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尺竿头”这个成语来源于
北宋·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十·湖南长沙景岑号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即,道行的修养到了
百丈竿头不再前进,虽然得道不是纯真。到了百丈竿子的顶端,也还是要继续深造,十方世界就可以存乎自己一身。
“
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来源于
北宋·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谂掸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谂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
墼子。”
唐代高僧从谂掸师,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必需人人静坐
敛心,集中专注,绝不理会外界的任何
干扰,达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有一天,众僧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说:“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此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闭目
凝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问者自居,走出礼拜。从谂掸师瞟了他一眼,缓声说道:“刚才抛砖引玉,却引来一块比砖还不如的土坯。”
据《历代诗话》、《谈证》等书记述:唐代诗人
赵嘏,以佳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博得大诗人
杜牧的赞赏,人们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当时另有一位名叫
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嘏的诗才。他听说赵嘏来到吴地,料他一定会去灵岩寺游览,便先赶到灵岩,在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希望赵嘏看到后能添补两句,续成一首。果然赵嘏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不由诗兴勃发,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补成一首完整的绝诗。常建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嘏的佳句,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其实,常建、赵嘏并非同时代人,他们各自的活动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续诗之说不可信,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出名,人们也就承认它是成语“抛砖引玉”的出处之一。
《
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释迦是
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梁武帝时,谏议大夫韦恕被贬为驷马监的判院。一天梁武帝的“照殿玉狮子”跑了,韦恕的手下沿着雪上的马蹄印找到张果老的瓜园,韦恕带全家去拜谢张果老。张果老看上韦恕的18岁的女儿,韦恕顺从天意将女儿嫁给80多岁的张果老。
枯木逢春,佛家禅林用语,本意是指枯木逢到春天又有生机,又要开花,语出《五灯会元·卷十四含珠哲禅师法嗣》:“僧问:‘
枯树逢春时如何。’师(大乘山和尚)曰:‘世间希有。’”意思是说,有人问“
枯木逢春”是悟道的内容吗。
大乘山老师说:是的。真如佛性道理不是世俗之理,是出世间之理,就象
枯木逢春那样为世间稀有。如果将枯木比喻为佛性的话,那么逢春则是随上了机缘,开花则为妙用。“
枯木逢春”和“
铁树开花”是同类比喻,都是说明真如佛性随缘而生妙用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