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俗是指与饮酒相关的各种习俗和传统。
诗酒
既醉酒
周代统治者祭祀祖先,
祝官代表
神尸向
主人表示
祝福,祭祀完毕后周王和
诸侯尽情宴饮。
既醉原文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室家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
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厘尔女士,从以孙子。
婚嫁酒
绍兴是著名酒乡,因此以酒为纳采之礼,以酒为陪嫁之物,就成了绍兴男婚女嫁中的习俗。这里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东西就是“女儿酒”。“女儿酒”是女儿出世后就着手酿制的,贮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也有打入夹墙之内的,直到女儿长大出嫁时,才挖出来请客或做陪嫁之用。此俗后来又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意彩绘,并名之为“状元红”,意谓儿子具状元之材。女儿酒十分讲究酒坛,往往在土坯时就塑出各种花卉、人物等图案,等烧制出窖后,请画匠彩绘各种山水亭榭、飞禽走兽,仙鹤寿星、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民间传说及戏曲故事。在画面上方有题词,或装饰图案,可填入“花好月圆”、“五世其昌”、“白首偕老”、“万事如意”等吉祥祝语,以寄寓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这种酒坛被称为“花雕酒坛”。女儿酒原是加饭酒,因为装入花雕酒坛,因此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花雕酒。这种花雕酒存放时间长达20年左右,启封时,异香扑鼻,满室芬芳。“花雕”又成了绍兴人生儿生女的代名词。即使时到今日,若生了女儿,人们就会戏称“恭禧花雕进门”。在绍兴的
婚嫁酒俗中,除“女儿酒”外,旧时还有不少名目,如“会亲酒”、“送庚酒”、“纳采酒”等,均由男女各方自家操办。“订婚酒”是婚嫁全过程中仅次于结婚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是正式婚礼的前奏曲。现在,在绍兴的不少地方,仍重视订婚,要摆酒席,会亲友,所以“订婚酒”还是一个重要酒俗。
婚礼新人喝“交杯酒”时,却十分严肃认真,因为从此以后,新婚夫妻要风雨同舟,共同生活,因此这酒对人生具有特殊意义。所以当里面一对新人喝交杯酒时,外面闹房的亲友必须屏息静气,保持安静,不能随便打闹。这是绍兴婚嫁酒俗中又一独特之处。
生丧酒
剃头酒
孩子满月时,要剃头。这时家里要祀神祭祖,摆酒宴请, 亲友们轮流抱过小孩,最后就坐在一起同喝“剃头酒”。除用酒给婴孩润发外,在喝酒时,有的长辈还用筷头蘸上一点,给孩子吮,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像长辈们一样,有福分喝“福水”(酒)。
得周酒
孩子长到一周岁时,俗称“得周”。这时的孩子已牙牙学语, 在酒席间,由大人抱着轮流介绍长辈,让孩子称呼,这不仅增添了“得周酒”的热烈气氛,更让人享尽了天伦之乐。
寿酒
人生逢十为寿,办寿酒,这似乎已成定规。在绍兴, 寿酒十分讲究,民谚曰:“十岁做寿外婆家,廿岁做寿丈姆家,三十岁要做,四十岁要叉(开),五十自己做,六十儿孙做,七十、八十开贺。
白事酒
也称“丧酒”。绍兴旧俗中,长寿仙逝为“白喜事”。 绍兴人称“白事酒”又叫“豆腐饭”,乡间称“吃大豆腐”,菜肴以素斋为主,酒也称素酒。
岁时酒
散福酒
祝福的日子,一般在腊月二十夜至三十日之间, 但不得越过立春,祝福这一天十分忙碌,前半夜烧煮福礼,到拂晓之前,摆好祭桌。次日凌晨开始祭神,家中男丁依辈分大小,逐个按次序向外跪拜行礼。拜毕便将纸元宝、烧纸连同神祇(绍兴俗称“马张千”)一起焚化,并把原先横放在桌子改成直摆,调转福礼,拔下筷子,由外向里叩拜祭祖。祝福祭祀完毕,全家人一起围坐喝酒,这叫“散福”。因这酒刚供过菩萨,是神赐之福,因而男女老少都喝,十分快乐。
分岁酒
亦称“新岁酒”,一般在除夕之夜进行,一家人围坐吃喝, 欢快异常。在喝“分岁酒”时,不仅要在门上贴大红门联,且全家灯火通明。如有人远在外地,不能回家过年,则要让出一个席位,摆上筷箸,斟满酒,以示对远地亲人的怀念。如若盼子心切,就在席上外加一酒杯和筷子,以预示人丁兴旺,这称“添人增口”酒。
元宵酒
元宵即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绍兴风俗除闹花灯外,是夜, 男女老少还要在家喝元宵酒,早晨吃用各种馅子做的“汤团”。
挂像、落像酒
旧时绍兴每逢腊月二十前后,都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内“请”出来挂在堂前,并点燃蜡烛,供上酒菜,祭祀一番,这就是“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毕,就得把神像“请”下来,这时又得祭祀一番,办“落像酒”,亲朋好友,族内长幼相聚欢饮,喝过“落像酒”,过年活动就告结束。
时辰酒
卯时酒
在
浙江省平湖市城郊之北
钟埭镇,过去沿袭一种早晨吃“卯时酒”的饮食习俗。
吃“卯时酒”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过去没有电视,睡得早醒得早,一般在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也不管路多远,大家都步行来到小镇的小酒店里。这种
简陋小酒店往往只有三四只小台子,单间门面,店门口一只靠壁台子上有一个小菜橱,橱里摆着一些
猪头肉、
猪耳朵、
白斩鸡、
五香豆腐干、小油豆腐、油盐发芽豆等荤素冷菜。小店里过去都是卖散装
烧酒、散装黄酒。吃“卯时酒”的人,他们一般不会多喝,烧酒用一只竹制小提子一提,俗称“一开”,相当于老秤2两;如喝黄酒,专用提子也是一提,
俗称“二开”,实际是4两。吃的小菜有荤有素,都很节省,一般几角钱就够了。
吃“卯时酒”的人一般都固定一爿小酒店,连坐的位置基本上都不变。所以,哪个位置空着,谁还未到,大家很清楚。店主称他们是“店掌柱”,对他们每个人的
酒量、饮食习惯、喝什么酒,都了如指掌。
这里有个不成文的习俗。一般吃“卯时酒”的人相互之间不敬酒,过去有些老人都自备“水烟竿”,连烟也不太传递。酒吃好都自掏钱支付,但相互之间聊天却格外热情,话语很多。吃完“卯时酒”接着去茶馆喝茶,也有的不去喝茶,买了点小菜直接回家下地劳动,不再吃早饭。
解放前这一带吃“卯时酒”的有这么几种人:一种是长期习惯于喝早茶的人,清晨从暖被窝里爬出来到镇上,感到身上有点寒冷,吃一盏烧酒祛寒;一种是渔民,他们往往凌晨出去捉鱼,清晨回来卖鱼,肚里有点饿,加上水上寒冷,喝点烧酒吃点菜,填肚取暖;还有一种是“酒鬼”,“早晨一杯酒,浑身全是劲”,不喝酒提不起神;另一种人是 “赌鬼”,赌到通宵达旦,吃杯“卯时酒”暖暖肚。
钟埭镇至今还保持着吃“卯时酒”的习俗,但现在吃的都是瓶装的白酒或黄酒。荤素冷菜外,有的人想吃得实惠些,就下一碗蛋面或
肉丝面,也有的下一碗
大馄饨,既当菜又当饭。一瓶瓶装酒一顿吃不下店家可以为客人放好,第二天再来吃。尽管剩酒的人多酒瓶也多,但店家都不会搞错。
如今,相互
敬酒有了,相互递
香烟也有了,吃好酒后店主还要搭上一杯茶,有的自己带茶瓶就加点开水。时节酒
1、清明酒。绍兴人在清明祭扫祖坟。坟墓多在郊区山上,又临河道, 因此城里人总是全家老小带上酒及各种祭品,带去的酒菜在坟地祭过后就送给“坟亲”亨用,自己回家喝清明酒。有些人家没去墓地祭祀,也在家中摆酒祭奠祖宗,俗称“堂祭”,祭后族人聚饮,这也是“清明酒”。
2、端午酒。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门前要挂菖蒲、艾以避邪, 中午要喝端午酒,并要置备“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梅、黄瓜和雄黄酒。这时家家户户都打扫灰尘,因为过了端午,盛夏来临。所以喝端午酒,过端午节,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卫生节日,此风俗流行至今。
3、七月半酒。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鬼节。绍兴河流纵横,湖泊很多。 旧时这天,河中要点燃河灯。在河蚌壳内放进菜油,用灯芯点亮,放在河中任其飘荡,点点灯火,倒映水中,煞是好看。有的村子还要倚水搭台演戏,俗称“社戏”。戏一般演3天,白天要摆七月半酒,晚上在各家神龛前要供上茶水, 洗脸盆内盛上水,放上毛巾之类,让亡灵擦汗,洗脸。
4、冬至酒。绍兴民间有冬至给死者送寒衣的习俗。这一天,祭奠之后, 焚化纸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这一祭祀酒席,俗称“冬至酒”。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
生活酒
生活上的酒俗与酒习有:1、新居酒,可分造屋与乔迁两大类。和解酒,人与人之间有了纠纷, 有人出面劝之和解,以酒为“中介”之物,于是出现了“和解酒”。宴宾酒,除游乐性的如“元宵赏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赏菊品蟹”等约亲友小酌外,尚有“洗尘酒”、“接风酒”、“饯行酒”、“送别酒”等。另外,还有“会酒”、“罚酒”、“谢情酒”、“仰天酒”等。
古代酒俗
《礼记·乡饮酒义》注云:“以礼属民而饮酒干序。”古人饮酒,长幼有序。所谓有序,《礼记·曲礼上》云:“长者举未?,少者不敢饮。”古人饮酒,习惯以一饮、一干、一尽为序。若长者饮未尽,少者先尽,为不敬,此乃顾及古人长幼尊卑有序之礼。与今日宴席中众宾举杯齐干,大家同尽之礼俗不同。此俗至唐犹然,王建诗云:“劝酒不依巡。”巡者,遍也。依次干杯遍饮为一巡。是必一人饮毕,再及一人,逐次而饮。不然,《曲礼》所云:长者如今日徐徐饮酒,而不尽杯,少者岂不承俟之,无一滴人口乎?所以,长者饮酒,一干而尽,实为常习,可谓照顾少年之礼。另外,古人宴饮时举杯敬人,常用食指伸人杯中略蘸一下,并弹出酒滴,以向对方表示敬意,也系饮酒之礼。——
黄现璠着《古书解读初探》
酒俗之劝酒一说
中国人饮宴时,很喜欢劝人多饮。这种做法,起源也是极早的。《诗经·小雅·楚茨》中有:“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诗句。侑,就是劝的意思。诗名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没有吃饱,故而劝饮劝食。
劝人多饮几杯酒的做法,一方面表达了敬酒人的真诚,希望对方喝好喝够,同时也可以活跃酒宴的气氛,为饮酒者助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劝酒“劝”过了头,竟然带有相当的“强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对方为乐。这种做法,自古以来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孔丛子》、《积善录》、《遯翁随笔》等古籍中,都有反对劝人强饮的记载。清代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
饮宴者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快乐,士人而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
他的话,含有轻侮劳动群众之意。其实统治阶级中逼人饮酒者难道还少么!但他说的不要硬劝人醉,却是可取的,遗憾的是逼人致醉之事,至今仍时有发生,还编出了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饮酒不用让,感情就是量”之类的顺口溜,硬把“多喝”与“感情深”拉到一起,根本不顾及酒量之大小和多喝会损害健康,实在是一种必须戒绝的陋习。
金华酒俗
元旦朝贺 人人一盅
正月初一,婺州人自汉代起已有岁首“元旦朝贺”的礼仪,一直传承到民国初年,元旦大清早全家老少穿上新衣新帽,按长幼辈分有序的在厅堂拜祭祖先,再拜团聚的长者,大家互拜后,人人要从祭桌上取过一盅家酿酒,行举殇贺新岁大礼,口说吉祥话,举杯齐饮。不会饮酒的和小孩,也要移杯小嘴一抿,以示礼成,然后按长幼入席,共享“元旦宴”。新春会拜礼仪为“初一拜自家,初二拜姑舅,初三拜岳丈,初四初五拜年满畈走”。
洞房花烛夜 新人共饮鸡卵酒
古婺州习俗,成亲前后,是一系列的酒事,从托媒酒开始,下来是相亲酒,订婚酒,择日酒,陪嫁酒,上轿酒,婚日喜酒,拜叔伯酒,拜太公酒,回门酒,敬邻酒到谢媒酒等等。其中最独特的是洞房花烛夜,二更鼓后,有利市婆婆送给新郎新娘的每碗蒸有三个鸡卵的“鸡卵酒”,意寓甜甜蜜蜜,三元及第。
孩子三朝 要尝箸头酒
小孩出生的第二天,要办“三朝酒”,也称三朝礼,旧俗叫“皇男酒”,办三朝酒时,要特大好的鸡肉、肉丸、馒头、朝糕,以庆大喜特喜。有的地方,品三朝酒时,还会颂“甜甜酒,福禄寿,舔舔箸头,一世弗愁”。如果小孩脸上露出酒窝,人们又会说“面上两个小酒窝,大来家里金满箩”。孩子满月时,理发师用酒和水润发,理个桃型发式,理完后,大家喝满月酒。
亲家公来了和牛吃的酒
婺州农村有迎神和斗牛的习俗,斗牛胜败往往要影响主人声望,所以主人对喂养牯牛十分重视,斗牛季节要给牛吃补品,喂养专为斗牛酿制的陈年上等好酒,习惯上称“牛酒”,酿“牛酒”,要糯米多,用水要紧,酒龄长,也叫“紧水老酒”,品质特别优异,为了喂养能成名的牯牛,主人往往舍不得将酒拿出来开坛,除非是至尊至亲的亲戚长辈来,才可以开坛。若是外地人,听说主人要舀给牛喝的酒,常常会心生疑虑,其实是主人一片诚心。
金华,称酒为“福水”,“太平君子”,“天禄大夫”,对酗酒者,称“酒糊涂”,“酒醉徒弟”,“黄汤痨病”,并投以鄙视的眼光。
厦门酒俗
厦门人喜欢饮酒,但酒恰很好,喝得醉如烂泥或乱发酒疯的是极少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基本上把酒当作药物来看待。厦门俗语“小酒小人参”,适量的酒对人的健康,尤其是对老人和产妇,是有益的。因此,厦门过去有名的酒是
药酒酒除了当药喝,还常被作为药来使用。手指头烫伤。立刻倒一杯高粱酒,将指头浸泡其中,不但止痛,而且消毒,不起泡,不发脓。不能浸的部位,则可用草纸浸酒敷在上边。若是脚拐了,扭伤拉伤,就用高粱酒涂擦按摩伤处,对舒筋活血,还真有些功效。
在这种以酒为药的观念指导下,厦门酒徒虽多,更有不少每日必饮的酒仙,但酒俗良好,值得称羡。
厦门的酒风更趋温和。烈性酒的销量大幅下降,低度酒和啤酒渐趋流行,酒席上强行敬酒的基本上看不见了,而果汁、饮料、茶水、矿泉水却纷纷上宴席。一律可以充作酒来相敬。谁愿喝什么就喝什么,彼此自由,相互尊重,使宴会更加轻松愉快,也对人的健康更为有益。
苗乡侗寨酒俗
在黔东南自治州的
苗乡侗寨,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规矩。家家都放有一两坛自己用糯米酿造而成的米酒,约二三十度之间。酒俗,是苗侗人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常有报酒(祝酒)、敬酒、拦寨酒(雷山郎德12道拦寨酒)、拦门酒、迎客酒、送客酒。红喜席,有嫁别酒、分家酒、换酒(交杯酒)、酒歌酒、订亲酒、贺儿酒。白喜席(如高龄老人过世等),有慰问酒、陪葬酒、酬劳酒、别魂酒、祭祀酒。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打平伙)。还有结盟议事时的歃血酒(血酒)、议榔酒。一般都用土碗作酒杯,逢重大节日和吉日,酒具改为牛角。
藏族酒俗文化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传统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酿酒,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酒文化。藏族古代饮的酒种类较多。据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写卷《苯教丧葬仪轨》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仿内地黄酒酿制的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爱,从而成为了藏族的传统饮料。
在大多数藏区,平时倘有客至,敬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如果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碗(或杯),捧献于客前,客双手接过后,必须要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之饮,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主人会很不高兴。
致于客人酒醉,主人绝不会讥笑,反而认为是坦城的表现。。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和善睦友的风尚,在这些酒俗中得以充分展现。
酒在藏族婚仪中有重要的作用。在青海安多藏区,提亲时必带去“雅叙酉仓”(提亲酒)。女方如若允婚,则须邀请村里长者和媒人一起喝“订婚酒”。一旦饮了此酒,便算正式订婚,不能再许嫁他人。结婚之时,更要准备大量的青稞酒以宴飨送亲者和来宾。迎亲者则要在途中设“迎亲酒”。新娘离娘家前要喝“辞家酒”。婚宴中主客尽兴同饮“庆婚酒”,高唱酒歌,跳舞,欢腾通宵达旦,一直要热闹三天。其间新娘要向宾客轮流敬酒。其他藏区的婚礼仪式有的与此不尽相同,但酒在其中的作用却大致一样。
因为佛教的影响,藏族对丧葬不甚铺张,死对于佛教徒仅是转入来生的开始或“解脱”,故亦不特别悲伤。藏族社会早期信仰苯教,苯教认为人死后魂会脱离其原躯体,需要用一种降魂的办法使“魂尸相合”。在这种降魂仪式中,许多地方都要用酒。降魂仪式开始后要献上一瓢“招魂酒”,招请灵魂来降。在降魂过程中要作“献三瓢酒”仪式。在“尸与魂相合”时还要献上三次“相合酒”。
用酒来招请游离的灵魂,象征着美好生活对魂的吸引作用。在这里酒的地位已与生存必须的食物相等同了。现代藏族丧葬中虽已无上述仪轨,但仍要用到酒:进行天葬时,死者家要给天葬职业者喝酒。在
嘉绒藏族的丧事中要“奠酒请神”;丧礼结束时丧家和舅舅家要一起喝“咂酒”,对唱酒歌,追述死者生平,表达对死者赞颂和惋惜之情。
藏历新年,藏族家家都要喝青稞酒以示庆祝。初一天刚亮,家庭主妇就把八宝青稞酒“观颠”(一种加有红糖、奶渣子、糌粑、核桃仁等煮物的稞酒)端到家中每个人的被窝前,让他们喝了才起床,以示新年一开始就丰衣足食,步步吉祥。藏族初一这天一般不拜客,一家人闭门欢聚,品青稞酒,喝酥油茶,漫话家常。初二起才挨家去拜访,互道“扎西德勒”,互敬青稞酒。嘉绒地区的党坝藏民过年,喜欢全寨人各凑一些酒,团聚在一起从初一喝到初五,夜则烧篝火,昼则浴太阳,伴随欢歌劲舞,共庆新年。
藏族节庆日较多,如元宵“灯节”、六月“雪顿节”、七月“望果节”和“沐浴节”,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照例是要喝酒以庆的;但最悠闲、最浪漫的饮酒日子则要数康定人四月八的“转山会”和拉萨人夏季五月间的“逛林卡”了。那时人们扶老携幼,或全家一起,或情侣友朋,三五成群,在绿茵上、溪流旁搭起白色帐篷,一边喝着新酿的青稞酒和酥油茶,一边弹着六弦琴或拉着胡琴,或引吭放歌,或浅斟低吟,怡然自得。
藏族最豪放的饮酒则是在跳锅庄的时候。村寨的青年男女围成一圈,圈中设小桌,放上几坛青稞酒;男女两队轮流领唱,翩翩起舞,并不时去圈中喝上一碗酒。跳到高兴处,饮酒者更是纷至沓来。酒助舞兴,歌借酒力,通宵达旦尽兴方休。
藏族中一般是以茶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但在阿坝的黑水藏民中却用酒代茶。他们吃糌粑不用茶而是用青稞酒拌合著吃;吃干馍不喝开水或茶,是以酒解渴;吃烤土豆,也是泡在酒碗里吃。
藏区东部许多地方都盛行“喝咂酒”,尤以黑水人“喝咂酒”最讲究。每遇年节和家中有大事要请人“喝咂酒”时,先由主人烧开一大铜锅水,放在火塘边保温;再将一坛酿好的未加过水的酒放在客位的火塘边,插入两根细竹管。客人到齐后,先请其中最年长的坐于酒坛前,领头诵经,用手指蘸拨点酒洒向四方;然后,请另一位年长者与他同坐在一起,各含一根竹管吸饮。这时主人在旁边慢慢地将一瓢开水从上渗入酒坛。开水经过发酵的酒粮渗到坛底,便成了酒。竹管插在坛底,故能只饮到酒而不会吸进糟。 二人饮完后,以年齿顺序另请二人到坛边吸饮,主人继续向坛内冲开水。一般情况下,每二人饮完一瓢水即离开,换上别人。这样依次轮流下去,最后连两三岁的小孩也要去喝上几口。轮完一遍,又从头开始;直至一坛酒谈而无味后,才又换上一坛。每个与会的人不论有无急事,都必须喝过三次后才能离去,否则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这种轮流喝咂酒的宴饮,一般规模都较大,小则三五十人,多则100多人,夜以继日方能饮过一巡。三巡下来,往往要两三天,在饮酒过程中,未轮到的和已喝过的便围着火跳锅庄。跳累了,唱渴了,也该轮到喝咂酒了。喝完咂酒疲累尽消,又有精神跳锅庄了。饮酒与歌舞紧密相连的藏族酒文化这一特色,在这里展现无余。
在康区藏族中也有只插一根麦管或竹管在坛内喝咂酒的,人们依次将酒坛传递给相邻者轮流吸饮。也有在坛中插上多根麦管,好几个人围着酒坛同饮的。
唱酒歌是藏族饮酒一大特点。每逢重大场合(如婚宴、村寨聚饮等)敬客人酒时,要先擎着酒杯唱酒歌,歌词多为即兴之作,内容都是赞颂、祝福之词。藏族善用比喻来表达感情。如康区一首酒歌唱道:阳光为什么这样明媚?是因为菩萨洒下了吉祥;我家为什么这样欢乐?是尊重的客人来到帐房。哈达是敬礼上师的贽扎,这杯中的美酒请我最知心的朋友尝。
唱酒歌时,身子要伴着节奏舞蹈,杯中的酒却绝不许洒出。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气氛十分热闹,把宴会推向高潮。
生息于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生性豪放、乐天、热情;长期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仁爱、礼貌、节俭的美德。因此,藏族人普遍爱饮酒,但绝不酗酒;平时一般不饮酒,但饮起来却总要酣畅尽兴方休;酒对藏族是喜庆的饮料,绝无消愁解闷的用途。因为佛教戒酒,酒在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中是不能作为祭祀之物的。
锡伯族酒俗
锡伯族的年轻人不许和长辈同桌饮酒,其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长幼有别,不能没大没小;二是酒喝多了容易失礼,对长辈的不敬被视为最丢脸的事。朝鲜族晚辈也不得在长辈面前喝酒,若长辈坚持让小辈喝,小辈也得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表示谢意。
各国酒俗琐谈
在澳大地亚,只有在下午6时后,才准喝酒。如果在冬天,则要向后延迟一小时,至于新年及节日,饮酒的时间要到11时才能开始。
在加拿大,则因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如魁北克进餐时饮酒是被允许的,但在多伦多,则除却在鸡尾酒会之外,其他场合一律禁止进餐时饮酒。
在美国的奥克拉荷马州与密西西比州,只准人们喝无甜味的酒。
在瑞典,男子每月只准喝3公斤。
保加利亚、匈牙利与罗马尼亚,于选举时间,会有个短暂的酒禁,其所以有如此措施,乃为防止选民因酒醉而滋事。在法国,饮酒通常不受限制,所以在周末到深夜,你可以见到许多醉鬼,歪七倒八地躺在路边。饮酒的时间,每天长达19小时。
阿拉伯国家在3000年前,就已获得酿酒之道,但是他们如要喝酒,除了到地下酒吧之外,别无他法可以过过酒瘾。
在印度,喝酒只能在酒市时,始准一尝“杯中物”。
在德国,有许多地方,只许居民喝啤酒,其他烈酒均在禁止之列。
在英国,有许多很有越的饮酒习俗,如禁酒令的实行是分区管制的,牛津街有一段的酒吧,是在下午10时30分停止营业,但在另一段则在下午11时才禁止喝酒。因此,在英国的酒客们,通常知道以泰晤士河畔为界线划分,故常有在某个地方喝,遇时间到了,再到别的地方继续喝的雅兴。
藏族酒俗
从古代,随着唐蕃联姻而发展起来的汉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掌握了内地传入的复式发酵酿酒法,青稞酒便由此诞生。从此它成为了藏族的传统饮料,它页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喝上一口纯正的青稞酒,充满藏族人民好客的热情。除此以外,藏族古代饮的其他酒种还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等。
在多数藏区,逢年过节藏族人是一定会用酒来招待客人。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碗(或杯),捧献于客前,客双手接 过后,必须要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 之饮,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主人会很不高兴。但是平时,招待宾客,他们向来是敬茶不敬酒的。
不同地区的藏族,他们对客人的敬酒也是稍有差别的。四川的
嘉绒藏族较特别,平时对进屋的客人先敬一壶酒,随即将食物用盘奉上,一客一份。阿坝的黑水地区藏族,凡见熟人从门前经过必请进屋内敬一碗酒。如客人坚不进屋,主人要把酒拿到路边请客人喝,以示慰劳。
面对醉酒的客人,藏族人民显得尤为坦诚,并且悉心的照顾。这就显现出了藏族人民的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