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德,字滋畲,籍贯广东梅州,随父亲迁居广州,落籍广州番禺,清朝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曾任江西
抚州府知府。
人物生平
邱先德,其祖先由闽上杭迁粤,籍
梅州。至其父徙羊城,遂籍番禺。清朝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
进士(二甲第28名),授刑部主事,派江苏司。后议叙补贵州督捕司主事总办秋审,兼云南、安徽、广西司,升直隶司员外郎,充律例馆纂修官。乾隆五十六年补江西抚州府知府。后假归扫墓,遂不复出。粤中大吏重其名德,延主粤秀书院讲席,又主讲惠州书院、韶阳书院、凤山书院、龙溪书院、禺山书院诸书院。年八十二卒。(《广东历史人物辞典》P326)
轶事典故
大兴文教
继梁殿珍之后出任山长的邱先德,字滋畲,籍广东梅州,随父亲迁居广州,落籍番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官至江西抚州知府,在任时捐俸修复兴鲁书院,增设膏火,广购图书,大兴文教。当地有一座文昌桥,年久失修,渐成危桥,居民出入十分不便,邱先德便动员绅民集资,用了五年时间,终于把桥修好,当地人感恩戴德,把它命名为“邱公桥”。晚年辞官回广州,执掌粤秀书院、丰湖书院、凤山书院、龙溪书院、韶阳书院、禺山书院等书院,其社会地位,自非梁殿珍可比。这也给了后人一个提示:在当时的儒林中,禺山书院已超越了义学的档次,可与粤秀、丰湖等大书院比肩了。
编选《唐人赋钞》
唐代是汉魏六朝之后中国辞赋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唐赋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并有着独特的价值,但关于唐赋专门性的选本却并不多见。在为数不多的唐赋选本中,清代嘉庆年间广东人邱先德、邱士超叔侄编选的《唐人赋钞》,是篇幅较大且较为重要的一种。
清嘉庆十八年(1813),邱先德在广州粤秀书院院长任上,其侄邱士超亦在书院就学。为了提升作赋水平,邱士超广泛阅读唐赋后选录了300余篇,邱先德在此基础上又删选其半,邱士超则对删选后的160余篇唐赋予以笺释,《唐人赋钞》一书基本定型。邱先德与广东学政程国仁相商准备刊印此书,程国仁认为可行,并对原书稍作增改。时至仲夏付梓之前,邱先德在粤秀书院的御书楼中为全书作序,在序中记述了这一经过。而稍前于此,邱与凡也请前惠州知府伊秉绶为全书作序。
邱先德序成之后,此书即随之刊刻,这是《唐人赋钞》的初刻本,即清嘉庆十八年羊城允经楼刊本,此后又有清同治元年(1862)两仪堂重刊本及清同治七年(1868)粤东翰宝楼重刊本。《唐人赋钞》的第四个刊本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麟书阁刊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藏。此本纸质及印刷俱较前三本精善,且有以下长处:其一,更正了此前刻本中的一些误字;其二,邱士超原书每篇赋行间有夹批,赋后有评语和注释,此本夹批和评语及注释的内容有所增加;其三,天头处增加了批语,即所谓的“硃批”。硃批者身份原书无载,今亦不可考。但从硃批文字看,硃批者对科场程式之文的作法及教法极为熟悉。考虑到此书对于科举应试的参考作用,硃批者也有可能是书院中人。
《唐人赋钞》共六卷,每卷开始处除标明卷数外,均有“江南程国仁鹤樵、汀州伊秉绶墨卿鉴定,番禺邱先德选、门侄邱与凡笺”字样。然就此四人对《唐人赋钞》的成书所起作用而言,邱士超最大,初步决定选目并笺释全书。邱先德虽排名在前,但其实是在邱士超初选的基础上再予以删选,然后又为全书作序。因此在方志之中,《唐人赋钞》被列入《顺德县志》邱士超名下而不见于《番禺县志》邱先德名下,阮元《广州通志・艺文略》中也是如此。程国仁对全书内容稍有增改,但增改处今已不可知,伊秉绶则仅为作序而已。
史料记载
邱先德,
同治《番禺县志》有传,
光绪《广州府志》亦据《番禺县志》立传,二者均云:
其先由闽杭迁粤,籍
梅州。父某幕游
羊城,遂著籍本邑。先德生而岐嶷,有夙慧。乾隆四十二年丁酉,选拔成举人,五十二年成进士。……粤中大吏重其名德,延主粤秀书院讲席。续又主讲惠州、韶阳、凤山、龙溪、禺山诸书院,年八十二卒。著有《学殖草堂未定稿》及《滋畲制义赓题集》、《粤秀课艺文征》等书。
据此可知邱先德生平始末,但其行事与《唐人赋钞》相关尚需详考者有二,一为其著述,二为其主讲粤秀书院之始末。
《番禺县志》本传中所载邱先德著述有三种,其实还有另外三种。《粤秀书院志》其传中云:
生平最邃于《易》,尝取安溪李先生《观彖》一书,手加丹黄,就已见别为论说,蝇头小字密注横阑上,荟萃之即可成编。在院时又尝采集毗陵邵子湘《古今韵略》之说,而参以其师大兴翁覃溪、南昌彭云楣两先生及大埔张崖所著音韵诸编,详增简载,为《增定韵文辨同》五卷,别有《学殖草堂稿》,并未刻而藏于家。
《粤秀书院志》为顺德梁廷枏所撰,时梁任粤秀书院监院。全书有清道光丁未(1847)抄本,可知此书之撰成距邱先德在世时间并非很远。梁廷枏在邱先德传后缀案语曰:“至《易》、《韵》两书,则以近方代校,故知之审也。”则此二书是梁廷枏所亲见并曾代为校勘。
邱先德青年时期曾就读于粤秀书院,与同门张日珣合编有《国朝五言长律赓飏集》十六卷,为五言排律选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
邱先德所编《粤秀课艺文征》今存否不可知,但韩崶为之所作序尚存于《粤秀书院志》当中,此《课艺序》中云:“余因偕滋畬山长,裒集己巳以来课文,择之醇雅者刻之,题曰《文征》。”序末署作“嘉庆十八年癸酉六月抚粤使者韩崶序”,则此书的编成大致同时而稍晚于《唐人赋钞》,为学院诸生习作之选本。
邱先德主讲粤秀书院之缘起,《番禺县志》谓为“粤中大吏重其名德,延主粤秀书院讲席”,此“粤中大吏”即广东巡抚韩崶。《粤秀书院志》邱先德传中云:“韩公桂舲崶先后抚粤七载(自嘉庆十三年至十九年),旧与先生同谱,官又同部,交最洽雅,重非朝夕矣。比再晤言,悉先生宦情已淡,遂留主院席。”邱先德任粤秀书院院长时间为嘉庆十四年(1809)至嘉庆十八年底,与韩崶任职时间大致相当,亦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唐人赋钞》为邱先德在其离任前主持刊刻而成,也带有某种纪念意味在内。
个人作品
著有《学殖草堂未定稿》、《滋畲制义赓飏集》、《粤秀课艺文征》。
亲属成员
侄子:邱士超,曾在广州粤秀书院就读,参与编选《唐人赋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