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专家
金奇,1959年5月生,籍贯四川通江,汉族,中共党员,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结核病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59年5月,金奇出生。
1978年9月—1983年8月,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5年8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85年9月—1990年11月,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1995年1月,先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年4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2020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金奇主要从事重要传染病病原学研究。揭示了中国蝙蝠和鼠等与人新发传染病密切相关野生动物病毒组的全貌;主持多中心研究,获得中国结核潜伏感染率,并使用国际上首个短程方案开展干预;主持开展了应用宏基因组等技术构建新型病原体筛查技术体系的探索,在多次新发传染病疫情的病原体筛查、识别中发挥了作用。
金奇以传染病重要症候群、重要传播媒介和特殊生理、病理状态等为背景,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系统阐明引起传染病的病原组的特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揭示多种病原在致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效应,发现未知病原体,并开展重要病原体的毒力(耐药)变异、进化动力学和流行特征等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手段并整合传统技术,系统开展重要病原体复制与调控机理、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致病与易感机制、免疫机制、疾病生物学和分子靶标等研究;组合利用多种技术研发重要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升级换代;组合筛查等病原体诊断技术以及治疗性抗体等研发;围绕临床需求,开展传染病防治技术的转化医学研究等。
据2023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网站显示,金奇作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已在《柳叶刀(Lancet)》《细胞(Cell)》《柳叶刀:感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Microbe)》《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临床传染病(Clin Infect Dis)》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超过1200。
据2023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网站显示,金奇已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 “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多项。
据2023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网站显示,金奇作为第一完成人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金奇的父亲金克是一名老红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
人物评价
“金奇是奋斗在抗疫一线的‘隐形战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评)
“他(金奇)是红军后代,挺身站在抗击NSP第一线,接过父辈手中的旗帜,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你是父辈们的荣光,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评)
参考资料
金奇.中国医学科学院.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者:金奇.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08: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