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关工程
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
国家金关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也是国家为提高对外经济贸易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适应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而建设的国家电子商务工程
工程介绍
19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金关工程就是要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
建设原因
之所以选择在对外经贸领域建设全国性的电子信息应用工程,原因有二:
一方面,因为当时我国外贸手段发展滞后和业务不符合国际规范的现状,已经与国家迅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许多贸易伙伴纷纷采用EDI技术处理外贸业务,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宣布对不采用EDI技术方式的贸易将推迟或不予输。我国如不相应采用EDI技术,将会严重削弱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传统落后的外贸业务方式,也在管理上带来很大的漏洞。金关工程的目标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外贸电子信息网,将海关、商检、外经外贸、金融、外汇管理和税务等企业和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用EDI方式进行无纸贸易,并全面实现国家进出口贸易业务的计算机化。这一工程由外经贸部负责组织实施。
1996年5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金关工程的建设和实施由外经贸部统一组织和负责,国家经贸委等相关部委协同配合,并于1997年2月正式下发文件,批准组建国家金关工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1年,金关工程正式启动。金关的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上,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
总体设计
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外经贸系统的进出口公司和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互联互通的外贸信息网;作为金桥网的应用工程,要求依托金桥网,建立一个以X.25、EDI/Email系统为平台的,把海关、商检、外经外贸、金融、外汇管理和税务管理及其外贸企业等互联起来的业务网。金关工程的一期工程,包括建立金关工程网络控制中心、EDI增值业务信息交换服务中心和分中心,涉及各部门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按EDI格式改革外贸业务及其流程,实现外贸业务的EDI标准化。
主干网建设
由于全国海关之间存在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不高,重复开发建设、各海关之间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等薄弱环节。因此,除了逐渐将电子口岸中心打造成面向公众服务的独立运营机构外,海关总署还将用3-5年的时间,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海关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枢纽框架(联接全国各海关并与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互联、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的海关系统政务信息网,各海关单位内部的政务信息网,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中国海关公众信息网,各级海关单位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
1996年初,外经贸部按照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正式向国家计委申请工程立项。在中编办、国家计委、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外经贸部先后通过了网络规划论证、立项和运营许可等,完成了主干网通讯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平台和网络备份工程建设,并在全国97个省市设立了网络节点,实现了与各地外经贸管理机关、部分企业和我国驻外经商机构的联网,实现了与相关部委的联网。1999年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外经贸部作为国家第八个独立的互联网接入单位,构架中国经济贸易互联网,为21世纪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应用系统
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
1998年10月,外经贸部通过金关工程主干网首次实现了纺织品被动配额电子招标。
外经贸部在与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国海关实现纺织品配额联网核查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与全国62个许可证签证机关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和电子数据网上核查。同时,外经贸部还先后开发和投入使用了全国进出口商品配额执行情况反馈系统、进出口许可证发证查询系统、对韩国大蒜联网审批管理系统等一批电子贸易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科学化、规范化、网络管理服务水平。
截至2000年底,外经贸部共进行电子招标115次,其中涉及纺织品配额21大类,主动配额17大类,仅2000年就涉及企业9549家次,大副度降低了招标成本。至此,外经贸部所有招标商品已全部实现了电子招标。累计通过该系统申领和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超过106.8万份,涉及金额超过535亿美元。2000年,外经贸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文,从2000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许可证发证机关和海关口岸全面试行进出口许可证联网核销。
进出口统计系统
原始数据由海关产生,外经贸部利用海关联网传输的清关数据开发生成了80多种业务统计报表,为部机关和有关单位提供服务。海关总署还依托此系统积极推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电子报关与监管核销,加快通关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步伐。
出口退税系统
2003年,税务总局利用“金税”工程加快实现与全国税务系统的专线联网,并通过拨号方式实现了与外经贸部的联网,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与海关总署、外汇管理局的计算机联网;税务总局已开发完成出口退税网络版,并与外经贸部开展联网退税试点。同时,提出与外经贸部联网举办电子退税培训班。
外汇核销系统
2000年,外汇管理局通过银行专用网络加快实现与全国主要外汇管理机关的联网,已实现与外经贸部的拨号联网,并将与外经贸部实现对外承包工程投议标联网审批、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联网审批等。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与海关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连通,传输外汇核销单,初步实现了报关单电子底帐的计算机核查等。
此外,外经贸部初步实现了全国加工贸易联网审批,并将与海关协调实现联网监管。
体系建设
标准体系
进出口企业代码作为行业标准投入实际应用。外经贸部按国家标准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代码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建立了全国进出口企业代码数据库。已有34650家外贸企业、204523家外商投资企业申领了代码,并在配额许可证管理、电子招标、加工贸易等一批重要外经贸联网管理业务中使用。此外,外经贸部还组织完成了一批电子报文格式标准和外贸单证格式标准。海关总署牵头编制的进出口商品代码也已完成,并开始推广应用。
安全体系
由外经贸部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已经完成。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电子安全认证系统。
二期工程
2012年初,海关总署启动了海关金关工程(二期)立项申请工作。
建设目标
在海关金关工程(一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总体设计、丰富应用、整合资源、创新科技、强化安全,将金关工程建设成进出口环节的企业诚信监督系统,海关服务进出口企业、优化口岸管理的辅助系统,口岸及进出口管理部门协作共建、信息共享、提升公信度的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保持国内相关领域领先,并达到国际海关先进水平。
预期效果
通过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重点建设全国海关监控指挥系统、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加工和保税监管系统、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实现进出口货物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对监控信息实时分析、风险研判、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全面发挥海关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关境保护作用。形成进出口企业进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及口岸通关差别化管理机制,推动口岸各部门信息共享,准确核查企业进出口申报的真实性,有效改善进出口贸易秩序。进一步优化保税货物的备案、通关、核销流程,实现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无纸化通关模式,有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
参考资料
金关工程 .21品牌网.
金关工程建设近期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
金关工程.中国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3:19
目录
概述
工程介绍
建设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