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于2003年,原名
金砂湾工业园,2016年2月获
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该园区2015年完成工业
主营业务收入434.1亿元,经济总量位于江西省县属工业园区前十位。2020年5月6日,全省2019年度争先创优综合考评,全省排名第十四。
建制沿革
近年来,湖口县委、
湖口县人民政府提出的依靠
长江但不依赖长江的发展思路,加快园区调区扩区步伐,由沿江岸线向腹地纵深推进,规划建设了4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发展空间比2011年扩展了一倍多,基本形成了“一园三区”的开发格局。园区坚持“路网大贯通、电网全覆盖、管网同到位”。目前园区建成和在建主次干道路30余条,共计59.2公里。现有550KV石钟山等变电站4座,2014年新建轻工业物流园和高新园区10KV开闭所2座,并扩充海山变电站容量间隔。建成环境在线监测站、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各类码头36座泊位46个。新建设标准厂房15.6万平方米。
率先推进产城融合式发展,将园区配套由传统的“几通一平”提升到把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到园区,着力解决企业的生产生活生根问题,对企业员工住房、婚姻、就业、子女就学、就医、文化娱乐消费实行“六包”服务。园区近两年建设公租房5700余套,目前交付企业入住2300套。建成办学规模3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园区学校、办学规模1200人国际双语园区幼儿园和150张床位规模的三级甲等园区医院。新建了20万平米的中央商务区、4万平米文体中心和占地400亩文体公园以及大型商场、市场、星级酒店和客运车站,为企业员工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消费等生活服务。
2014年新增
规模以上企业15户,全年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401.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5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
工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17.17%;实现利税28.9亿元,同比增长31.34%;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9亿,同比增长190%;规上工业用电量25亿度,同比增长17.2%,占全市的25.14%;湖口港
货物吞吐量2556万吨,同比增长36%,占
九江港的31.8%;安置就业人员16221人。
近年来,园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上项目,目前落户园区项目共14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6个,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30-300亿特大项目10个。其中2014年成功引进落户园区项目40个,投资总额达316.3亿元,有总投资100亿元的天地不锈钢、60亿元的荣侨电子、50亿元的五星纸业、20亿元的中技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些重特大项目的落户将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群效应。2014年12月4日,总投资300亿元的神华煤电一体化项目获省政府核准,12月25日全面开工建设,将以近零排放的标准建成世界一流数字化电厂和长江沿岸工业艺术品,对决战工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五星纸业、荣侨电子、中技科技等项目破土动工;凯成科技、菲达斯空调、钟山食品、利泰制药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晨光新材料、铭铉医疗、远能机器人等一批项目主体工程建成,即将投产;友邦光电、美赛新材料、九江高科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上述所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见效后,可实现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200-1500亿元,利税50亿元以上。
2021年6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意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扩区和调整区位。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005.20公顷扩大至2293.19公顷,其中从原核准规划面积中调出141.44公顷,扩区面积429.43公顷(含等量调入面积141.44公顷)。所有调入区域一律不得在沿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扩区和调整区位后的四至范围拐点坐标由省自然资源厅落实。
规模
园区已开发建成面积19.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7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省市级研发平台(中心)11家,市县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试验区1个、省级科技孵化器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领军人才1人,高级技术人员82人、授权专利263项,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园区2015年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34.1亿元,经济总量位于全省县属工业园区前十位。
金砂湾园区
板块一,东起牛脚芜,南连
301省道牛九线,西止江新厂,北齐长江岸线,规划用地面积8.4 km2。于2008年编制完成规划并付诸实施,该园区现状已基本建成,产业以钢铁、冶金、化工为主;板块二,原高新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东起黄茅潭,北至龙山,南至铜九铁路,西至金砂湾大道。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59km2,于2013年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因需占用基本农田等问题,该规划未完成评审。该园区初步开始建设,高新大道、龙山大道等主干路网已竣工。产业方面,龙山山南已有部分化工、轻工、机械企业入驻。规划中紧密结合金砂湾工业园原料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拟大力引进下游链条产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做大精细化工、轻工制造等产业。
银砂湾园区
银砂湾园区,东起
彭泽县定山镇红光村,南至
301省道牛九路,西至
黄茅潭,北至
长江,规划用地面积约14.4km2,于2012年12月编制了银砂湾沿江钢铁产业规划,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银砂湾入园大道AB段已贯通,部分管网正在建设,已有电力、能源、化工等产业企业(项目)落户进驻。
海山科技园
分为海山片和台山片。海山片为原轻工物流园区,台山片为原科技园区。海山片东起金砂湾南大道,南到
铜九铁路和郭家村一线,西到
湖口县城区,北至台山。规划用地面积4.96 km2,于2010年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付诸实施。现状建设初成规模,路网骨架已铺开,产业以轻工、机械、电子、医药为主。台山片西起桃源路,南至牛湖线,北至台山,东至站前大道,规划用地面积1.69km2。于2013年与金砂湾园区板块二同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未评审。现状桃源路、学士路等骨架道路已形成,手机、教育等产业已入驻。
事迹
近年来,园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新兴产业聚集成势。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打造新型工业的重要增长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3个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园区已聚集30家企业,其中投产企业25家,在建项目5个。三大新兴产业1-4月份完成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2%。目前以金砂湾工业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全面启动新兴产业倍增聚集行动,围绕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聚、高新企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名牌产品创建、高端人才开发等五大基础工程,大力引进和培育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关联度高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力促荣侨电子、利泰生物制药、铭铉医疗器械产业园、远能机器人等项目实质性投产,支持泓洋电子、友邦光电、明迪制造等企业扩能增效、做优做强,帮助海纳川、钟山药业、菲达斯空气能等项目招商重组。确保今年引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比达80%以上,新兴产业龙头项目4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园区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一是巩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12-2014年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6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中小型企业
技术创新基金2项,省级项目32项,市级项目30项。同时,企业科技投入也迅速提高,平均每年达6亿元以上。二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0项,市级科技奖20项。三是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共申报省级重点新产品30余项,通过鉴定2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5项。四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累计申请专利29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数达到32件;授权150件,新技术企业成长迅速。2012年以来共有10家企业通过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有一批正在准备申报之中。五年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湖口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双创”平台,新增“双创”市场主体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以上。
3、协同创新机制健全。一是丰富园区科技创新平台。拥有研发中心的企业占到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其中省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5家,省市级院士工作部各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部2个,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各级创新型企业20家,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水平。今年,我县在园区启动科创中心项目建设,规划占地1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打造总面积15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四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来园区设立中心(站)。
二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园区企业拥有各类科技人才300多人,一批经过市县科技部门和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迅速成长,成为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其中荣获江西省“
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九江市“双百·双千”人才6人,九江市优秀专利发明人2人,“九江市引进人才贡献奖优秀个人”2人,“九江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
三是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江西晨光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晨光一武大有机硅研究所、九江力山投入近百万元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异硬脂酸的产业化萃取工艺”等校企合作的示范带领下,产学研科技合作活动不断深入至今已有20余家企业与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西南大学、
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九江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校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或合作研发协议,为园区承接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县财政设立创新发展专项基金,推进“两基金两平台”高效运行,引进产业引导基金和创业扶持基金2个以上,推动1∽2家企业挂牌上市。进一步完善扶持工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专业协调服务小组、“工业110”服务平台的作用,帮助企业降成本、解难题、增效益、提质量。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加快人才集聚,制定“梧桐计划”和“2233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
五年内,园区拥有研发中心的企业占到园区企业总数将达到80%以上,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20家,省市级院士工作部各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部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