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又名《酩酊国》)是中国当代作家
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2年。
内容简介
《酒国》是以三重文本写作为基础,作者通过三条线索进行写作和交代的。
第一条线索是省人民检察院的“特别侦察员”丁钩儿去酒国市调查一个特殊的案子:酒国市的官员吃掉了无数婴儿。丁钩儿与卡车女司机相互勾引的场面成为贯穿整部小说的放荡淫乱的前奏。丁钩儿刚到金刚钻(酒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大嫌疑犯)从前工作过的煤矿,就被带入众官员为他特设的宴席,喝得酩酊大醉。直到他亲眼看见端上来的一道菜里有个形状清晰可辨的婴孩时,才从酒醉中猛醒——愤怒之下,他拔枪射击,不过仅仅击中那个婴孩的脑袋。从枪击的震惊中清醒过来的金刚钻等官员解释说,婴孩是用莲藕、银白瓜、猪肉和火腿肠等原料制作的。丁钩儿对此坚信不疑,他尝了一小口婴孩,那滋味让他喜不自胜。他就这样满心欢喜地加入了吃人盛宴(或许只是形式上的吃人),而且还喝得烂醉。在他酒醉睡去的这个夜晚,一个身上长着鳞片的男孩摸进来偷走了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他无助地看着男孩行窃却无力制止。
几乎失去一切之后,丁钩儿再度遇见女司机,并跟她回了家。二人做爱时意外地被她丈夫金刚钻当场捉奸。金刚钻羞辱了丁钩儿,之后放了他。丁钩儿和女司机前去拜访一尺酒店的经理
余一尺,向他打听酒国烹食婴儿的情况。然而,丁钩儿很快就发现,女司机是余一尺众多情妇之一。丁钩儿在愤怒地凌虐了她之后惶惶而逃。
丁钩儿在街上游荡时遇到一个老革命,老革命的话和酒刺激了他,他立即返回酒店杀死了女司机和余一尺。身为逃犯的丁钩儿最终在酩酊大醉中看见所有的人——金刚钻、女司机、余一尺,甚至他自己——在船中盛宴上吃婴儿。他在急忙奔向船上时跌进一个大茅坑淹死了。
第二条是酒博士李一斗与作家莫言之间的通信以及两者的相见相交,酒博士李一斗和作家莫言都爱酒如命,以酿造酒为主,在信件中说道:“我尤其佩服您那种千杯不醉的‘酒神’精神,我看过您一篇文章说‘酒就是文学,不懂酒的人不能谈文学’”两个人以酒为文,以文会友,刚开始以书信的形式来往,后来应酒博士的邀请来到酒国实地考察。
第三条是酒博士李一斗寄给作家莫言的文章中的片断故事,一共有九篇小说《酒精》《肉孩》《神童》《驴街》《一尺英豪》《烹饪课》《采燕》《猿酒》《酒城》。莫言把这三个没有处在同一层次的不同文本组成了一个复式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有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思维。在这个结构中也有主体事件就是丁钩儿的调查之路。莫言在第十章说明了“丁钩儿侦查记”这一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叙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刺激了莫言的神经、触发了莫言的灵感,使莫言动笔写《酒国》的是一篇刊登在某家报刊的文章:《我曾是个陪酒员》。写这文章的是一位家庭出身不好,在上学时就被划为“右派”的人。他念的是中文,毕业后分到东北某矿山的子弟学校当教员,一直郁郁不得志。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发现自己对酒精毫无反应,是个永远喝不醉的人。渐渐地,他千杯不醉的声名传播了出去。有一天,矿山党委派员来考察他的酒量,他当着来人的面连灌三瓶烈性白酒,面不改色心不跳。于是他被调到矿山党委,具体工作是陪矿山的干部出席酒宴。于是无数的来宾倒在他的面前。他是中文科班出身,编几句敬酒词劝酒词是小试牛刀,人又机灵,常常妙语连珠惊四座,深得领导宠爱。他走到街上,许多人都投过来敬仰的目光。邻近的几家大企业想用重金把他挖过去,矿山绝不放他。到了晚年,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到底干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也没干,就是喝了几吨白酒。
文章是这位饮酒的天才调回南方故乡后写的,字里行间充满痛定思痛的味道。《酒国》动笔于1989年9月,莫言原想写部五万字的中篇,但一写起来就没了遮拦。原想远避了政治,只写酒,写这奇妙的液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当莫言写起来才知晓这是不可能的,当今社会,喝酒已变成斗争,酒场也变成了交易场。许多事情决定于觥筹交错之时,由酒场深入进去,便可发现这社会的全部奥秘。于是《酒国》便有了一些讽刺意味,批判的小小刺芒也露了出来。
关于《酒国》的创作理念,莫言认为《酒国》的创作较为完善,他反对无谓的喊口号做批判:“因为很多事情会很快变得陈旧,只有艺术,只有人物,才相对永恒。”故而莫言也将对“人”的书写和审视渗透在文本创作之中。
人物介绍
丁钩儿
丁钩儿是《酒国》的主人公,他在小说中的身份是特别侦察员。他身高175厘米,体瘦,皮肤黑;嗜烟,好饮,酒量不大;牙齿不整齐,会一点擒拿术。丁钩儿不同于莫言以往塑造的任何一个男性形象,他既作为一个吃人者也作为一个被吃者,既作为看客又是一被看者赋予人物双重特性,是现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的又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而这种双重特性又是在人物性格的转变中完成的,这主要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两极。表现为丁钩儿一方面他是一个为人机智、能力一流的高级检察官,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贪杯好色、信念迷失的腐败堕落者。作者着重塑造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历程即从正面人物到反面人物的转变以及形象意义即对现实的批判、对体制的批判、对文化的批判,这在当代仍然有警醒意义。
丁钩儿作为整部小说的主人公,出场时肩负的是调查酒国市地方官员食用男婴事件的重任,集精明、理性、智慧等各种侦查员必备素质于一身的高级侦探,可他并没有完成作为一个侦查员应完成的任务,相反,最后以淹死粪池结束了他的酒国之行。作为侦查员的丁钩儿进入酒国,不是从侦查食婴事件开始,而是从酒色浸淫开始,这样一个角色,作者寄予的不仅是同情与无奈,更是痛心,对丁钩儿的痛心,对正义的怀疑盼望。
金刚钻
金刚钻是酒国市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在侦查员丁钩儿的眼中,他阴险狡诈,利用一场酒宴让丁钩儿犯错,一脚天堂,一脚地狱:一切都在一念之间。他圆滑世故,把丁钩儿耍得团团转。在作家李一斗的眼中,更加侧重表现了他喝酒的方面,说明了金刚钻是酒国的领导,更是酒国的代表。在作家莫言的眼中,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风度翩翩,是酒国的支柱。
余一尺
余一尺是酒国政协常委,省劳动模范。在《驴街》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余一尺身份的描写:“余一尺虽是侏儒,没能入学念书,但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讲授,爷爷是秀才,再几辈子还出现过进士翰林什么的,耳濡目染竟也识字数千,阅书博杂。”酒国博士李一斗创作的小说《一尺英豪》专门介绍余一尺。在李一斗的眼中余一尺高深莫测,让人犯怵。在作家莫言的眼中,余一尺是酒国的灵魂,在他的身上有两种性格,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余一尺这个人还是很传奇的,一会儿是小伙计,一会儿又是少年游侠,他还是一尺酒店的老板,他的人物身份复杂多变,刚开始还是正义的化身,是酒店的老板,权力和金钱的化身。小说中提到的《酒国奇事录》里也有一个叫“余一尺”的人,但小说没有确定两者是否同一人。余一尺后来因与女司机通奸被特别侦察员丁钩儿所杀。
李一斗
酿造学博士李一斗深谙食婴原委,他弃酒从文,看似要将满腔正气在文字中抒发个酣畅淋漓,实际生活中却与余一尺称兄道弟,对金刚钻崇拜不已,在“大作”无法发表的情况下走向了更有利于生存的宣传部。李一斗深知“食婴”的来龙去脉,甚至知道其选料、加工的详细过程,可只能把看不惯的事情写进还不知能否发表的文学作品里,现实中却还和玩女人的余一尺称兄道弟,代表了社会上一群流淌着所谓的热血却无比麻木冷漠的人,令人既无奈又不安。
莫言
作家莫言开始一直是以书信与李一斗讨论文学的形式而出现的,与文章主线看似分离,但却是紧密相连的。文章最后交代了《酒国》是莫言所写。莫言一直以幕后人的身份出现。到第十章就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他躺在卧铺上进行了思想斗争,第十章写到“我知道我与这个莫言有着很多同一性,有着很多矛盾,我像一只寄居蟹,而莫言是我寄居的外壳,莫言是我顶着遮挡风雨的一具斗笠,是我抵御风寒的一张狗皮,是我戴着欺骗良家妇女的假面具。”一开始来到酒国是应邀而来,更多的是来酒国寻找写作的灵感,但是内心深处却住着两个莫言,就像天使和恶魔一样斗争不断,最终另外一个莫言被唤醒,作家莫言在进入一尺酒店的时候,脑海中闪现丁钩儿与余一尺相遇时的情景,甚是滑稽。莫言也是爱酒的人他是奔着写作而来,也是奔着酒而来。莫言来到酒国看到李一斗故事中的景物的时候有了别样的感觉。在一次招待午宴上,莫言多喝了几杯酒。克制着冲动的心情,嗓音颤抖,说了一句“我好像谈恋爱了”。最后与酒恋爱,心生感慨。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人性反思
《酒国》扉页上写着丁钩儿的墓志铭——“在混乱和腐败的年代里,弟兄们,不要审判自己的亲兄弟”。莫言在《酒国》中的性叙事最后的落脚点仍旧指向内蕴丰富的文化批判,并因其城市空间叙事而更添尖锐和现实性。莫言的批判具有多重性,一方面指向社会现实批判,另一方面则关注幽微性灵的走向。正如莫言自己所说:《酒国》是20世纪90年代对官场腐败现象批判的力度最大的一篇小说,“现在批评界的领袖们,喜欢的是‘优雅’和‘高尚’的东西,我的作品不符合他们的标准。”
性欲异化
在性压抑背景之下,《酒国》的性叙事走向异化,这样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情感错乱、“食欲”异化和性对象泛滥三个方面。首先,《酒国》世界里情感错乱或缺失。酒国宣传部副部长金刚钻身上充满了动物性原始欲望的荒诞感。金刚钻不恋慕女色权位,却对吃婴儿情有独钟。他在两性关系中情感缺失,即便当场撞见女司机和侦查员丁钩儿偷情也毫无波动,甚至随后还能与余一尺谈笑风生。他亲情缺失,每次女司机怀孕的月份到五个月,就要求其引产并吃掉还未成型的婴儿。金刚钻吃婴儿这一行为是荒诞而悖谬的,婴儿代表了生殖和繁衍,与贩卖婴儿的人不同,金刚钻是亲自吃掉与自己血脉相连的骨肉,在满足其异化欲望的同时也将代际间欲望延续和繁衍需要的途径从根本上断绝了。
其次,贪婪无度的“食欲”异化。弗洛伊德性本能中触摸所带来的快感在莫言文本得以呈现,“酒”成为很多酒国人的毕生追求:“喝!酒浆蜂蜜般润滑,舌头和食道的感觉美妙无比,难以用言语表达。喝!他迫不及待地把酒吸进去。他看到清明的液体顺着曲折的褐色的食道汩汩下流,感觉好极了。”“酒”所代表的某种反叛特质直接涤荡在人们的身体上,从触碰的瞬间起,道德与人伦就遭遇颠覆和异化。《酒国》中被“吃”的食物种类多样,精细繁琐至极,其中最典范的当属“全驴宴”,“全驴宴”设置盛大,具备满汉全席的意味,驴身上的每个部件都得以利用和烹饪,用驴肚、驴肝、驴心、驴肠、驴肺、驴舌、驴唇等“十二个冷盘”“拼成一朵莲花”,再有清蒸驴脑、珍珠驴目、红烧驴筋,梨藕驴喉、参煨驴蹄之类的“热气腾腾的大菜”,最令人瞠目的是以公驴和母驴的性器官为原料的“尊贵”的极致菜品“龙凤呈祥”。“全驴宴”从制作过程到最后的呈现无不精致细密,但食客们面对这种别出心裁的飨宴却变得极为愚蠢,他们脸上“蒙了一层驴油,透过驴油,显出了疲倦之色”。食客理性缺失,毫无节制,丑态毕出,好像在无意识地参与一场神圣高贵的祭奠;他们不知道被祭奠者便是他们自身。“酒神祭仪”在这里得到体现,食与性的群魔乱舞在这里显现,而随着“龙凤呈祥”这种充斥着生殖隐喻的菜品被食客以风卷残云之势所吃掉,繁衍被人类的非理性行为所解构,群魔乱舞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最后,性幻想和性行为的对象物泛滥和物化。在文本世界里,李一斗和其周围的人物处处表现出性欲的放纵与泛滥。从李一斗叙事视角可知,他对他岳母的欣赏远超对他妻子的爱意,但在他的话语结构里,这样的伦理混乱观念在酒国世界里是庸常的。同时,李一斗的岳父与岳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夫妻,并未产生性关系;李一斗的妻子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又是一处断代关系的表现。在李一斗看来,岳父对待酒瓶、酒杯、酒液的神态动作好像是含情脉脉地对待一个同性恋男人,用“同性恋”代指岳父真正的性伴侣“酒”是带有蔑视色彩的,“同性恋”显然是偏离主流情感取向的。在李一斗岳父身上,连动物欲都被作者所抛弃,性幻想乃至性行为的对象物被转嫁到与性行为毫无关联的物品身上,莫言《酒国》的性欲异化书写在此处达到顶峰。
艺术特色
结构解构
《酒国》中有三条小说线路:第一条小说线,特派侦查员丁钩儿被派去酒国市调查“红烧婴儿”事件,却在调查中一步一步被腐蚀了思想,最后因醉酒掉入大茅厕而溺死;第二条小说线,酒博士李一斗与虚拟作者莫言老师通信,该条小说线路中几乎还原了李一斗在酒国市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第三条小说线,小说中的“虚拟作家莫言”所写小说《酒国》。三条小说线看似毫无交织,但小说中情节跳跃变换,又彼此相呼应,让《酒国》这本小说看起来荒诞离奇,实则十分耐人寻味。最终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虚拟与现实在结局处相结合,让人一再感慨“酒国市”的神奇之处,可以让处于现实中的“作家莫言”有种“我好像在恋爱”的感觉。《酒国》打破了各类小说结构,让人读完像醉酒一般,有种晕晕乎乎之感。小说没有遵循传统的小说结构,只规定一定的人物,将这些人物控制在同一条主线上,莫言将这种小说结构进行解构,认为小说结构不一定要遵循一定的传统,应当打破传统,进行创新性发展,因此才形成了莫言特有的“虚幻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语言解构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载体,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因语言才得以流传。在《酒国》中,“拖拉机头上竖起的铁皮烟囱里和汽车藏在屁股下边的铁皮烟囱里…与拉车的牲畜口腔里散发出的气味混合在一起,汇成一股屁屎狼烟般的潮流,漫散流淌”,“他还嗅到一股比屁还难闻的气味,那是萝卜和酒混合后发出的独特气息”,作者频繁地使用被大众认为粗俗的词汇——“屁”“屎”“尿”等直白的粗俗词汇,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是站在百姓的立场进行写作,让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文学”气息更浓,是对传统文学中隐晦文明语言的对照,也是对传统文学文明语言的解构,最后莫言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乡土语言,切实地对人民的语言进行描述。另外,作者在文中直言与性相关的话题,如对女司机嘴唇的描述“她的身体压过来,冰凉的小手捧住他的头,嘴唇凑到了他嘴上。她的唇凉飕飕的,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弹性……”,再如对女性乳房的描述,对小男孩儿的生理部位描述,是对传统隐晦式语言的反抗与解构,表达了人们最原始的欲望,揭露了为求得钱财而将孩子卖掉的人性的丑恶。
人性解构
许多小说中,作者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文本创作,揭示一定的人性或社会定理。《酒国》也逃脱不了这种规律——揭示人性,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认为语言永远无法表达完整的意义,正如《酒国》中各主人公的形象无法完全用语言描述和表达一样。主人公丁钩儿在进入酒国市以前是一个貌似正人君子的人,结过婚,有孩子,还有情妇,是外人看起来十分正直的人。但当丁钩儿进入酒国市,一切新的东西在带着他一步步沉沦,与金刚钻的老婆偷情,沉沦在酒国市的酒里,最终吃下红烧婴儿等导致了他最后悲剧式的结局。作为父亲,当他要出远门执行任务时,想着要去看孩子,这是他流露出来的柔情的一面,初进酒国市便调戏起女司机,最后与情人苟且,丁钩儿逐渐露出自己最丑恶的一面。第二条主线的酒博士李一斗,是一个有着高学历,喜欢卖弄才华的人,攀附靠山与丈母娘苟且的人。第三条故事线的主人公“作家莫言”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作家,酒国市博士李一斗希望与其交往并得到他的推荐,小说一开始提到“作家莫言”对李一斗的客气和疏离,并没有为李一斗提供许多机会,在与李一斗的书信过程中,“作家莫言”为李一斗在酒国市的所见所闻以及酒国市的美酒而倾心,去到酒国市后随即沉沦。
荒诞情节
《酒国》用大量的现实现象来作为叙事的主框架,但故事内容却是野蛮与文明、理想与现实、罪恶与正义、苦难与狂欢的相互矛盾之中亦真亦假,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在酒国这个吃人的国家里,存在着什么样的钱权交易,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以婴儿作为食物,表现出国家的可怕。丁钩儿作为特派的侦查员去酒国调查“红烧婴孩”事件,在酒国这个大染缸,侦查员丁钩儿在面对酒色的诱惑,由开始的抵制,到最后的深陷。带给他内心的冲击,面对罪恶与正义,在最后一刻他选择了正义。
亲人的苦难,食客们的狂欢,鲜明的对比,让我喘不过来气,在种种情形之下,人性和理性的冲突。在视觉之上,美轮美奂与背后的制作。在作家的笔下,让这种荒唐,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在文章的开头,丁钩儿去酒国调查到在去的途中遇到了一个女司机,让他着迷,在正义和欲望之间,他一次次的接近欲望艰难的选择,时而清醒,时而迷茫,他是正义的化身但却抵制不住美色。就故事情节来说“食婴”本来就是荒诞的,作者用绘声绘色的笔把这个荒诞的故事描写的详尽细致。在乡下人的眼中,婴儿不再是自己的子女了,而是金钱。在官员的眼中,婴儿是食物,是送礼升官的良品。在酒国的世界中要多离奇就有多离奇,享乐主义为主的世界,金钱就是一切,权力就是一切。
作品影响
2001年,《酒国》法语版获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作品评价
《酒国》读完以后,我发现真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至今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中国当代作家
余华评)
这是一部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美国汉学家
葛浩文评)
世纪末文学描写社会——生态的传世之作首推莫言的《酒国》,这部小说和莫言的其他主要作品都是围绕着吃喝拉撒来勾勒汉民族的“心灵史”。(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乐钢评)
《酒国》使我吃惊的原因除了它在艺术上的完美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超出了我所具备的批评能力。(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闵评)
如果要给《酒国》作出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概括,那就差不多等于是要概括整个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史。(《
小说界》杂志编辑曹元勇评)
我记得1997年《三联生活周刊》才做了《酒神疯了》的封面故事,说山东疯狂的酿酒业;2003年才做《一年吃掉5000个亿》,深度报道全国各地的奢侈吃喝。也就是说,莫言在九十年代初就锐利地割掉了十年后才让我们都感触到的黑色肿瘤。更令人惊奇的是,小说中种种五花八门的吃法,被象征为逐鹿的“余一尺”与各种名流女性的荒唐事,居然都成了二十多年后披露的贪官丑闻。这叫什么样的批判现实主义呢?——我感觉是,莫言写了一部《提前目睹二十年之怪现状》,用极其锋利的手段,提前撕开了这血淋淋的黑色病灶。(《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朱伟评)
《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颁奖词)
出版信息
《酒国》于1992年由台湾洪范书店首次出版。1993年2月,《酒国》在没有在文学杂志上刊登的背景下由湖南文艺出版社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199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五卷本《莫言文集》时,《酒国》以《酩酊国》为题收入第2卷。2000年2月,《酒国》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修订版,后有不同版本再版(均为修订版)。
作者简介
莫言,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第一位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除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曾经荣获的其他奖项包括:
茅盾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联合文学奖等国内文学大奖,以及法国Laure Bataillo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i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际重要奖项。主要作品有《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酒国》《
丰乳肥臀》《
檀香刑》《
四十一炮》《
生死疲劳》《
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
透明的红萝卜》《
白狗秋千架》《
战友重逢》《
师傅越来越幽默》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著有剧作、散文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四十余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