年4月7日,所有日本战犯未服满刑期都最后得到了赦免。
从1950年10月到1952年8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吉田茂政府先后为18万左右的军国主义分子解除“
整肃”,重返政坛,窃据要职。这些人不仅自己坚持军国主义思想,而且还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岸信介等一大批日本战犯的赦免,并重新走上政坛,为重演过去的历史埋下了祸根。
受“冷战”政策的卵翼和呵护
50多年中一直没有反省和清理对外侵略的历史。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的对外政策明显地转向反苏、反共、反对中国革命,企图把日本变成在亚洲的反共前哨阵地。美国政府先后提出:“应保护日本不受共产主义的威胁”;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防卫线是“阿留申日本—冲绳—菲律宾一线”,这样可以“阻击共产主义不越出中国境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急需利用日本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为朝鲜战争服务,故违反波茨坦会议关于对日讲和应首先由美苏中英四大国受降签字国外长讨论一致的原则,擅自采取与
远东委员会各成员国分别进行单独讨论对日媾和的手段,拒苏联和中国提出的实行全面对日和约的建议,与日本吉田茂政府于1951年9月8日在
旧金山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约》与《
日美安全条约》,结果致使《旧金山对日和约》成了把苏联、中国等排除在外,只有美英等国签字的片面
媾和条约。
第一,条约没有使日本结束和苏联、中国的
战争状态,没有恢复和平,只是使日本决定性地从属于以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国家体系。
第二,条约允许美国以托管的名义半永久性地对冲绳实行军事占领,允许美国以保卫日本安全为名,继续对日本本土实行永久性军事占领。第三,没有解决战争赔偿、领土等通常签字和约必须解决的问题。
1951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对日和约,他指出,《旧金山对日和约》“不仅不是全面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这只是一个复活
日本军国主义,敌视中苏、威胁亚洲,准备新的侵略战争的条约。”“美国政府包办制造的单独对日媾和,决不是什么恢复日本主权独立和改变日本被占领地位的条约,恰恰相反,它是彻底变日本为美国军事基地和附属国家的备战条约和奴役条约”。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以及其他许多亚洲国家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的条约。(《
新华日报》,1951年10月号,第1233页。)
亚洲反共军事同盟的基础
《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奠定了美国建立亚洲反共军事同盟的基础。此后,美国抛弃了在日本实行的非军事化、民主化政策,转而采取扶植日本右倾保守党政权,变日本为反共的东方前哨阵地和美国“远东兵工厂”的政策。可以说,“冷战”为日本不认真清算过去的侵略战争罪行,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政治上,美国将投降后的日本政府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变为美国占领军的政策执行机构,军国主义的政治体制机构完好无损地得以保留。这是右翼势力复活的组织基础。在经济上,在美国的保护和扶植下,日本大批被当作解散拆除或提交赔偿对象的军需工厂又重新恢复生产,为美军侵朝战争的需要而大量生产枪炮子弹和军需物资。日本成了美军侵朝战争的后方兵站基地和补给基地。而日本每年则能从“朝鲜特需”中获得七八亿美元的收入。
在军事上,随着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变和重新武装日本的意图逐步明朗化,残存的军国主义势力变换手法得以保存和发展。
第一,扩大警察规模,用现役军官充当警察,到1950年7月,日本建立了以现役军人为基础的7.5万余人的警察预备队,相当于新编4个师团的陆军,其中参加过侵略战争的旧军人3.9万余人,占其总人数52%以上。
第二,成立海上保安厅,成建制地保留下来了一支旧海军。此后,又扩编成一支1.8万余人的小型海军,并成了后来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前身。
第三,残余军国主义团体组织发展壮大,到1952年,以原将军级和上校级旧军人为主的右翼团体有60个,他们大多是极右翼派,不断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翻案,主张重整军备,叫嚷要复活
天皇制。
在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出于“冷战”政策的需要,美国颠倒是非,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中间接否认日本1941年12月7日以前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结果,这个本来有益于使日本人民仇恨法西斯侵略的事没有做。同时,日本右翼势力从50年代起就利用
舆论工具公开掩饰、否认和美化日本对外侵略的罪行,使日本多数青少年只知道本国遭受过原子弹的轰炸,而对日本当年对中国和亚洲人民所带来的灾难,却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思想教育的误导使日本残余的军国主义思潮得以继续扩大。此外,加之大批主张彻底铲除军国主义的进步人士横遭迫害,在战争问题上,日本社会被搞得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毫无正义可言,结果使日本国民没有像德国国民那样有一种负罪感。
势力特点
日本右翼势力法西斯标志
一、从政治思想上看,日本右翼势力鼓吹“
皇国史观”、“种族优秀论”,鼓吹复活军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希望恢复历史上专制暴虐、侵略邻国的时代,奉行弱肉强食的强权主义,主张通过侵略、征服来确立日本的国际地位。日本右翼势力反对现行和平宪法,要求修改《
自卫队法》,大力发展其军事力量,以军事大国的实力参与国际事务。
二、从与政界的关系来看,日本右翼势力与日本政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1996年以来的日本历届
首相,无一不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小泉纯一郎也不例外,他是右翼势力的代言人,在任期已五次参拜
靖国神社。
三、从对华关系上看,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把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为了解放白人殖民地”,鼓吹“
自由主义史观”、“大东亚战争史观”,要求改变“自虐的东京审判史观”。在我国领土钓鱼岛上树立灯塔和神社,涂写反华标语,在
大阪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会议。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删除了有关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史实。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四、街头右翼分子与学术右翼分子遥相呼应。街头右翼分子,经常上街游行示威,呼喊口号,制造噪音,大搞暴力活动,扰乱治安秩序。学术右翼分子,指活跃在文化、教育、思想各界的右翼分子。自80年代以来,一批学术右翼分子纷纷删改历史、著书立说,其代表人物有:田中正明、板仓由明、铃木明和阿罗健一等人,他们相继抛出了《南京大屠杀虚构论》、《“南京大屠杀”之幻想》、《虚构的南京大屠杀证据》等。这些右翼学术分子往往以文化活动与学术研究为幌子,给街头右翼分子或明或暗的支持。
右翼势力
历史研究委员会
1993年8月23日成立。是由
日本自民党“报答英灵议员协议会”“遗属议员协议会”、“大家一起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的。其成立的背景是1993年8月10日
细川护熙当选首相后答记者问时称,太平洋战争是“侵略战争”。自民党的上述三个组织认为细川的讲话是错误的。自民党为了逼迫细川承认所说的话是错误的,故组织该会,其宗旨是要“确立以公正的史实为基础的日本人本身的历史观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为否定侵略历史开展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该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前防卫厅长官、众议员山中贞则,事务局长是板垣正(被处决的甲级战犯
板垣征四郎的次子)。总顾问是
日本遗族会的会长桥本龙太郎,顾问中包括桥本龙太郎、樱内义雄、藤尾正行、奥野诚亮等,组成人员有自民党105位议员,其中众议员76名,参议员29名。
该会从1993年10月至1995年2月,共组织20次报告会,专门请一些所谓的著名学者做报告,歪曲历史,成为日本美化侵略战争的一支“核心队伍”,如自称是
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秘书的田中正明、右翼学者小崛桂一郎、江藤淳、中村粲等。每次出席的议员平均为56名,20次会议的出席人数达1116人次。可谓给
日本国会大东亚战争。该委员会将日本一些右翼学者的讲演汇编成书,取名为《
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并于1995年8月10日出版发行。
其主要反动观点是:一、大东亚战争是“解放战争”、“
自卫战争”。二、侵华战争是日本“维护正当权益”。三、
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四、慰安妇“不是强征”,是公娼。五、东京审判是战胜者对战败者的“复仇仪式”。六、日本与德国“不能相提并论”,德国所犯的是违反人道的纳粹罪行,而日本所犯的是战争罪,战胜国也会犯这样的罪行。七、日本“没有违反国际法”,按照国际法的解释,战争就是绅士之间的决斗。战争期间或战后的一切国际法都是针对日本的。八、反省、谢罪是“思想犯罪”。
“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
1994年12月成立,由自民党组织,奥野诚亮任会长,并邀请板垣正兼任该联盟的事务局长。该联盟公开宣称:“不能忘记期待日本出于自卫与亚洲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200万战死者”,“决不允许通过将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给后代留下祸根的国会决议。“这一联盟中有自民党议员212人,占该党议员的70%。
“正确传授历史国会议员联盟”
由新进党部分议员成立,右翼政客永野修身也厕身其中。该组织声称,反对通过“不战决议”,否则,那将“给先人们的努力和名誉抹黑,使我们永远被扣上了残暴无道民族的帽子。”
“终战50周年国民委员会”
是日本的极右翼组织,与上述两个议员联盟相互勾结。1995年8月15日召开第九次战殁者追悼中央国民集会,并发表名为《终战50周年,把真诚感谢献给英灵,要继续陈述
大东亚战争的真相》的声明。其行动方针是:对
日本天皇对日本的战争死亡者的慰藉表示忠心的拥护和感谢,并强烈反对国会通过《不战决议》,要与虚构的罪恶的历史观诀别,并按照自己的历史观把大东亚战争的真相传给下一代,发誓要完全摆脱战后一直束缚日本人精神的东京审判史观。
保卫日本国民会议
右翼势力于1981年成立了“保卫日本国民会议”。议长是加濑俊一,运营委员长是黛敏郎。该右翼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修改宪法,拥有军队、向海外派兵、实施集体自卫权。该组织的活动手法是“发动群众”、诉诸舆论,即开展“草根”保守运动。他们企图通过控制国民投票来影响国会三分之二的议员,最终达到在国会通过改宪议案的目的。右翼势力的努力对日本政局的影响是明显的。
1981年10月,有280名议员参加的“自主宪法期成同盟”(会长岸信介)发表了“第一次宪法修正案”,鼓吹部分修改日本宪法。1982年5月“保卫日本国民会议”又召开研讨会,在公开场合挑起关于改宪的大论战。同年11月,“改宪论”者中曾根康弘登上总理宝座。
1983年1月,在自民党的代表大会上首次通过“改宪决议”。1985年11月,自民党抛出了修改宪法的“新政策纲领”。提出“我党历来将自主宪法的制定即自主地修改宪法作为立党之本。今后将继续坚持和平主义、民主主义以及尊重基本人权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变迁推进对现行宪法的修改及探讨”的主张。
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改宪的步伐加快,首先是在1992年6月通过了“
PKO法案”,实现了向海外派兵的愿望;“9·11”之后又通过了“恐怖3法案”,在“
集体自卫权”上向前跨越一步;小泉内阁及其新保守主义者们积极推动在国会上通过“有事法案”,争取使日本获得战争权力。右翼势力追求的目标——改宪、拥有正规军、享有集体自卫权等在自民党政权下正逐步实现。民族主义者石原慎太郎就称日本宪法为“麦克阿瑟宪法”。
军界也有人认为,日本如果没有进攻能力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家。右翼势力与民族主义者强烈地影响着日本政局的走向。5月3日是日本的“
宪法纪念日”。“改宪派”在东京召开大会,发表了一个“新宪法草案”。该草案有两个基本点:一点是明确认定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另一点是“保有国防军”。而以共产党和社民党为首的“护宪派”决意要使“有事法案”成为废案,他们认为“有事法”就是“战争法”。当天,中曾根康弘与宫泽喜一两位前首相接受电视访谈时都表示,在现行宪法的框架内容忍行使部分“
集体自卫权”。其理由是美国为“保护日本的安全”而作战时,日本理所当然地应该“帮忙”。
日本会议
成立于1997年5月,并在全国各县建立了支部,是具有法西斯色彩的右翼组织,会长为冢本幸一。该组织声称:“要继承历史悠久的传统与文化,发扬光大健康的国民精神。要保持国家的光荣与独立自主,建设国民富足秩序井然的社会。要为实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尊重相互文化、共生共荣的世界做出贡献。尊重作为全体国民中心的皇室,培养国民同胞感。推进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宪法。在教育中恢复日本的传统情操,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自豪感。“
用日本媒体的话说,设立于1997年的“日本会议”是日本最大的右翼组织,并与“神道政治联盟”等其他一些主要右翼团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起着“孵化器”和“吹风机”的作用。
“日本会议”对日本政坛的影响力有多大?最新的数据显示,由支持“日本会议”的国会议员组成的“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现有大约250名国会议员加入,约占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总数的35%。在地方上则有“日本会议地方议会联盟”,日本47个都道府县议会中,该“联盟”成员议席超过四成的就有15个县。
“日本会议”的政治主张基本网罗了当前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主要“奋斗目标”,比如修改宪法、反对“自虐”历史教育、推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天皇“元首化”、守卫日本“领土领海”、反对赋予在日外国居民参政权,反对夫妇自由选择姓氏,等等。
文化渗透
《
纽约时报》曾对此评论指出,“中国和韩国如今的崛起撼动了日本在亚洲经济,外交和文化的领导地位,这激起了日本国内新一轮的仇外情绪。”的确,一系列右翼倾向的作品实际上反映了日本对于邻国崛起的不安和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自卑感。
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的骄傲也被右翼所利用,企图通过通俗易懂的手法达到更大的影响力,煽动更多
青年漫画迷加入他们的阵营。
相关区别
我们所说的极右翼势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并不是什么新鲜角色,随着法西斯政权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崩溃,它就一直存在了。只不过在不同历史阶段它显示出不同特征,它的声势时高时低罢了。尽管极右翼势力多年来还无碍世界大局,并未构成对世界和平的直接威胁,但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带来的影响,极右翼势力有了新的发展,它对地区稳定和和平、对国家间关系的直接或间接破坏,以及由它产生的种种问题,不能不使人保持警觉和感到忧虑。
极右翼与法西斯在欧洲,极右翼势力已经遍及各地,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形形色色的极右翼组织。其中,尤以德国、
奥地利、意大利为典型。说它们是典型,当然首先是因为这三个国家的极右翼势力与法西斯有着极深厚的历史渊源,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是法西斯的滋生地。在亚洲,极右翼势力主要集中在日本。因为与德国(奥)、意大利一样,日本同样是发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东方法西斯的滋生地。
历史上的极右翼势力,主要是指与传统概念上的左翼右翼相区别的一种政治思潮、政治范畴,自有政治派别划分以来,它就存在了。法西斯不一样,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右翼势力泛滥的基础上,经
第一次世界大战,集
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于一身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反动历史现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意、日
法西斯既然法西斯是在极右翼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就要清醒地看到极右翼势力与法西斯之间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更要警惕有人利用各种借口否认或掩饰这种内在联系,蓄意为新法西斯铺设温床。
相关事件
独岛
为防止发生日本右翼人士登陆独岛(日本称竹岛)等突发情况,韩国警方提高了警戒态势。
韩国警察厅长金基用说,韩日关系围绕独岛问题日趋紧张,因此已下令加强对独岛的警戒态势。负责独岛警戒的警察将原来每周进行一次的阻止登陆训练增加为每天一次,并增加部署了雷达监视警员。
若发生日本人登陆独岛等紧急情况,驻郁陵岛的韩国警备队将会提供支援,必要时还将投入大邱地方警察厅所属特战队的警力。据悉,若日本右翼组织所属成员登陆独岛,韩国将根据本国“出入境管理法”将其交由海警处理。
钓鱼岛
当地时间2012年8月19日上午7点39分,前往冲绳县石垣市为太平洋战争末期避难船遇难事件举行祭拜活动的日本人一行,于登上了钓鱼岛。在石垣市举行的祭拜活动中,共有日本国会议员、地方议员、遇难者家属等约50人到场参加。约12名
日本右翼团体成员从停泊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船上游泳到岛上。
2012年8月21日,日本右翼分子非法登上中国钓鱼岛引发的“怒火”继续在香港燃烧。21日,香港市民在紧邻日本驻港总领事馆的环球大厦高喊“打倒日本军国主义”、“捍卫中国钓鱼岛”,签名抗议日本右翼分子登岛。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接连发表评论谴责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警告日本政府“不要玩火”,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2012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高规格国际评论——“国纪平”署名文章《中国钓鱼岛岂容他人肆意“买卖”》,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日本问题专家高洪撰文《无视历史事实 必有现实后果》,新华社刊发“国际观察”《日本“购岛”闹剧注定徒劳无功》,中国政府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划定并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对钓鱼岛主权再度郑重宣示。
针对日方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径,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2012年9月11日发表声明,表示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国海监船也已于当日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将视情况开展维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