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大战
元朝末年的一次战略决战
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
战争起因
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
历史背景
陈友谅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起义政权。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战前情况
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新来的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
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基说:“我看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
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打败敌人?”
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
战争经过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决战。
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朱元璋的水军,却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说:“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将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战争结果
朱元璋发现敌人中计,立刻叫兵士举起黄旗,发动进攻。一霎眼间,战鼓齐鸣,岸上伏兵一起杀出,水港里的水军也加入战斗。
陈友谅受到突然袭击,几万大军一下子乱了套,被杀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数也数不清,两万兵士、一百多艘战船被朱元璋的将士俘获。陈友谅在部将保护下,抢了一条小船,总算逃了命。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陈友谅突围的时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民心所向
在鄱阳湖大战中,饶州民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第一阶段也是影响整个战役的决定性阶段,即在南鄱阳湖康山附近的战斗中,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都与饶州民众的支持有关。
据王泽洪《重建康山忠臣庙记》记载,饶州人高阳侯韩成跟从明太祖举义,屡建伟功。在一次战斗中,朱元璋被陈友谅军围困,形势万分危急,正束手无策之时,韩成为掩护朱元璋突围,身著朱元璋“衣袍冠冕”,对着敌众投入水中,陈友谅以为朱元璋已死,顿时松懈,朱元璋乘机逃脱,而韩成却壮烈身亡。后来陈友谅败死,朱元璋以韩成为首功,赠封为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高阳侯。建忠臣祠于康郎山,所祀以韩成位为第一,同时被祀于庙中者还有三十五人,全是同心协力战死于鄱湖中的饶州籍烈士。所祀的三十六位饶州人,“封侯爵十二人,公爵一人,伯爵二人,子爵十二人,男爵八人”。饶州人以自己的勇敢壮烈锐意赴死的浩然之气,为鄱阳湖大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整个鄱阳湖战役中,饶州西南有吴宏部为藩屏,东北有于光部为保障,使朱元璋有一个紧接战场的稳固后方,粮草和兵力能得以源源不断的补充,为夺取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20:05
目录
概述
战争起因
历史背景
战前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