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
邮票交换,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两种形式,其一是到民间
邮票市场,通过
买卖进行交换;其二是进行以票换票的
交换。
进行邮票交换首先涉及到
中国邮票商品化的问题。邮票同其它商品一样,必须能够交换,有交换价值,它才能具有更大的保存价值。道理很简单,一种物品若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交换价值,使不叫
商品,邮品无疑是商品,因为,邮票在设计印刷、发行过程中投入了许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同时它一出厂就进入交换,销售给广大居民使用,并销售给广大
集邮爱好者。另外,集邮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集邮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索质,必须进行细心地整理与保存,鉴别和欣赏。所以,邮票经过了集邮的过程,邮票价值就提高了。总之,广大的集邮爱好者在集邮过程中,付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及生产邮票的物化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增值作用,也是一
种商品生产。但是,集邮品的价值,要得到社会承认,就必须进入市场交换,只有完成交换,集邮爱好者注入的劳动,才成为社会劳动,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因此,我们说,广大集邮爱好者,到民间邮票市场,通过买卖,购得自己所需邮品,卖出自己所要卖的邮品,是邮票交换主要方式之一。
以票换票的交换方法,从经济运行原理上看也是很合理的。简单说来,就是以货易货,互通有无,就是甲地把乙地所缺货物运到乙地去,乙地把甲地所缺货物运到甲地去,彼此交换,就满足了两地的需要。邮品也是如此,甲国所发行的邮票乙国不会发行,乙国所发行的邮票甲国不会发行,因此,各国的
集邮爱好者就有相互交换邮票的必要。那么,以票换票的方式之一,就是同国外
集邮人士交换邮票。对方远在异国,对方国家的邮票体系往往和本国完全不同,在本国认为极为普通而不值钱的邮票,如果送到了国外,而对方取得之后,可能会格外喜欢,视为佳品。长期交换,彼此间的交换材料就会十分丰富。这样的例子在集邮界是极常见的事。当然,和外国朋友交换邮票不是每一个集邮爱好者都有条件办到的。多数人是在国内同自己的老同学、老相识、亲友、集邮爱好者进行交换。为了使自己的交换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集邮爱好者应积极申请加入当地的集邮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