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冯天杰来京后在原东安门大街(今东华门大街)摆摊卖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绰号“爆肚冯”,就是“爆肚冯”的前身。冯天杰去世后,1949年冯金生在东安市场开了“爆肚冯”,后来人称“老东安市场爆肚冯”。1953年左右,工商部门要求登记字号,更名为“金生隆”。
本号清真,包括豆制品、
鱼类、鸡类或牛羊肉制品。
爆肚和涮肉的某些品种每日出货量有限,去晚了可能没有,这里的爆肚共有十三种,有的是在其他店不多见的,比如
羊肚仁,一盘羊肚仁需要六个整羊肚才能做成,这是一般店所做不到的。
“金生隆”作为专营
爆肚的“老字号”已享誉京城上百年。清朝末年,山东厨师冯天杰自临清来京,即在东门大街摆摊卖
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外号“
爆肚冯”。冯天杰的次子冯金生13岁随他学陡,16岁接替其父经营
爆肚冯,并用其名后的两个字“金生”为这个店起了个正式的字号“金生隆”。今天位于朝阳区东直门内大街127号的
金生隆爆肚餐厅由其第三代传人冯国明、第四代传人冯梦涛等经营。金生隆的
爆肚原料是牛羊鲜肚,老派爆肚有13个品种,其中仅爆
牛肚就有四个品种,即
牛百叶、牛肚仁、牛厚头、牛百叶尖;爆
羊肚有九个品种,即羊肚仁、羊
散丹、羊肚芯、羊肚领、羊菇头、羊肚板、羊食信、羊蘑菇、羊
葫芦。这些品种老嫩口感各不相同,调料必需是
爆肚专用的调料,不可用涮肉的调料代替。再说上菜,无论顺序还是时机都有讲究,一定要根据客人的进餐速度,等客人将一盘
爆肚吃下相当一部分之后再上下一盘,而不把客人点的爆肚一下都上桌。这样随吃随爆,盘盘才会是热的。
“金生隆”从第二代传人开始经营老北京涮羊肉,始终选用传统的炭火铜锅,羊则是内蒙绵羊,完全手工切制,立盘补动。主打老派涮肉的八部位,肥瘦口感各不同:大三叉、羊筋肉、羊上脑、羊磨裆、羊里脊、羊腱子肉、一头沉和黄瓜条。
大三叉:五成肥、肥嫩。(羊三叉其实是后腿上部,肉是有纹路的,到了上面成了一个“Y”字形,正好是三个叉,就被称为三叉了。五成肥。还有一种更细的分为“大三叉”和“小三叉”,小三叉就是羊前腿的部位,带点油;金生隆主营的大三叉则是羊后腿部分,比小三叉再肥一些。)
羊筋肉:五成肥、脆香。剔除了肋骨的腰窝肉,俗话说“顶香贴骨肉”,所以这个部位的肉最香。白色部分是由肉筋、筋膜、脂肪和肉共同组成,口感和味道都很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羊肉里仅有的两块脆口的肉,口感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