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堤河,
黄河下游支流,1964年后为豫鲁两省省界河流。发源于河南省
新乡县(一说滑县耿二庄处)境,流向东北,经豫、鲁两省,至河南省
台前县张庄附近穿临黄堤入黄河。滑县以下干流长158.6公里,是一条平原坡水河流。主要支流有黄庄河(包括
柳青河)、回木沟和范水河等。流域面积4869平方公里。金堤河流域所在地历史上是黄河决溢迁徙的地区。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黄河河道两岸逐步修建堤防,太行堤、北临黄大堤与北金堤之间的水系,几经演变成为现代的金堤河。
河流概况
金堤河1964年后为河南、山东两省省界河流,平原坡水河道。河长159公里,河床比降0.91~0.59。发源于豫北滑县耿二庄(一说新乡县荆张村荆张排水沟 ),流经河南的延津、汲县、浚县、滑县、濮阳、范县,河左岸为山东的莘县、阳谷等12县市,在河南台前县张庄汇入黄河。两岸平均堤宽260米,流域面积5047平方公里。
其中,金堤河,自莘县高堤口入山东省境(聊城市),经阳谷县陶城铺至河南省张庄闸复入黄河。沿山东省境河段长度83.4公里,平均河宽260米,流域面积93平方公里。
金堤河濮阳市境内河长131.6公里,流域面积175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1%。河道比降为1/11000-1/16480。多年平均流量为5.2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6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
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两条:
总干渠,始于长垣县小罗庄,止于滑县薛庄,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主要拦截西部坡水;
黄庄河,发源于滑县刘潭村,在五爷庙汇入金堤河,河长32公里,流域面积1301平方公里。还有流域面积1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17条,主要汇集坡水。由于地势低洼,在入黄河前建有闸门,防止黄河涨水倒灌,并可排涝。
濮阳市境内主要支流有回木沟、三里店沟、五星沟、房刘庄沟、青碱沟、胡状沟、濮城干沟、孟楼河、彭楼总干排、梁庙沟等。
河道变迁
金堤河并非古河道,它是由历史上黄河迁徙、决泛而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北金堤以南原有河道,在多次黄河决泛中,有的被侵占,有的被淤塞,成为洼淀,一遇大水,由于北金堤的阻挡,水流沿北金堤向东北流,久而久之形成泛道。公元1453年,徐有贞开挖广济梁(徐有贞治理沙湾,首先开分水河,自张秋金堤起,西南行经寿张、莲花池上至范、濮,至荥泽以北接黄河,名广济梁),自张秋至北河口(今河南武陵县北)引水济会通河,成为金堤河的基础。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铜瓦厢,北徙现行河道,清廷30年未修黄河左堤,有汛必左溢,泛水沿北金堤东北流,从陶城铺入黄河,因水大流急,冲刷力强,遂成坡河道,沿河人民逐年取土修筑北金堤,加深了坡河子河槽,形成了金堤河前身。公元1938年黄河决花园口夺淮入海后,金堤河成为排涝河道,黄河以北的坡水上自长垣、封邱、延津,逐渐向金堤河集中,形成黄河下游较大的一条支流,因平行北金堤下泄黄河故道,故称金堤河。
水文特征
流域内年平均气温13.7℃,年较差29.5℃,无霜期约21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06.4毫米,上游略丰于下游。
金堤河为季节性河流,河水来源除流域降水外,还有引黄灌溉区弃水、退水和黄河干流侧渗补水等。干流濮阳、范县两站1965~1977年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4亿立方米和2.67亿立方米,该两站年径流量大小之比分别为54:1和14:1,还经常出现断流。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黄河侧渗补给,流向多由西南至东北,地下水埋深汛期1~2米,枯水期2~3米,井灌区大于3米,水质一般良好。
范县站的17年观测资料。1963年金堤河最大天然年径流量为10.2亿立米。1966斗最小天然年径流量为0041亿立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为248亿立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8毫米,年平均流量为7.86立米秒。据估算金堤河流域3天洪量5年一遇涝水为1.92亿立米,20年一遇为3.45亿立米。
洪涝灾害
金堤河流域因黄河河堤逐年淤高,影响干流排洪、排涝不通畅,随着又影响濮阳以下排涝困难。1963年前,山东范县由于降水积涝的情况不多,只在一些低洼地块,或在排水沟淤塞地段才积水成灾,涝灾主要是金堤河干流洪水倒灌、顶托,使支流涝水成灾。1963年后,发生大涝灾就有5次,平均3年1次,都是由金堤河洪水倒灌造成的,涝碱相随,涝水下渗,抬高了地下水位,又加重了三角地带盐碱化的发展。
金堤河洪水灾害频繁,造成严重洪涝损失。
——1963年8月上旬,金堤河流域连降暴雨,金堤河以南到黄河大堤瞬间一片汪洋,墙倒屋塌不计其数,人民财产受到巨大损失。8月16日,将金堤河张庄入黄口门处扒开,加快了入黄流速,水位开始回落,河水归槽。
——1976年7月20日,阳谷金堤河境内明堤水位45.42米,超出背河地面2.5—4米。由于黄河洪峰接踵而来,金堤河洪水无法下泄,堤防渗水、坍塌等险情相继发生。金堤河滩区全部淹没,交通断绝。滩区绝产面积35100亩,减产面积20844亩。
——1992年7月2日到8月4日,金堤河上游地区连降大雨。8月7日,阳谷明堤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06米,造成阳谷境内的85000亩作物被淹,76000亩绝产,冲垮桥梁25座,倒塌房屋305间,死亡5人,死亡大牲畜250头等,搬迁农户2500户,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亿元。
——2000年7月4~7日,金堤河流域四天内连降中到大雨,金堤河水位急聚上涨。7日20时,范县水文站流量276立方米/秒,阳谷北金堤堤防、险工出现大量水毁工程。12座桥梁淹没深度达到了1米以上,其中3座桥梁地基深陷,桥板倾斜。3万多亩农田被淹。直接损失达到1亿元。
——2005年7月,金堤河水位暴涨。7月25日,金堤河范县站流量达288立方米/秒,明堤水位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阳谷河道10座生产桥被淹没。阳谷北金堤孟堤口、曹堤口堤段背河堤脚发生严重渗水。
河流治理
金堤河中下游于1951年辟为黄河下游北金堤滞洪区,并建有石头庄溢洪堰等工程。为有利于防汛,1964年将
范县、
寿张县,由山东划归河南管辖。1977年废溢洪堰,兴建渠村分洪闸,用以防御黄河特大洪水。滞洪区面积为2316平方公里,约占流域面积的46%,人口125万,耕地242万亩。
本流域地处黄泛平原,长期以来水系紊乱,排水不畅,随着黄河河道逐渐淤高,金堤河入黄日益困难。流域内洪、涝、旱、碱、沙等灾害频繁。1965年以来,疏浚了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修建了张庄入黄闸,排水系统基本形成,洪涝灾害有所减轻。
1999年国家对金堤河河道进行了第一期初步治理,上游排涝、防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对北金堤的建设,1950年至1985年先后三次对北金堤进行加高培厚,完成土方1482.52万立方米。1951年到1985年,完成锥探灌浆299.2368万眼。1971年到1984年,对堤防进行淤背固堤长3000米,放淤有效土方66.94万立方米。险工坝头草埽或土坝都改建成了石坝。有两处涵闸进行了改建。2006年水管体质改革后,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增加也为提升工程强度奠定了基础。
由于地势低洼,在入黄河前建有闸门,防止黄河涨水倒灌,并可排涝。闸旁还建有提排站,设计提排流64立方米/秒。当金堤河水受黄河水顶托不能自流入黄河时,启用提排站提排金堤河水入黄河。金堤河干流淤积严重,洪涝灾害濒繁。
金堤河流域面积4869平方公里,形状窄长,外表象一个菱形,属于黄河冲积平原。1951年将金堤河中下游划为防御黄河特大洪水的滞洪区。流域自然特点是上宽下窄,坡洼地多,渲泄支流多。由于金堤河出口受黄河河槽逐年淤积抬高的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路不畅,以致中、下游地下水埋深浅,水质苦咸,洪、涝、旱、碱交替为害,农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
2024年1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介绍鹤壁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黄河一级支流金堤河流经鹤壁市东南部,鹤壁市全域被纳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是省规划明确的核心区城市之一。”鹤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鸿嘉介绍,近年来,鹤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突出抓好保护治理、水系安全、水资源节约、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等重点工作,创新机制、务实推进,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鹤壁落地见效。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