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中国台湾学者,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系荣誉教授
郎咸平(Larry H. P. Lang),1956年6月21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桃园市,祖籍山东潍坊,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台湾学者、经济学家,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系荣誉教授。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56年6月21日,郎咸平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他从小体弱多病,算命先生说他活不过12岁。他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差,而且似乎什么都不如人家,包括体育、艺术、学习成绩等。他对自己完全不认可,由于属于坏学生的缘故,他心中充满了自卑感,而且对未来也不敢有什么想法。小学5年级时,他爸爸拿了一份算术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练习,满分是100分,郎咸平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迈过了12岁这个坎,郎咸平的少年时代开始了。那一年台湾开始实行小学直升初中,不用考试。郎咸平成为台湾第一届小学直升初中的学生,进入大同中学。
但身为差等生的痛苦随之延续到中学。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是给那些没有出息的差生开的班,学生基本上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份子,很多人家里很穷。念到初三的时候他感觉非常不愉快,很讨厌上学,想去念陆军官校。初中毕业后,郎咸平去考过陆军官校预备班(陆军幼校),但由于近视缘故,体检没通过。虽然做好了当木工的准备,但是在潜意识深处,郎咸平还是想升学的。通过努力,中考时,他意外地考上了第三志愿成功中学。
上高中时,郎咸平向卫笑堂(山东八步螳螂拳嫡传弟子)学习螳螂拳;他念书不用功,但打拳却极用功。他自诩当时功夫很高,班上的混混都不敢惹他。那可能是少年时代郎咸平最为得意的一段记忆了。
求学经历
1974-1978年,郎咸平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就读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1980年,他获得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服两年义务兵役。在研究所第二年,郎咸平经同学介绍到《工商时报》当金融记者。两年后,郎咸平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他始终一无所获。
1983年,郎咸平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金融系;1985年获金融学硕士学位,之后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写作,并顺利通过沃顿商学院的博士答辩,(通常需要三至五年,且淘汰率三分之二以上),于1986年获金融学博士学位(corporate finance,即偏向公司金融)。同时,郎咸平跟随沃顿的艾尔温.弗伦德教授做公司财务的实证研究,迈出在公司治理研究方面的第一步。
大学任教
1987年,他被调到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88年,他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客座助理教授。自1989年起,他一直在纽约大学斯特恩学院任职助理教授,1993年,他被提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职位。期间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1994年,郎咸平回到中国香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的讲座教授。。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1997年,晋升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批首席教授。
1998年-1999年,郎咸平被邀请到被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摇篮的芝加哥大学金融学访问正教授。1998-2001年,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
2000年,郎咸平的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同年年底,郎咸平在香港立法局与众投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演绎了一场“孤胆学者舌战世界十大投行”的壮举。
“郎监管”
2001年起,郎咸平开始重点研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问题。出版图书《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001年初,郎咸平出任《新财富》杂志的学术顾问,在与《新财富》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之后的半年,郎咸平携手《新财富》创下“郎骂”的名声,在其首倡的“研究型报道”中,郎咸平向当时如日中天的德隆系发起进攻,说“大家投入德隆的钱是拿不回来的”。德隆灰飞烟灭之后,郎咸平又打响了著名的“三大战役”:炮口对准TCL、海尔和格林柯尔三大巨头。
2001年下半年,郎咸平在中国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
2003年开始,郎咸平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同年,郎咸平任长江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合聘讲座教授。
2003年6月,郎咸平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同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4年,郎咸平开始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财经评论节目《财经郎闲评》,引起轰动。该节目为一档财经评论类节目,节目开播三个月,收视已跻身上海有线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前三名。同年,郎咸平公开预言,医改、教改房改必定只会造成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的结果。
2004年,郎咸平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郎咸平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法,对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大加斥责,对某些企业侵吞国资提出质疑,并指出有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经步入了误区,从而引起巨大的反响。同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质疑国企MBO,质疑以民营化为导向的国企改革,一场大讨论就此开场。在此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无论是当时的改革派,还是左派,民间学者或者政府官员,以及涉事企业,都以各种方式加入了这场论战。这场争论在2005年4月划上了一个休止符。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事实上暂停了国企MBO。当年参与国企改革的人士,10年后评价这场争论,甚至有评论称,这场争论改变了国企改革的方向。
参加节目及出书
从2006年开始,郎咸平与人正面论战交锋明显减少,而在接受访问或者公开演讲的时候,将炮火直接对准某个企业的情况也已不多见。
2008年,郎咸平开始走上电视节目的舞台,他的新节目《郎咸平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台开播,收视率不菲。
2009年6月,郎咸平在广东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聊天式新闻评论节目《财经郎眼》中担任主讲嘉宾,国内外的热门事件(不独经济领域),都会得到“郎式风格”的点评。同时,由东方出版社策划出版一系列郎咸平的图书,已经成为该社的一大品牌,每本销量都超过十万。这个数字是国内多数经济学家出版的著述所无法达到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学家们在民众间所获得的支持率的差别。
2010年年初,郎咸平预言中国经济将面临三大危机:资本泡沫化、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同9月,郎咸平推出新著——《郎咸平说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新书被冠以“道出了百姓心声”,大大畅销。
2011年8月,郎咸平在宁夏卫视第一财经《财经郎闲评》节目中独家专访在郭美美母女。据了解,这也是微博炫富事件后,郭美美母女首次接受媒体专访。同年11月11日,郎咸平以每年485万元的版税收入获得作家富豪榜第9名,引起广泛关注。
2012年,郎咸平出版了《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2013年,出版了《郎咸平带你重读经典资本论与国富论》《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
2014年,郎咸平出版了《改革重启中国经济》《中国制造的危机与出路》《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等书籍。其中,《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是解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的改革信号的作品,回顾和梳理了近十年来,郎咸平本人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中国经济问题发表过的重要观点。
2015年,郎咸平出版了《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拯救中国制造业》《财经郎眼10: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等书籍;同年12月,有人在网络上爆出郎咸平在上海遭围堵的视频,当时有网络文章指称是因为郎咸平曾经为一家机构站台,但郎咸平公开发文否认。
2016年,郎咸平出版了《郎咸平说:你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等书籍。
2017年8月6日晚,郎咸平参加台州经济论坛的“论道台州”讲座,演讲结束离开时,遭群众围堵。同年12月,广东卫视“更好的明年”财经郎眼2017跨年演讲。
2018年7月,郎咸平参演的《西虹市首富》正式上映,他在该影片中饰演他自己(郎咸平)。同年12月,参加广东卫视“更好的明年”财经郎眼2018跨年演讲。
2021年4月26日,郎咸平参加财经郎眼616期,与张桓、刘一桦在《新消费圈粉的秘密》谈论当前最火的新消费,点评新的创业浪潮。同年12月31日,郎咸平参加了广东卫视“更好的明年”跨年演讲,与董明珠、胡润等10位嘉宾分享时代经验。
持续发表观点
2022年8月,郎咸平作为嘉宾参加《财经郎眼》的特别节目“见证大湾区”。同年11月,郎咸平发布微博“欧美三大荒腔走板政策:一、能源严重依赖俄罗斯的欧洲竟然制裁俄罗斯的能源;二、进口严重依赖中国的美国竟然制裁从中国的进口;三科技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竟然制裁中国的市场。
2024年,郎咸平出版了《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2025年3月,郎咸平发表文章《警惕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隐患》指出:2024年中国GDP达18.94万亿美元,但结构性矛盾正成为增长的桎梏,这种多维失衡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2025年3月4日,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宣布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9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长和将彻底退出巴拿马及美洲港口业务,但仍保留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港口资产。消息公布后,长江和记集团股票连续上涨,李嘉诚大规模套现。郎咸平评论称这次出售是“最漂亮的资产置换”。他认为这只是商业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才是商人的目标。  
主要成就
1997年后,郎咸平研究重点转向亚洲和东欧的研究重点转向亚洲和东欧,与世界银行的一些经济学家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亚洲和东欧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这些杰出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郎咸平仅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Finance》等四本学术期刊上就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财务、内幕交易、企业行为、股权结构、公司控制等诸多方面。据统计,他在金融类期刊综合引用率第一的《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一共发表了9篇论文。
2004年,郎咸平主持的《财经郎闲评》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开播,随后他提出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财经郎眼》是一档有鲜明郎咸平风格的聊天式新闻评论节目。偏重泛财经话题,关注民生经济事件,从民生经济出发,透析世间万象、大事小情,寻求各类新闻的经济学解读和个性化讲述,带有明显的时效性、庞大的信息量和独特的思想见地,于2011年获得第四届《综艺》年度节目奖。据知名经济学文献数据库IDEAS-RePEC对香港地区所有经济学者进行的排名,数据截至2012年1月,郎咸平位居第一。
郎咸平作为国际知名公司治理与金融专家,研究方向主要为公司监管、项目投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以及破产等方面。 他立足中国本土,对典型的商业案例进行剖析。凭借客观真实的数据、 独特的思维,以及对真实事件一针见血的分析方式,在中国经济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最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主持节目
2008年,《郎咸平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台开播。选题出自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话题充分体现百姓经济学的概念,得到市场关注与认可。该节目已经制作播出一百多期。
《郎咸平说》是一档泛财经栏目,定位以百姓经济为基础,深切观照大经济生态下的寻常生活。通过具有不同观点的嘉宾、观众思想碰撞、语言交锋,以郎教授的独特思考精彩点评,解析与财经相关的信息,透过不同现象与事件,深入浅出,抽丝剥茧,内容渗透财经、教育、法律等诸多泛财经领域。
《解码财商》,即又称新《财经郎闲评》,因为时隔5年,第一财经卫视再次联手郎咸平教授,选取当下最抢眼的财经事件和最热点的新闻话题,用犀利词锋为观众激情解码。《财经郎闲评》延续了辛辣幽默的脱口秀风格,加上海选中脱颖而出的几位嘉宾共同参与,与郎教授一起抽丝剥茧,层层解码,进行思维和观点的碰撞。
《解码财商》,又称是2011年由宁夏卫视第一财经推出的一档经济对话节目。郎咸平在本节目中作为主持及主讲,与海选嘉宾一同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经济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发掘问题根源。在剖析过程中,郎咸平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作为依据,使其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
郎咸平2009年6月开始在广东新闻频道和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节目担任主讲嘉宾,另外还在每一期再邀请一位嘉宾。该栏目为一档具有鲜明郎咸平风格的聊天式新闻评论节目,以三人聊天的方式实现经济学“生活化”、“媒介化”。
参演电影
社会生活
社会活动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郎咸平的父亲是国民党空军少将,母亲是高中化学名师。郎咸平的父亲经常在部队里,脾气极坏,郎咸平和他很难相处。郎咸平的母亲很疼他,但因母亲在补习班教书非常忙,没有时间陪他。郎咸平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母亲,“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一个星期最多教到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非常辛苦。对我妈妈支撑这个家,我们兄弟姊妹都非常感激”,“妈妈很爱我,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我从来没看见我妈妈哭过”。郎咸平还有一位哥哥及一位姐姐。
婚姻感情生活
1980年5月18日,郎咸平与黄绮萍在台北登记结婚,隔年大儿子郎世玮出生。大儿子3岁的时候,由于郎咸平读博士,一家三口移民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黑人区。1994年,郎咸平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黄绮萍带着孩子留在美国,两人长期两地分居。
郎咸平的长子为郎世玮。郎世玮在2008年涉足汽车改装品国际贸易领域,在创业折戟后,他创办了财富管理公司“郎基金”。郎世玮还在中金国创、哲珲金融、高汉新豪及汉豪投资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管。
郎咸平次子为郎世杰,任上海快鹿投资集团的“副总裁”。
20世纪90年代,郎咸平与到美国探亲的成都市话剧院演员张玮相识。1997年,两人在香港注册结婚。2007年,两人办理离婚手续。
2000年,郎咸平回到中国内地发展,起初在北大教EMBA,后去了长江商学院;2003年,结识了同样在长江商学院工作的廖晶洁,并同居。郎咸平购买了同居用的房子和车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人分手。2011年,两人复合。2014年,两人再次分手。
人物个性
有人认为郎咸平是出风头;有人说他是“非主流经济学”;也有人说他是个人炒作。而郎咸平认为,他只是做了一个学者该做的事情。
见过郎咸平的人,可能会觉得他很凶。然而,郎咸平像孩子一样喜欢看焰火。
兴趣及习惯
郎咸平最爱吃台湾的桃园街牛肉面,嘴馋了却不能回台北时,总要央告家人带给他;酒量不错,白酒能喝一两瓶;生平养过无数宠物——从猫、狗、鱼到乌龟、泥鳅、蜥蜴、海壁虎甚至蚂蚁。在研究之余,郎咸平也有自己的乐趣。《无言的结局》是他会唱的两首歌中的另一首歌。有时会寂寞到一个人去打高尔夫。尽管2003年他在尖沙嘴买了价值700万元的新房子,但他更喜欢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在讲堂上授完课夹起皮包就走的感觉很美,累了烦了也往往闷在小小的办公室里。
郎咸平对付压力的主要办法就是睡觉,一次睡六七个小时,接连睡上两天。醒来后如释重负,接着就是读书。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而在多项社会热点问题上的大胆建言、披露现实的态度,深得中下层人民的喜爱。(人民网 评)
早在2000年,郎咸平就点出了德隆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央广网 评)
中国的股民都知道一个为中小投资者大声疾呼的人,中国的经济学界也领略过这样一位学者的风范;他不仅敢于大胆质疑股市中的种种怪现象,还“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路从德隆骂到海尔,再从TCL骂到格林柯尔……他就是理财专家郎咸平。此间媒体称,郎咸平“骂”名之于大陆财经界,当可追李敖先生之于台湾政界!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张扬、独行。有人说他是敢于直言的斗士,也有人说他是“疯子”经济学家,郎咸平则自认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说真话的孩子。“郎监管”、“斗士”、“教父”;“流氓教授”、“三无教授”……褒贬不一,郎咸平再度成为议论的中心。(财经时报 评)
郎咸平视角开阔,分析独到,从国计民生的角度阐述各种经济问题。他的分析虽然落地性很强,却从不脱离宏观层面,善于从国际大环境来分析中国的民生问题。从中国经济到房地产、从中国教育到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热点问题都是郎咸平最热衷的,他为民代言、大胆披露现实,采用大胆诙谐的风格、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具有诊断性,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预见性。(博闻《操控力 沃顿商学院最有吸引力的财富思维课》 评)
在很多粉丝眼里,郎咸平有着哲人式的思维、诗人般的激情、纵横家的口才、政治家的立场,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做一个“小的经济学家”还不是郎咸平的最终梦想,他的野心是做一个大思想家。“我想走大思想家的路子,一个大思想家,必须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自成一派,而且还要保持独立的地位。”他说这样才会无欲则刚,才会在精神上、言论上不折脊梁,而真正回到自由的知识分子风格、思维和文化判断中去。为了保持研究课题的独立性,郎咸平对无数邀请他做独立董事的请求,一概拒绝,潜心治学。(2009《名人传记》 评)
人物观点
藏富于民
与其继续利用投资拉动,不如藏富于民,通过国企改革让国企成为社会分红的基础,通过给民企减税等方式为民企创造好的营商环境,让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形成强大的购买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强劲的利润增长点,如此才可避免病入膏盲的风险。
中国经济
郎咸平认为:中国经济有三大危机,第一是资产泡沫化,第二是经济停滞化,第三是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恶化中国的三大危机。美国对中国的汇率大战必然以挑起资产泡沫的模式开打。而汇率大战除了打击中国的出口外,实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实目的是图谋中国重蹈日本模式之覆辙,逼迫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美国在泡沫大战中对日本的“轰炸三部曲”,如今在中国只差半步就完成了部署。
中国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同时存在过冷过热,而这一点在广东更甚。广东企业90%的压力来自于二元经济。
国际化需要条件
朗咸平认为无条件的国际化是不对的,国际化是需要条件的,需要法制化的游戏规则,他形象的比喻说就像农民灌地开水闸前,要挖水沟渠一样,才能让水流入有需要的地方。一个国家在国际化之前需要做好法制制度的建设,就像农民在灌地开水闸之前,要挖沟渠一样,才能让水流入有需要的地方;一个企业只有保持保守的心态才能走得更远,因为失败的原因很多,而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互补、保底、高现金流,低负债率。企业只有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做大做强。
企业管理
一企业战略所以成功,因为符合了行业本质;所以失败,是因为违反了行业本质。不同行业的行业本质都是不同的,举例而言,运动服和时装虽然都是广义的纺织业,但是运动服的本质是运动精神,而时装的本质却是“快”。这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不透过严谨的分析实在难以理解每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而这就是对企业家最大的挑战。以前人们常说企业家的成功是因为机运,可以重新定位什么叫做“机运”,企业家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小心把握了行业本质,而他们后来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小心脱离了行业本质。
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
不养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杀鸡不用牛刀”;“四两拨千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内行领导内行”;“宁作鸡头,不当凤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高新技术的思维困惑: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面向专家还是面向产品,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面向研发规律还是研发速度,面向“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战略与研发组织结构根本就是错误的。
其他观点
(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错不在家长,错在中国的产业链定位,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找不到工作是应该的。
“与其说是韦尔奇传奇,不如说是韦尔奇泡沫,韦尔奇带给GE股民的是一堆泡沫。”
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是经济学家拍脑袋想出来的。
相关争议
郎顾之争
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点名指责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美菱等4家公司中使用了欺骗手段,席卷国有资产。顾雏军强硬回应,由此引发了“郎顾之争”。在网民的愤怒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中,“郎顾之争”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论战。”郎顾之争”以顾雏军锒铛入狱告终。
身陷"学术剽窃"风波
2005年4月,郎咸平在香港《东方日报》为其辟出的“郎评”专栏里接连发表题为“伊利MBO”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发表后不久,王吉舟即发出指控称,这三篇文章与其刊载于2004年12月30日《中华工商时报》的文章多有雷同,原文题为《蒙牛挟外资威胁伊利生存》。系列文章的前两篇———《伊利崛兴夺得先机》、《蒙牛后起威胁伊利》文章结尾由郎咸平署名,说明是“本文在我指导下,由孔焯豪、陈仪恩、张慕贞、梁绍铭、彭景新、孙美绿和甄光俭完成”,但就其内容而言,都在重蹈自己去年文章的旧辙,“就是重新作了一些标题,过去的‘郎评’常常就是说某某的‘七板斧’,这一次形式上也类似。”王吉舟表示。在随后的“伊利MBO”系列文章第三篇———《为保江山铤而走险》文章署名有所变化,文末添有一行附注:“本文系与王吉舟共同创作。”而王却认为郎咸平应该在该文中注明“大量内容引自王吉舟文章”,王吉舟称并不认识郎咸平,如何谈得上“共同创作”。
专访郭美美
郭美美曾因在微博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炫富,将“红会”带入舆论漩涡。2011年8月,郭美美母女做客宁夏卫视栏目电视节目《解码财商》,接受郎咸平专访。另据媒体报道,因为该专访的播出,《解码财商》一炮而红。人们纷纷质疑郎咸平的采访动机,猜测郎咸平和《解码财商》为郭美美当托,甚至有人怀疑,郎咸平收受了200万的贿赂。随后,郎咸平发表了一条名叫“我的反击”的微博,以正视听,表示要调查隐藏在郭美美母女背后的利益链。
站台风波
2015年,一家有色金属交易所涉及22万投资者400多亿元的兑付危机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关注,涉及资金之多、投资人之广极为罕见。郎咸平与《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一起,被当做该机构“站台”者之一。根据当时的网络视频,一些以中年妇女为主的市民喊着“郎咸平诈骗、郎咸平滚出上海”,有安保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郎咸平本人并未出现在视频中。调查显示,这源于2011年7月以来,该有色金属交易所曾相继在杭州、上海、宁波、温州等城市举办了投资报告会,并邀请一些海内外知名经济学家与观众们现场交流,探讨宏观形势下稀有金属的产业趋势和投资机会,其中就包括郎咸平。郎咸平的照片被印在这家有色金属交易所投资报告会的宣传单页上,上面还有“比黄金值钱,比股票安全”等产品的宣传语。
同时,郎咸平站过台的一些大型P2P、财富公司也在“触雷”。2016年4月21日,望洲财富在首页上突然发布《致客户及员工公告》称,经多日联系及多方查询,现正式确认:望洲集团、望洲财富董事长杨卫国失联,卷款约10亿元人民币。望洲财富已组成追讨工作组,其成员及联系方式均已挂网。根据当时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望洲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起并主办的“郎眼看财经 望洲赢未来——2015望洲财富金融高峰论坛广州站”活动上,郎咸平也以“重量级嘉宾”的身份发表了演讲。
2017年5月22日,网贷平台合拍贷发布公告称,平台已经出现逾期,决定暂停运营。而合拍贷创始人张金如也因为“快鹿事件”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公开消息显示,5月12日,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被立案调查,而张金如在创设哲珲金融之前曾在快鹿公司短暂任职。根据合拍贷官网资料,郎咸平之子郎世玮的上海高汉新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郎基金)是合拍贷的第三大股东。此前合拍贷宣传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也是郎世玮。合拍贷还曾多次以知名财经作家郎咸平到其平台考察进行广泛宣传。
与缪晶洁的房产纠纷
2011年前后,郎咸平与缪晶洁交往两年多,曾为对方在上海静安区购买一套房产,为缪父在松江购买了一套房产。两人分手后,郎咸平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缪晶洁以及其父亲返还两套房产的购房款。缪家以当初自愿赠予为由抗辩,郎咸平败诉。
接着,郎咸平前妻黄绮萍作为原告起诉郎咸平在婚姻存续期间非法处置夫妻婚内财产,要求缪晶洁和其父亲返还购房款,黄绮萍最终胜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7:02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