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寺镇新农村
部分区域
金陵寺镇位于商州区西南山区,距县城20公里。全镇共18个自然村,除上竹园村房店子村杨口村、铁沟村、刘村的个别小组位于交通较为方便的公路沿线外,大部分群众都分散的居住在出入不方便、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有公交3路直通市区,每天有往来于西安和金陵寺两地客车(早上两班5:30发车、下午一班11:00发车,早上11:20、15:20从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发车)从该村经过,交通便利。
建设概况
传说金陵寺名称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在该镇建立寺庙,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找到了叔父所在的寺庙,便御赐寺庙名称为金陵寺,自此之后,该镇便叫金陵寺镇,该镇母亲河也命名为金陵寺河。金陵寺镇交通便利,商熊公路横穿而过,距离203省道10km、蓝商高速13km,2004年已全面修通柏油路,有通村公交线路(3路)贯通全镇,每天有两班去往省城西安的长途车经过,交通便捷;有完全中学金陵寺中学(含高中部、职教部、初中部)一所,师生1900余人;文化芬围浓厚,有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还有商州“八景十观”之一的“熊耳晚霞”;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有35KV变电站一座;能满足全镇人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明需要,也能满足外来客商投资兴业的需求。
金陵寺镇新农村位于上竹园村芋园洼
镇上有一集会位于杨口村,两天开一集,由于金陵寺距其他乡镇较遥远,所以物品、货币的交流只能在小范围中流通。还不足以带动整个金陵寺镇的商业发展。
镇上有水泥厂一家,属区办企业,由于员工人数少,生产效率一般,只能为全镇的石头销售寻找一些销路。有区办煤矿一家由于规模有限,矿工也没有多少流通,对于剩余劳动力的解决也是微乎其乎。
面对这种缺乏带动性的情况,就应该立足自身寻找可挖掘的行业,结合实际发展农业,以农带工,工农结合,脱离依靠,走上自力,金陵寺镇的发展才会越走越远。
金陵寺镇要放眼未来,如果要让经济发展走上一条具有战略性、可持续性、前瞻性的道路,就必须找准突破口,集中解决影响突破发展的突出问题。
产业规模
零 、散、 小:
所谓的零,指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生产业都没有形成规模。
金陵寺镇也能种植核桃、板栗、柿子等商洛特产,但所有的这些都停留在一种自然生产状态中,以前山上零散的几颗树都属于生产队后来都分到个人头上,只是认定这棵树是李家的或是张家的就行,一年到头,只在收获的季节将果子收回家就行,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余的以不合理的价格低廉的卖给小商、小贩换一些油、盐、酱、醋的小钱。大家都这样,只看到了手中的几张小线,便已心满意足,没有人进一步去思考,一颗树能挣这么多,那十颗、一百颗树能挣多少,所以就将种植业停滞子随遇而安的状态,浪费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性能,固守着习惯了的贫穷。
金陵寺另外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灰石,带动采石业及石灰生产业的发展。从杨口村沿公路方向一直向东一座座私人石灰窑几乎孔孔相连延伸到铁沟、刘村范围内,共有六十余孔窑,现今仍在烧灰的有四十余座。
白灰生产行业在金陵寺镇算得上传统行业,有将近百余年的历史,曾在七八十年一位支书就在村民大会上这样讲过:漂亮媳妇哪来?大屋明房哪里来?腰缠万贯哪里来;石灰窑里烧出来。足以见得白灰生产在农民收入中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令人愦憾的是,成百年过去了,他们仍然采用的是百年前的灰窑设计,烧灰技术。仍然属于农庭作坊式加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范围内购原材料在价格上得不到优惠,长年累月这样下去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因仅烧一窑灰就需要120吨石头,一年烧5窑灰,一年需石量为600吨。 石灰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零散生产肯定比大规模生产浪费的多,一年一个窑少算可节省50吨石头,40个窑节省出200吨石头。面对不可再生资源,要科学的利用,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养殖业大部分仍旧是小闹小打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与规模,即使一个村有一两户养殖专业户也因为受利不多,起不到带动作用。  这里所提到的散 主要指居民居住的较为分散。
金陵寺镇东西绵延20多公里,南北横跨5公里。面积广阔导致群众多,有人口2万余人,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川道地带。有些人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居集镇十几公里的山里。有时一个沟里只有几户人家,如崔巷村的土地沟里如今仅有四五户人家。
人口不集中,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代价就会升高很多,然而如果为节省基础设施的投资,让他们停留在被现代遗忘的角落,既不人道也不合理。
所提到的小,则是零与散的不良产品,主要是指规模小带来浪费大最终的有效资源利用小,有效利润小;同时也指居住分散使国家、政府投资大、浪费大,但实用价值小,利用范围小。
交通业
交通业发展缓慢,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金陵寺镇有4/5的人都住在大山深处,或是高山顶部。大部分耕地也分散在山坡上,山坳中。
当山外已经实现全机械化的,金陵寺的群众仍然一撅头,一铁锹的修地球,还要用背篓将庄稼一背篓一背篓的从山上踏着一尺见宽的小路背回来。
有些村里的路是经年累月踩出的,如果碰到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全部是陡峭的坡路,泥土在水雨的搅拌下尤其的润滑,一不小心就会与大地有次亲密接触。
笔者曾到上竹园的北岭二组下乡,因为那是第一次下乡,对那个地方的感觉除了惊叹外就是;山高皇帝远。离村支部可能约有十多里路途。有很长一段路都在玉米地中间的界畔上穿行其实就像在玉米地中穿行,因为路窄的都不像路,玉米叶子锋利的棱边划过裸露在外的胳膊、手、脸,当时顾不上疼,只听到拔动的玉米叶哗哗作响,很恐怖,只想快点走出去。路过一片早已无人看管的梨园,此时本应是挂满金灿灿果子的季节,偶然瞅见几颗鸡蛋大的果子形影相吊吹着山风。当时觉得很正常,这么遥远的路,梨园也不大,在这种果树实在得不偿失。当山谷到了尽头又开始上山,经过一条陡坡被称作是路,其实是雨水冲击留下的渠道,裸露着奇形怪状的树根。到了目的地,三间土坯房,年代久远,房顶的椽木熏得吊着长长的尘絮,不见一块砖头、水泥的痕迹。据房主说盖房要用砖、水泥都得一块块、一袋袋的往上背。家里的老人说有五六年都没下过山了。
像这样居住环境在金陵寺镇不算少数,他们吃菜基本是自给自足,除过菜种外基本不太参与菜市交流。偶然需换些零钱,无经济来源的老太太提着小笼,里面装有几个小小的菜果,一把葱蒜,以期换上一斤盐,一斤醋。
他们因为交通不便,生活几乎都游离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之外,怎么又有心思与精力去奢望更加富足的现代化生活。
笔者也曾问过一些交通相对便利地方的人,为什么要死守着种庄稼,怎么不搞一些经济作物呢?他们都认为如果种植果林就必须在山上种,得修路、得打井,一一算下来成本太大,不是几户私人能够承受得了的。因为物品的输运与销售与生产同样重要。
养殖业同样也面对无法便利运输问题,各村都有些养殖能手,但都不敢放手大干。
严重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交通是首当其冲。
人员状况
2005年金陵寺镇劳务输出人数达3900人,创造经济收入1170万元,金陵寺自我发展力较弱,劳务输出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项。
劳务输出成为一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重要项目,但它自身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大部分劳务输出人员都是家庭贫寒
大部分劳务输出人员都是家庭贫寒,没有读多少书就必须扛起生活的重担,所以对于发展经济的新技术,新方法接受慢,没有能力在现有条件上看到来钱的门路,最终不得不背起行襄流落他乡,凭借体力找份活,一天挣十几、二十几元维持生计。要不然就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一天到晚起早贪黑的干活,然而劳动价值大都被老板所占取,拿到的只是太微不足道的零头,还不知能否按时付发;要不然就在流水线上做一名普通工人,做着永远重复的动作,白白消耗青春,到时什么技能都没有。很多女工结婚后,又回到大山里做了一名普通的村姑,曾经的打工经历只带给他们一段关于城市的回忆。
第二,法律常识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打工者中间非常普遍。打工者一进入城市就急于找到一份工作,只要有人雇佣对他们来说就是恩赐。因此常常会将自己陷入一种被动的困境,因没有事前了解合同,一年的辛苦几乎是白白浪费,或人身受到侵犯却举足失措,这样的情况报刊、媒体时常曝光,说明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打工者太多,一不小心就会失足成为千古恨。
金陵寺镇面临的以上问题,对经济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阻力,然而挑战的侧面便是机遇。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经济增长点都在广阔的农村,关心、处理建设好新乡镇、新农村为国家的稳步,快速发展创建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今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只会是越来越倾斜,紧接;三农之后,在即将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明确涉及到这一点,省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成员省发改委副主任李会忙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空间发展不协调和空间失衡的问题越来载严重。因此,必须将保持空间协调和空间均衡作为发展规划的原则和内容,将人口的分布和经刘的分布结合起来,将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要求落到各个空间。
李会忙的这一段话明确的为农村、乡镇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信息,陕西省在今后的发展中,面对近乎饱和的城市,必然会将眼光投向农村这个广襄的大空间大舞台,必然着重于农村的各项建设,为农村、乡镇的发展带来大好的契机。所以乡镇要在机遇来临之时,迎头而上,让乡镇的发展势如破竹,快速稳健的发展。
鉴于这种局面,乡镇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即要结合自身特点,快速修正现有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以最佳的状态与条件迎接挑战。  通过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步骤走好金陵寺镇的发展之路。
发展规划
第一步,加紧交通建设
首先要打开金陵寺镇死胡同的这种格局,有效利用天然条件,金陵寺镇的西岭与邻近国道的五星相接,从五星到西岭走路需要三十分钟,而从金陵寺镇到西岭则需要两个小时,如果能从西岭至武星开通一条可以通车的道路,不仅方便西岭的群众,更是让全镇东西畅通,更方便让山里的人走出去,让山外的人更方便的走进来。
加快建设通村组公路,2013年在上级部门与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使鸡山村的公路得以修建,很大程度为群众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力争将公路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
要彻底的解决交通问题,就必须鼓励在大山深入的人家进行移民搬迁,政府也可协助群众寻找更适应的地方。
第二步,完善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金陵寺镇人口较多,耕地面积少,本地工企业少,不能完全消化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是金陵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点。劳务输出也是商洛市的一个重点,与市区加强联合,所面临的问题就容易解决。
首先,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  在劳工外出之前就组织强化班,让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条件允许向劳务工员传发法律小册,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
同时也可利用春节、农忙趁务工人员回家之际,镇劳保所可以将宣传送到家中。
目的是让劳务人员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塑造劳务人员正确的工作态度,依法合理的解决遇到的问题,懂得用法律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鼓励务工人员加强自身素养,包括技术素养和人格素养,有利于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同时煅造人格。
再次,在市里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按照就近原则,在外地组建商洛打工者之家。开设多种社会需要的技能专业课,为在他乡那些因技术欠缺等原因突然失去工作的人或者外出找不到工作的进行低价的再学习、再培养,使重新走上岗位。也可以聘请法律顾问,在需要的时侯让他乡的游子们轻松、正确的解决问题。
最后,劳务输出要从未毕业的学生做起。金陵寺镇有一所职业高中,稍带上一些专业课,主要仍以文化课为主。做为职业高中的学生高中毕业后更多的是直接走向社会,笔者认为职业高中应走向半高校状态,根据社会的需求去培养人才,在充实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上开设多种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让学生对各种工作先有理论性的认识。
学校可以积极招揽其他乡镇的学生,用低于其他技术学校的收费优惠吸引学生,同时带动镇上,各种行业的发展,也为金陵寺镇创造了活泼的气候。
大多数务工人员都走出了商洛,走出了陕西,走向全国各地,他们良好的品质、优秀的技能往往会形成很多外地人对商洛的印象。所以务必要培训出一批批有素养的外出劳工人员。
第三步,积极开创产业协作制,形成一体化体系。
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经营在集约型,密集型经济的冲击下已濒临死亡之态。
所以金陵寺镇应对已有的产业的加紧改革,对未建成的积极引导。借鉴市里提出的支部十协会模式,开创自己的行业十协会模式,以行业为单位,创建协会制定有关本行业可行,有效发展的规章制度,技术一次性引进,受惠的是每一个生产户,协调产销关系,监督资源的用法防止浪费。
如果协会制建成受益首先是金陵寺镇的石灰生产业,由协会引进先进的烧灰技术,协调好灰窑改造,从外地统一购买所需钢炭,统一购买所需原材料。个人根据能力建设灰窑,协会按照窑数分卖煤炭。灰窑改造节省原材料,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统一购煤,既节省人力又降低成本价格,又有利于形成金陵寺镇节约形社会的大氛围。
对于还没有开发的行业,如种植业,养殖业更是需要协会制。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新技术、新品种要比白灰生产更复杂,更是变化多端,日新月异,所以协会的作用就是及时的了解新的信息以用于我们的生产中。
对于种植业来说,应先聘请专家对本地区的土壤做以全方位的测评,根据气候选择最合适也最有前景的物种,大规模种植,协会提供统一的技术、统一的销售;使产品在最佳时期得以销售,创办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产销一体化,使原产品能够经过加工之后,获取更大的利润。形成以农带工,以工带农的互动的新局面,剩余劳动力也可以就地得以消化。
对于养殖业来说,要积极向丹风支部十协会模式借鉴先进经验,丹风县武关镇通过协会制让养殖产品成功的推向全国各地。
第四步,开发旅游休闲资源。
金陵寺镇位于商州区20公里处,从距离上为说是不远不近,感觉已经远离了城市,却也不十分遥远,且有便利的班车。  金陵寺镇在炎炎盛夏的傍晚,四面吹来的山风令人神清气爽,依傍桥边看熊耳晚照不失惬意。
镇内很多座山势也颇为怪异,如边山境内有一山峰陡起,状如圆锥,咋看上去并无什么特别,可爬上去之后,哪怕是半山坡就有凌空的感觉,别样的一种体验。
镇内有山有谷,云雾缠绵,站在山上看山谷,透过轻纱般的雾依稀见一户民房悄然座落,门前几串金灿灿的玉米,火红的辣椒让疲惫与颓废丧尽。
金陵寺镇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式的风味是很多都市人向往安然与静谥,让厌倦都市劳顿的人,找一间平净舒适的房子在这里过几天男耕女织的农民生活,体验农业生产的新奇,寻找农家的乐趣。经济种植园有也很多观赏性,开发桃园村、梨园坊。  要积极寻找旅游可开发点,为金陵寺镇农民增收带来更多的亮点。
第五步,必须创建品牌效应。
打造独特于金陵寺的品牌,不仅要让商洛人知道金陵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金陵寺,渴望金陵寺。
参考资料
金陵寺镇新农村建设概况.中国新农村视窗.2013-06-04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9 20:46
目录
概述
建设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