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伯常量
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
里德伯常量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一般取R=1.097373157×10^7m-1。里德伯常量起初是在为表示氢原子光谱里德伯公式中引入的, 1/λ=R[(1/n2)-(1/m2)]。其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数值为:R=1.0967758×10^7m-1。
发展历史
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约翰·雅各布·巴尔默(J. J. Balmer)在一篇论文中报告了氢原子光谱的一个经验规律:1/λ=R[(1/21)-(1/n1)],同时得出里德伯常量的近似数值。
1908年,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帕邢(Friedrich Paschen)发现了氢原子光谱的帕邢系
玻尔的推导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运用自己创立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学说第一次试图计算推导出里德伯常量的精确值:
e是元电荷,h是普朗克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me为电子质量。
计算后可得:R = 1.097373157×10^7m-1,与实验值误差仅万分之五。
后使用把原子核质量视作无穷大二体问题非惯性系解法,修正为将me约化质量最终计算出R=10967757.8m-1
玻尔把普朗克常数和里德起来,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特殊性原子结构模型理论原子光谱本质联系光谱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9 10:0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玻尔的推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