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
陕西省宝鸡市辖区
金台区,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南与渭滨区毗邻,西自玉涧河入渭河口、东至金陵河入渭河口一段,东段以陇海铁路为界,西段以宝成铁路线为界,余皆以渭河为界。西、北、东三面为陈仓区境所环绕,总面积30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金台区下辖7个街道、4个镇。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常住人口46.72万人。
历史沿革
早在71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辖区内的北首岭、温家寨、刘家崖一带,已是原始氏族繁衍生息之地。上古时期,这里为姜氏地,传说神农氏炎帝之母女登游华阳感神龙而生炎帝于姜水。神农氏尝百草作医药,教人稼穑,制作陶器。炎帝位传八代,共历时530年,为黄帝所灭。黄帝,传说为华夏民族的奠基人。《路史》一书记载:“黄帝身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乃达四面,广能贤,稽功务法,秉教乘刚,而都于陈。”即置都于宝鸡故陈仓地,也就是现金台区辖域。
(约前23世纪至前11世纪)时期为雍州陈国地。
西周(前11世纪至前8世纪)前期的姓邦国建在现金台区境内的金陵河、渭河交汇之处。
春秋秦文公时(前762—前715年),在斗鸡台筑陈仓城,设都邑于此。
战国时,秦孝公(前350年)推行县制,现金台区地域属当时所设陈仓县,并为县治所在地。
、汉、三国曹魏依然。
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分陈仓立蒯城县,后废。
东晋南北朝的200多年间,经多次改朝换代,古陈仓在战乱中有过几次大的变迁。320年,前赵皇帝、匈奴人刘曜击败晋王司马保夺取陈仓。东晋建平二年(331年)撤陈仓县,其地划归雍县。前秦甘露元年(359年)置宛川(一名苑川)县,又置武都郡。西魏大统六年,改宛川为陈仓。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筑留谷城以置军人。天和三年于陈仓置显州,后州县俱废。
隋大业十年(674年),移陈仓县治于留谷城。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以秦文公得陈宝祭宝鸡神的传说取名。五代仍置宝鸡。宋以后均设。
中华民国时,现金台区辖域均属宝鸡县,辖区为县城区和新市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宝鸡县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宝鸡县属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署驻节凤翔县城,后迁至现金台区金台观。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由原宝鸡县城区及郊区组设宝鸡市,在宝鸡市设立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宝鸡分区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宝鸡市置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下辖4个区,其中新市区、十里铺区及县城区的大部,即为现金台区的前身。以上专署、市的党、政、军机构均驻节金台区辖内。
1950年8月,县城区、新市区、十里铺区分别更名为第一区、第二区、第四区。1951年9月,又将第二区分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改为第五区。1955年7月,第一、二、三、五区分别改称城关区、金台区、金陵区、十里铺区。
1956年3月,城关区与渭滨区合并为新编第一区,金台区与金陵区合并为新编第二区,斗鸡区改称第三区,马营区改称第四区,长寿、五里两乡直属市上领导,由第四区代管。同年5月,现区内又分设金台区、斗鸡区,10月将卧龙寺乡并入陈仓乡。1958年10月,区改为城市人民公社,三个乡改为管理区,划归县功人民公社领导。1959年1月,渭滨、斗鸡、清姜、金台四个城市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级建制的金台人民公社。1960年4月,三个管理区又划归金台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撤销金台区人民公社,分别成立金台和斗鸡两个区。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中,改金台区为朝阳区,改斗鸡区为向阳区。陈仓人民公社改为红旗公社,长寿人民公社改为红卫公社。1968年9月,区恢复原名。
1970年8月,公社恢复原名。是年11月宝鸡市新设的郊区为县级建制,并成立四季青公社,陈仓、长寿、四季青三个公社划属郊区。
1971年3月27日,金台、斗鸡两个区合并为金台区,为县级行政建制。是年12月,郊区撤销,陈仓、长寿、四季青三个公社划归金台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金台区所辖街、乡,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以前,为宝鸡县城区全部及城郊之一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宝鸡县所辖的13区、4镇、18乡,其中第一区所辖的县城镇、新市镇、硖石乡之一部,第二区所辖的陈仓乡,第十一区所辖的金陵乡之大部,均在现金台境域。
金台区辖7个街道、2个镇、3个乡:卧龙寺街道、中山东路街道、西关街道、中山西路街道、群众路街道、东风路街道、十里铺街道;陈仓镇蟠龙镇、陵原乡、金河乡、硖石乡。共有67个社区、103个行政村。
2003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5号):将原宝鸡县的金河乡、陵原乡、硖石乡、蟠龙镇划归宝鸡市金台区管辖。
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金台区陵原乡、金河乡合并设立金河镇,撤硖石乡设硖石镇。
2021年4月29日,金台区人民政府公告:金台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宝鸡市金台区中山东路148号临时过渡至金台区蟠龙镇龙腾西路1号,过渡期为5年。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金台区下辖7个街道、4个镇。共56个社区、68个行政村。金台区人民政府驻金台区蟠龙镇龙腾西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台区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南与渭滨区毗邻。西自玉涧河入渭河口、东至金陵河入渭河口一段,东段以陇海铁路为界,西段以宝成铁路线为界,余皆以渭河为界。西、北、东三面为陈仓区境所环绕。介于东经107°04′15″—107°17′20″、北纬34°21′07″—34°25′35″之间。跨经度0°13′03″,东西长20千米。跨纬度04′28″,南北宽2—8.2千米,总面积309平方千米,在宝鸡市所辖12个县区中面积最小,约为宝鸡市总面积的0.4%。
地质构造
金台区地质构造单元,主要属于渭河断陷带。渭河断陷是处于秦岭褶皱带和鄂尔多斯台向斜的过渡带,为新生代产生的汾渭内陆断陷的组成部分。这一东西狭长地带,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原。渭河断陷盆地受东西向斜构造控制,并受南北向引力的挤压作用陷落而成,主要形成于始新世至渐新世。这一断陷,基底断裂构造复杂。金台区断层属张性长期活动的正断层。该断层东延与兴平——武功断裂相连,走向东西,构成断陷盆地北部阶梯状断层组。在渭河盆地作北西——南东向的哑柏断裂向西北延伸,与宝鸡断裂和岐山断层相接,向东南延与秦岭北侧断裂相交,构成渭河地堑内部的一条横截断层。
地形地貌
金台区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北、西、南三面为原、山环绕,南界隔渭河相望秦岭。全区北依紫草原、陵原、贾村原,南缘阶地;渭河自宝鸡峡西来,穿越全区,缓缓东去;金陵河自北向南,纵插其间,流入渭河。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为840.0米,最低为556.2米,相对高差为283.8米。金台区地处于渭河断陷盆地的西端,按地貌形态,可分为河漫滩、河流冲积阶地和黄土台原及侵蚀沟谷等类型。
气候特征
金台区地处中国中部内陆地区,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入春气温回升早,但冷暖变化大,常有春寒、春旱、低温、霜冻、少雨、大风等天气出现。夏季高温多雨,时有伏旱。初秋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照少;中秋多晴朗、凉爽天气;晚秋有霜冻。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干旱突出。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金台区林木以乔木为主,其中用材林木21种,主要有杨、刺槐、泡桐、楸、柳、榆、椿、桑等;风景林木7种,主要有侧柏、女贞、中槐、法桐、冬青、千头柏等;果树有苹果、桃、梨、杏、柿子等。
动物资源
金台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50多种。
哺乳动物以危害农作物的啮齿类种类较多,黄鼠、中华鼢鼠、社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及草兔分布较普遍。
鸟类有120余种,留居当地繁殖的鸟类有、秃鼻乌鸦、小嘴乌鸦、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等。候鸟中有中华池鹭、大白鹭、小白鹭、普通燕鸥、红脚隼、大杜鹃等。
爬行动物中有中华鳖无蹼壁虎、黄脊游蛇、丽斑麻蛇、虎斑游蛇白条锦蛇、黑眉锦蛇、火赤链蛇、菜花铬铁头蛇和蝮蛇等十余种,其中丽斑麻蛇、无蹼壁虎、虎斑游蛇、白条锦蛇为优势种。
两栖动物有黑斑蛙、青蛙、大蟾蜍、花脊蟾蜍等。
野生昆虫数百种,常见的有黄蜂、大马蜂、金小蜂、蜻蜓、蝴蝶、蟋蟀、蜈蚣等。
水生动物有草鱼、青鱼、鲫鱼、鲤鱼、泥鳅、黄鳝、蚌、螃蟹、虾、水蛭、水蛇
人口
截至2021年末,金台区总户数13.0346万户,户籍总人口36.2252万人,其中,女性18.1862万人。截至2021年末,金台区常住人口46.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73万人,城镇化率88.15%(按常住口径计算)。2021年,金台区人口出生率7.56‰,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1.07‰。
截至2022年末,金台区总户数13.1232万户,户籍总人口36.2544万人,其中,女性18.2244万人。按常住人口看: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6.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73万人,城镇化率88.65%(按常住口径计算)。全年人口出生率8.10‰,死亡率6.53‰,人口自然增长率1.57‰。
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总户数13.2272万户,户籍总人口36.2176万人,其中,女性18.2409万人。按常住人口看: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常住人口46.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03万人,城镇化率89.96%(按常住口径计算)。2023年,金台区人口出生率2.23‰,死亡率7.14‰,人口自然增长率-4.91‰。
经济
综述
2021年,金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0.2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32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39.432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57.8703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7:59.8:39.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96.9793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9.21%。
2022年,金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3.64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0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61.3318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68.9889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8:60.3:38.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518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10.7429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8.60%。
2023年,金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8:59.7:3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724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4.1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金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2%。其中,民间投资下降4.0%,建安投资增长2.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0.1%,工业投资下降6.1%,工业技改投资下降80%。
财税收支
2023年,金台区地方财政收入3.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3.1513亿元,增长12.5%;非税收入0.8226亿元,下降5.0%。
2023年,金台区财政支出23.6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教育支出6.4813亿元,增长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316亿元,增长10.0%;农林水支出2.2491亿元,增长4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25亿元,增长101.3%;卫生健康支出2.0693亿元,下降21.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647亿元,下降6.3%;住房保障支出1.4839亿元,下降34.1%。
人民生活
2023年,金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51元,比上年增长5.6%。按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56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7元,增长7.9%。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比2.20(以农为1),较上年缩小0.05。
第一产业
2023年,金台区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63569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分别完成37923万元、909万元、19583万元、622万元和4532万元,分别增长6.8%、-55.2%、5.6%、5.7%和6.5%。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37004万元,比上年增长4.5%。
农业
2023年,金台区粮食总产量45055吨,比上年增加244吨,增长0.55%。其中,夏粮产量31835吨,减幅0.03%;秋粮产量13220吨,增幅2.35%。分品种看,小麦产量31688吨,与去年持平;玉米产量11121吨,增长1.69%;大豆产量1497吨,增长2.39%。2023年,金台区蔬菜面积3862亩,同比增长1.85%;蔬菜产量5606吨,同比增长3.09%。
林业
2023年,金台区园林水果面积7014亩,同比增长0.89%;园林水果产量4844吨,同比增长9.35%。
畜牧业
2023年,金台区肉类总产量1755.6吨,比上年减少5.15%;其中,猪肉产量994.7吨,减少5.74%;牛肉产量407.5吨,减少1.55%;羊肉产量83.7吨,增加1.21%;禽肉产量223.7吨,增长0.31%。牛奶产量7717.8吨,减少3.86%;禽蛋产量1546.5吨,增长4.05%。2023年末,生猪存栏9062头,比上年末减少9.95%。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金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按三大门类分,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0.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6%。2023年,金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6.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产值增长9.3%;股份合作企业产值下降3.4%;股份制企业产值下降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增长8.9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下降67.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总产值增长5.8%;重工业总产值下降11.86%。
建筑业
2023年,金台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4.14亿元,比上年下降7.6%(按现价计算)。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0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0.77亿元,比上年下降24.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金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54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2亿元,下降8.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72亿元,下降7.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亿元,增长1.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6.64亿元,增长9.1%;商品零售174.90亿元,下降8.2%。全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
对外经济
2023年,金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7.95亿元。
招商引资
2023年,金台区全区(含蟠龙新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3个,实现到位资金280.01亿元,增长32.9%;省际到位资金241.93亿元,增长31.2%;引进外资101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23年,金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1%。商品房销售面积16.28万平方米,下降65.9%。商品房销售额8.29亿元,下降67.2%。
旅游业
2023年,金台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86亿元,旅游人数2402万人次。
交通运输
金台区地处“千渭之闲”,交通便利,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宝天高速公路宝平高速公路310国道穿境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0户。2023年,金台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7项,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83亿元。2023年,金台区专利授权数402件,2023年,金台区商标注册量452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内部支出31082万元(2022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1.14%(2022年度)。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共有普通中学23所,学生25582人,专任教师2028人;全区共有职业中学4所,学生3373人,专任教师242人;全区共有小学28所,在校学生33956人,专任教师1777人;全区共有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12303人,专任教师1043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共有综合医院5所,中医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所,卫生院6所,门诊部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51所。全区实有床位数5728张,卫生技术人员数5277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8000人(不含金台辖区内的省管、市管企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2244人。失业保险参保253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4%。
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5109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1274人(不含金台辖区内的省管、市管企业和参加市级、其他县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的金台区市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3835人。
2023年,金台区纳入城镇低保237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97.50万元;纳入农村低保244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53.21万元;救助农村特困人员294人,累计发放救助供养费280.70万元。年末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9个,共提供床位数900张。
环境保护
2023年,金台区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7天,占2023年,金台区监测天数的70.4%。PM2.5年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7%。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55.9%。
安全生产
2023年,金台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历史文化
综述
金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区内北首岭遗址距今已有7200年历史,比享誉世界的半坡遗址早400余年,是仰韶文化的发源地。金陵河西岸的蒋家庙中心遗址,为西周早期的中心城址,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地,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金台区地处渭河北岸,与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隔水相望,是姜炎文化的发源地。
地名由来
金台区建立于1971年3月,由原乡级小区并扩改建为县级建制,以境内古迹元代“金台观”得名。
非遗文化
风景名胜
金台区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金阁流霞、仙台引凤”美誉的金台观张三丰座仙成名、创立太极拳之地;唐末秦王李茂贞墓——大唐秦王陵,是全国唯一发掘成功具有“端门”的古代陵寝;还有清康熙皇帝夜宿过的卧龙寺、宝鸡市区规模最大的千年名刹金顶寺,以及西北地区第一天然大佛所在的西普陀等。
截至2023年末,金台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7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1个。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金台区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区”荣誉称号。
2021年4月,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12月,入选全国第七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
政治
中共宝鸡市金台区委书记:薛建恩
金台区人民政府区长提名人选:王润军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04:5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