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上海黄浦区,江苏南京市、江都市传统手工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上海黄浦区,江苏南京市、江都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源于两汉,兴盛于唐宋,辉煌于明清。
《国宝大观》中记载:“江苏邗江(时为江都)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士有“广陵王玺”金印和十余件制作非常精细的小金饰件。从这些出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诸如锤揲、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金银细工工艺已经十分成熟。”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制作的繁荣时期,而当时的扬州,则已成为金银器的贸易中心,这从杜牧在《扬州三首》诗中所作“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等诗句中就可见一斑。《新唐书》中对扬州的金银器制造等手工业有专门记载。
明清两代,江都传统金银饰品工艺有了较快发展。民国年间,江都金银首饰盛行,有30余家银楼银店,主要制作各式金银首饰,有戒指、项链、长命锁、耳钳、停钗、手镯等,也有用珍珠、玛瑙、翡翠镶嵌制作的高档首饰。
1971年,中国轻工业部部署恢复发展出口首饰生产。1972年江都办起了金属工艺厂,从上海请来了32位金银工艺大师,加上扬州本地的数十位工艺大师,开启了江都金银细工传承的新篇章。
工艺特征
金银细工作品主要有金银首饰、金银佩饰、金银器皿和金银摆饰四大类。工艺制作流程为设计绘图、配料压型、雕塑制模、组焊雕錾、表面处理(包括喷砂、美白烧蓝、刷洗、镀黑、镀银、镀金.砑光清洗、烘干)、镶宝、组装、上底座、包装等。独特技艺有錾花工艺和研光工艺。其制作器具主要有熔炼工具、配料工具、雕錾工具、焊接工具、塑型工具、研光工具、烧蓝器具及相关辅料。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继承了中国古代金银饰品制作工艺,传承了古代坩埚熔炼技法,雕錾刻花技艺和扬州铜镜的研光工艺。作品总体上呈现出“清秀典雅、精湛细腻、雅俗兼备、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纹饰精细,图案精美。
金银细工技艺是由中国历史悠久的金属工艺发展而来,积淀了中国的先进文化思想和优秀的工艺技术,也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工艺特点。手艺人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对金银细工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精、准、美的风格。
“精”主要指精细,这也是金银细工最主要的特点,如果达不到一定的精细度,细工也就不能称之为细工了。有的细工摆件薄如蝉翼,纹饰雕刻细如发丝,制作极为精巧细致,是其他工艺无可比拟的。摆件工艺的精细一方面取决于艺人高超的手艺,另一方面取决于精巧的细工工具,在雕刻纹饰的花錾中,錾子的花型多数难于用肉眼看清,需借助放大镜才得以看出。
“准”主要指作品形体准确、纹饰结构到位、神态逼真。细工制作中,对作品结构准确度的把握是靠手艺人多年的经验积累来完成的,而不是依靠数据库进行周密的计算来实现的。如细工摆件“华龙塔”,每层塔都是一个八面体,而八面体由八个板面焊接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一块版面焊接位置不准确,整个塔层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美”主要指手艺人在制作中,能有效地把握材料,并能把金属材料内在的质朴和坚韧激发出来,体现手工艺的“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在物品的造型中遵循形态完整、动静相约、语意双关、精美多样的造物原则,在处理手法上遵循主次分明、饱满有序的法则。
工艺流程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主要流程为:绘图、雕塑、翻模、拼装、焊接、灌胶、绘錾、表面处理、景泰蓝、镶嵌、装配等,具体流程如下:
绘图:选定题材,确立主题,绘成图纸。图纸注明具体尺寸、大小和材料等。
雕塑:即按照图样将泥料塑成立体的造型。
翻模:用泥模翻制成两块凹凸形状的锡合金模一副。用厚0.6~0.7毫米的铜片(黄、紫铜均可)在凹凸锡合金模上敲扳,压制出铜壳皮。
拼装:用剪刀将金、银片按摆件外形尺寸下料,回火,放在凹凸形锡合金模中间,捶压锻打成形;剪去毛边,严丝合缝地拼装,并用铁丝固定。
焊接:用金或银焊料点焊接缝处,焊接成整体。
灌胶:将制作摆件的专用胶加热,灌入摆件体内,灌实灌满,便于錾刻。
绘錾:待专用胶冷却凝固后,用锤子敲击、抬压整形,用锉子锉平、油光,再描绘图案,錾刻饰纹。
表面处理:用酸洗、刷洗、抛光、滚光、砑光,使得器型表面光亮美观。
景泰蓝:包括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主要作用是使器物表面更加富丽堂皇。
镶嵌:根据设计要求,在器物上镶嵌宝石,主要的镶嵌手法有包镶、爪镶、槽镶、马蹄镶等。
装配:将成品安放于底座之上,用绸缎包裹装箱,放入包装盒内。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金银细工技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也是技术基因的载体;其作品兼顾技术性与艺术性,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银细工技艺历史悠久,在传承过程中随着时代的改变具有历史性与现代性,是现代生活文化的表现,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文化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面貌,其题材、纹饰、造型反映了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愿望。
传统金银细工技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涉及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有工艺品、首饰品、日用品等;使用者有达官贵人,也有普通民众;作品从工艺摆设到银壶到首饰,兼顾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满足文化精神需求。
传承人物
王殿祥,男,1939年10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南京市申报,申报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张心一,男,1958年2月8日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黄浦区申报,申报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方学斌,男,1956年1月出生,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江都市申报,申报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07年3月,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方学斌成立了“方源金属艺术工作室”,进行金属工艺的创作,保护了金银细工的传承。
2013年9月,南京宝庆首饰总公司被南京市文广新局认定为市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传习基地。
2018年5月24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5年10月29日,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在扬州开幕,金银细工作品“大隋龙舟”在其中得到展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4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