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榆(学名:Ulmus gaussenii W. C. Cheng)是榆科榆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80厘米;树皮黑色或暗灰色,纵裂,粗糙;幼枝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柔毛,一、二年生枝灰褐色、深褐色或暗灰色。叶长圆状倒卵形、椭圆形、倒卵形或菱状椭圆形;主脉凹陷处有毛,叶背幼时密生短毛。翅果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1.8-2.8厘米,宽1.7-2.7厘米;花果期3-4月。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80
厘米;树皮黑色或暗灰色,纵裂,粗糙;幼枝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柔毛,一、二年生枝灰褐色、深褐色或暗灰色,密被柔毛,具散生黄褐色皮孔,有时两侧具对生而扁平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芽鳞背部多少被毛,边缘有毛。
叶长圆状倒卵形、椭圆形、倒卵形或菱状
椭圆形,长3-11厘米,宽1.8-5.5厘米,先端钝、渐尖或具短尖,基部歪斜,多少圆形,半心脏形或楔形,叶面密生硬毛,粗糙,主脉凹陷处有毛,叶背幼时密生短毛,其后仅脉上有毛,微粗糙,侧脉每边8-16条,边缘常具单锯齿,或兼有重锯齿,叶柄密被柔毛,长4-8毫米。花自花芽抽出,稀出自混合芽。
翅果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1.8-2.8厘米,宽1.7-2.7厘米,基部宽圆或圆,两面及边缘有或密或疏之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宿存花被钟状,被短毛,上部4-5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1-2毫米,密生短毛。花果期3-4月。
产地生境
醉翁榆夏季受
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较好,但其北面为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冬季易遇北方寒潮袭击。年平均温15.2℃,极端最低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045.4毫米,相对湿度75%,无霜期215天,群落周围厚层石灰岩露头较多,上层深浅不一,局部地段受坡积影响,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多,结构良好。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为阳性树种,主干挺拔,根系发达,常盘结于岩石隙缝中,多生长石灰岩坡地和溪沟两旁。
醉翁榆仅分布于安徽滁县琅玡山。南京有栽培。
繁殖方法
播种
①种子采集与贮藏: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果实成熟期,即果实外种皮由绿色变黄白色时采收种子,采得种子后去除杂质,装入布袋挂置于通风处备用。
②圃地选择与处理: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圃地,育苗地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细碎。按床面宽90-100厘米,步道40厘米做床,要求精细整作,中间微收敛,步道沟深25厘米左右,施15t/hm2有机肥,喷洒3%-5%硫酸亚铁水溶液2千克/平方进行土壤消毒,用15千克/hm2敌百虫粉剂均匀撒施,后再整地做床;苗床整好后,再喷洒1次3%-5%硫酸亚铁水溶液1千克/平方。
③种子处理: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可对种子进行选种、浸种、消毒、催芽、低温层积处理等,用35-40℃温水(水温一定要控制好)浸泡种子24小时,在室内摊开晾干,待播种。由于醉翁榆种子属翅果,种粒较小,脱离树体后,水分丧失迅速,如不及时播种,种子成活率变低,因此要随采随播。
④播种:在苗床上按条沟距20-30厘米、条沟深3-5厘米、条宽3厘米育苗,每沟播种100粒左右,上覆土厚0.5-1.0厘米。覆土后稍加镇压,浇1次透水。
⑤苗期管理:醉翁榆苗期需要每天观察床而温度情况,以床面不干,但也不宜太湿。同时,观察种子变化情况和温度情况,若苗床要补浇水时,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不宜浇水过多,以保持床面潮湿为宜。待大部分苗木出土后,用1%波尔多液喷洒苗床,间隔1个月左右,再喷1次。在幼苗长到2片真叶以前,根系很浅,一旦表土干旱会造成苗木死亡,应少量勤浇水,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长到2片真叶以后,应减少浇水次数,避免烂根,并开始间苗,所间苗木应带土就近移栽。移栽应选择阴天或早晚,当苗高5-6厘米时定苗,高温时节要加盖遮阴网,加强管理,提高成苗率。幼苗生长阶段要经常除草松土,注意不要损坏苗根,形成完整根系后即可开始追肥,一般6月开始,9月停止,每2个月施肥1次,每月施波尔多液和甲基托布津各1次。到9月中旬温度不高时,可拆除遮阴网。
嫁接
①砧木和接穗的选择:砧木选用1-3年生、粗4厘米左右的大叶榉、白榆实生苗,接穗选择当年生粗壮实生醉翁榆枝条。
②嫁接时间与方法:嫁接应选择砧木已发芽而接穗尚未萌动时进行,此前可将接穗低温冷藏。可采取腹接、切接、芽接等方法。芽接采用带木质嵌芽接,该方法不受砧木离皮与否的限制,可延长嫁接时间,并可利用休眠期采集的接穗进行芽接。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可把醉翁榆接穗用150升的萘乙酸处理24小时。
栽培技术
①造林地选择:山场造林选择土壤湿润、土层深厚、坡度小于45度,的林地。林地清理及整地应在2月前完成。
②整地与栽植密度:坡地穴状整地,规格30X30X40厘米,株行距2X2米,栽植密度不宜过大,以2400株/hm2左右为宜。
③栽植时间与方法:栽植时间选择在每年的3-4月。栽植前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1级壮苗,栽植时埋土超过根颈,做到苗正、根舒、压实,覆土时将树根处培成小锥形。
④幼林抚育:一般在造林后3-4年内进行,前2年进行2次抚育,5-6月、8-9月各进行1次,后2年只进行1次抚育,抚育时结合松土除草和施肥。若造林成活率较低,第2年应进行补植,技术要求与前面一致。
病虫防治
醉翁榆幼树的嫩叶常受铜绿金龟子及幼龄绿刺蛾的危害,铜绿金龟子可用黑光灯或是糖醋液和酸菜汤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40%乐果、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绿刺蛾在幼虫危害期,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吡虫啉1500倍液,并注意在秋春季节在树下的表土层中和杂草丛中挖扁刺蛾、桑刺蛾、青刺蛾的虫茧,集中处死越冬幼虫;利用幼龄幼虫群栖习性,及时摘除带虫叶片,消灭幼龄幼虫;林地里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刺蛾紫姬蜂、螳螂、多瘤蝽、蝎敌、小蜂等。
主要价值
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木材重硬,纹理直,结构粗,有光泽,韧性强,弯挠性能良好,耐磨损。可供车辆、农具、家具、器具等地用材。翅果含油量高,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种子发酵后与榆树皮、红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药用杀虫、消积。可作安微北部石灰岩山区的造林树种。
植物文化
醉翁榆因仅分布于安徽琅琊山醉翁亭附近而得名。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醉翁榆是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应加强保护,可以通过建立醉翁榆保护区对醉翁榆种质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开展相关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尤其要开展醉翁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繁殖技术研究,选择生境条件类似的地点进行引种和驯化试验,尽快育苗造林,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争取做到异地保护。同时,在建立其人丁繁殖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开发醉翁榆盆景等,推广观赏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