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达(1414.10 ~1456.10),明永乐兵部尚书
金忠之子,
明英宗及
明代宗时期历任礼科给事中、
都给事中、长芦都转运盐使(从三品)。
土木之变时因镇守独石口蜚声朝野,为人刚直敢言,又屡献良策,深得英宗及代宗的信任,英年早逝,朝野上下深为叹息。
人物生平
金达,字复显,号谦谦斋,鄞人(宁波人),永乐兵部尚书金忠之子。金忠去世时,金达刚六个月大。永乐廿二年(1424年)底,明仁宗念忠旧勋,官达翰林检讨,达刚十岁余,送归鄞县儒学,依亲支俸读书。
正统十一年(1446年),召至京。
正统十二年(1447年)闰四月廿二日, 明英宗授金达礼科给事中到朝中任职,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成为皇帝的
谏官。获展才猷,于所封驳、奏封都适其宜,故知者无不谓金尚书后继有人。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一日,
瓦剌犯边,其势甚众,十四日金达奉勅到独石(今赤城县
独石口镇)赏劳备边军士,恰遇胡虏
阿剌知院寇城。之前城中军士都出远哨,惟内官韩政、典使艾芳等在城,城内没有正规军,在马营(今
赤城马营堡)的都督杨俊不知去向,总兵
杨洪聚守
宣府,音耗不通,声援四绝,城内不免恐慌。在此危难关头,金达召集城内所有男女,搬运砖石上城,指挥调度他们分别把守要口,合力据守。自己身着盔甲,躬督在城,不避矢石,对爬上城头的胡寇,奋力拒斩,凭借城堡险要,打退了胡寇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晚上,他号令大家加强警备,彻夜巡城,连续数日体不沾席,食不暇饱,又派人抄小道找回出哨的官兵,加强了守城的力量,城堡终于获全,自己安全返回京城。
八月廿二日,金达向明英宗及新任兵部尚书
于谦建议京城实施“戒严”。盘查回城人员,以防胡虏随群入城,窥探军情,动员全城军民加强警戒,凡有语言生硬,面貌可疑之人即擒捕到官研审。又提议,直隶保定等府为藩人群居地,应加强督察,罢免无政绩官员,选择刚果能干者补任,并且挑选在京文职一人去镇守,以便安稳那里的局势。
九月廿三日,金达弹劾防守独石、马营的都指挥杨俊,说在奉敕往独石公干时访得,杨俊怙势贪侈,无勇无谋,不堪任用。明代宗撤了杨俊的职位。
十月十日,金达奉勅往
顺天府各县(今北京郊区)全权挑选健壮男儿当兵,以充实兵部尚书于谦指挥的京城守军的兵力。
十月廿四日,针对
昌平等县人民曾经被达贼虏掠,不宜征兵一事,金达力排众议坚持不应歧视。兵部听从金达所言,征兵时一视同仁。
景泰元年(1450年)九月廿五日,礼部侍郎
李实、大理寺少卿
罗绮从瓦刺处谈判回来,向明代宗禀报了在独石及阿剌知院处了解的独石保卫战的情况,朝野皆惊,此前于谦等都认为马营、独石都为杨俊丢弃,杨俊回京后只禀达虏兵悍,马营等处断水无以拒守,并未为独石军民的英勇行为报功。独石军民并无多少战力,却能拼死悍城,他拥有重兵却无勇气作生死一搏,因此刻意隐瞒事实。倒是阿剌盛赞在独石城头指挥督战的英武将官及守城军民,表达了由衷的敬意。金达在此前即使弹劾杨俊,也未透露其指挥独石得以获全的情况。一个文官能有如此勇气,又如此谦逊,深得朝野赞许,魏骥在其墓志上说,金达为此“扬历中外”。明代宗立即给予文绮白金之赏,提升金达为都给事中,对其愈发信任重用。
十月十九日,金达提出了“国之有边,犹家之有墙壁”的论说。他说外侮犯边,与逆虏犯边没有什么不同。他再次弹劾都指挥杨俊这些“逆虏”私聚万贯钱财,大敌当前却墩台不守,致贼羁留圣驾,臣民惨造杀戮,罪该万死。而长安岭直到独石一带田连阡陌,种艺禾稼,收获之丰甚于内地,却都是总兵等官之私产,为他们种地的却是守城的军士。如此,军人会尽心于守备吗?应该立即选派清正鲠亮的文武官员各一名统兵往长安岭等处修葺城堡烽火,杜绝总兵等官劳役官军置产耕种,每年再派雷厉风行的御史察访,其若同杨俊辈一样则罢黜不用。如此则守备有人而边疆可固矣。明代宗听取了金达的建议,不久派
叶盛前往,开始了大规模的边关建设及长城修复工程。军民备边能力及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边关军民的守城热情空前高涨。
同日,鉴于达虏不断犯边,金达提出了操练“农民兵”的论说,他说古代军人与农民为一体,兵于农无事则执耒以耕,有警则荷戈以战。现在要在农闲时操练民壮,以备战时用,民生得济而兵事集矣。明代宗命兵部按金达所述的方案加以详细讨论实施。
十一月一日,金达对那些在国难当头却畏避差遣的人员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说这样的人岂有临难死节之心,应罢免其官,查究其责。明代宗深表赞同,命吏部核察。
十一月五日,金达提出了,“安民莫先于
均徭役”,要求推行均徭之法。在他的奏请下江西等地大力推行此法。虽然此法的推行日后遇到了阻力,但均徭法乃时代需求大势所趋。稳固农业历来是国之根本,金达推行此人皆便之的好法,可见其在为国之长远而考虑。
同日他对最为劳苦的制作海盐的工人寄以无限的同情,要求对官商结合欺压他们的人予以惩罚,明代宗立即命令巡盐御史去查办。
十一月八日,金达提出了吏治要从县官抓起的论说,他说县官是民生休戚所保,而有些县官在任上肆意剥削贪腐,工作百般推诿,又凭虚誉升官。要求吏部从严审理官员升降,并要求都察院张榜天下晓谕,禁约以革其弊。
十二月十五日,金达劾奏淮府长史王彰有过、刘垕贿选命法司究问之。
景泰二年(1451年)正月七日,金达提出了科举考试场官亲属回避制度。并立即得到实施。凡内外帘入场官有亲属入试者皆应回避,乡试亦然。
同月,明代宗令军民输纳者世袭武职,金达疏谏反对。
三月廿四日,金达根据会试不中的
举人多自陈愿就教职一事,提出了不应该浪费人才,教师本就缺,可以安排他们这些人去教书,并不一定要一试再试,只等中
会试做官。
景泰二年七月一日,金达就户部以边储不足允许官员军民纳粟补官一事提出反对意见,以钱买官,遗害无穷。明代宗说这是权宜之计,边储稍足即令罢止。
八月十七日,工部尚书
周忱到江南实施改革,诸大臣弹劾其“妄意变革,专擅科敛”。明代宗不能夺,在金达的建议下召周忱回京听其陈述改革的情况,再作定夺。
金达立朝五年,在明代宗身边为国计民生献计献策,又提交了许多密封的奏章。为人刚直敢言,知无不言,无所顾忌。他所弹劾的杨俊是受皇帝重用的总兵杨洪之子,故明代宗一直在偏袒杨俊。他十月辛未弹劾戍边总兵拥有私产,让军士种地,不光是在弹劾杨俊,其实在反映军队贪腐的总体现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正因为此,他的好友
张楷说,当时朝中的奸佞小人都十分惧怕他,而要伸冤的人都期望得到他的帮助。
景泰二年八月十九日,在升任都给事中不到一年,明代宗升金达为河间府长芦都转
盐运使,从三品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那年他37岁。
金达到任后,在位五年,他痛革流弊,从体制上革除贪腐,别立条格,民商皆便,长芦盐场面貌一新,在朝中声誉日隆。不料一病不起,于景泰七年(1456年)十月十三日卒于任上,终年42岁。
执友张楷说,金达如若不死,将有“台鼎阿衡之擢”。魏骥在其墓志中直呼“惜哉!”
金达在鄞读书期间,凡六经子书莫不通晓,大义旁通,琴棋书画样样在行,作有谦谦斋诗集,今多失传,惟一首“和君子韵”诗存录于《成化宁波府志》。金达于国为忠臣,在家是孝子,对其母极为孝顺,死后与其母合葬于东钱湖象坎山。原配袁氏,著名相士
袁珙之孙,忠彻之女,意外溺亡,无出。继配周氏,育有三子,
杨守陈描述他们个个俊逸,彪炳麟振,称其家儿。
金达墓在金忠墓偏北的上方,属东钱湖埋葬群,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