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阳
位于宫集镇钜阳行政村境内遗址
史记·六国年表》: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徙于钜阳”;二十二年(前241)“王东徙寿春(今寿县),命曰。”
背景介绍
或曰:战国时,楚考烈王迁钜阳,此即钜阳城。后讹为细阳。汉代的细阳县在太和县原墙镇,但距颍州(今阜阳)不止四十里,顾祖禹是把今太和县城当作汉代的细阳县了(实际上太和县距颍州也不止40里,实际在阜阳市伍明镇原苏集乡),当地人由于本地在工程时出现过春秋时期的文物,许多商店、浴池等店铺命名为钜阳。传说,今日苏集乡西边宋庄寨即为钜阳宫殿,在宋庄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一公里见方的河道,宋庄寨位居正中,传说河道即为当时的护城河。80年代兴修河道时,曾出土古代砖头与铜器,现流落在民间。
细阳(原墙镇)在太和东北,因在细水(今茨河)之阳而得名,汉代始见。一说在今太和县宫集镇东殿顶(殿顶,地名),顾观光《七国地理考》卷三以为在今安徽省太和县宫集镇,即汉之汝南郡细阳县,但是宫集镇所处地理位置与《水经注·颍水》关于汉细阳县与细水的对应位置不合,所以不是细阳县。而且宫集镇所谓钜阳都城遗址是汉代遗址,与楚都遗址有很大的差距。
一说在今阜阳市颍泉区苏集附近。后两说均以遗址为证,但两处遗址都是汉代遗址,不具战国时代特征,而且规模很小,不似楚国宫殿。由于《楚世家》没有楚徙都钜阳的记载,所以就有人怀疑甚至否认楚国曾徙都钜阳。但《史记》有许多事件在《年表》和《世家》中互见,不一定全记入《世家》,所以楚徙都钜阳应该是确有其事。不过钜阳不在以上诸处,而是另有地方,很可能就在今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庄行政村。
发现经过
1993年12月,原县级阜阳市建委请京九铁路工程兵机筑队取土,填鱼池(古慧湖遗址)建阜阳中心广场。取土处在现在的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庄行政村,是一个大土堆,高约5米,长宽各约100余米,当地人称清谷堆,已知是一处古遗址。当即有人报告阜阳市文管所,市文管所报请主管部门批准,由安徽省考古所、阜阳地区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1994年元月12日,在约4000平方米的遗址表面掘探方3个,一处经清理确认为建筑遗址,另一处为砖铺甬道,第三处未见遗物。省考古所领队高一龙等专家考察后,认定此处属于战国时代一处毁于大火的宫殿遗址。据目击者称,遗址是一座大型宫殿,并且有被焚烧的痕迹,其状极为惨烈。但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没人制止继续挖掘,所以遗址很快就被挖平,至今思之,令人扼腕叹息!!!
笔者怀疑此地应该就是楚都钜阳遗址。一,“钜阳”者,大阳也。宽阔而高敞的地方始可称钜阳。阜阳地势低洼,洪涝灾害严重,许多遗址深埋地下,此处遗址独高于地表,据知情人回忆,2号探方所见砖铺甬道高于地表约2米,可见其基址之高。遗址处于一片宽阔的高地上,符合“钜阳”的特征;二,省市专家都认定此处是战国时期的宫殿遗址。而战国时阜阳境内没有其他建都的记载,只有楚曾徙都于此,这里应该就是楚国王宫;三,此地处于楚国曾经的都城陈(今河南淮阳)和后来徙都的寿春(今安徽寿县)之间,符合楚国迁都的路线;四,楚都南迁为避秦锋芒,自然应该选择一个有天然屏障的地方。清谷堆在颍河以南,颍水、泉河(古汝水)在这里交汇,自古就是一道天然屏障。而且这里在楚国胡县(今阜阳老城)、宗胡(在今阜阳市颍泉区白庙村,春秋胡子国旧址)以南约10至20里,有一个较大的缓冲地带。而其他三处没有如此的地利,难挡秦虎狼之师。
至于整个遗址表面厚达5米(除掉原路基2米,还有3米)的封土,我怀疑是古代战争中仿“武军”和“京观”所筑。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战胜方将敌方的尸体收拢在一起,上面封土,筑成高台,是为武军;又在其上立柱为门,写上警示性的文字,是为京观。看来古人在战争胜利后总喜欢不惜民力,筑上一个大土堆以示庆贺。清谷堆是一个大土堆,符合武军的特征;至于上面有没有立柱为京观,由于年代久远,即使有也不可能保存下来,我们也就不可能看到。但是,土堆下的宫殿遗址仅有火烧灰痕而没有尸骸,确实与武军有异。古代战争中攻破敌方国都即为灭国,攻破楚都是个不小的胜利,所以我们推测,清谷堆可能是秦军攻破钜阳,焚烧了宫殿后,为庆贺灭楚的胜利,仿武军的规制,筑土为台,而不是收集尸骸所筑的武军,所以其下没有尸骨。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会在这里有这么一个高大的土堆。再说,秦破钜阳前有可能楚军已经撤退到淮南的寿春,秦军未必真正捕捉到楚军的主力,这次战役很可能没有杀死敌军多少将士。
证据
能够佐证清谷堆是战国时代楚国王宫的,还有在阜阳市建材总厂出土的大量文物。
建材总厂在七里铺,距清谷堆遗址不远。1989年以来,该厂烧砖取土时发现多处战国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仅阜阳市文物管理所几次收缴的文物就有几十件。据阜阳市博物馆杨玉彬先生回忆,这些出土文物包括两大类:1、青铜器:铜鼎6件,铜剑2件,铜权一组6个,铜洗1件,铜壶2件,其中铜壶通体细腻纹饰,铸造精美,极罕见。2、陶器:陶鼎,陶罐,陶钵,陶响盒,陶壶,陶俑,陶豆等。这些文物表明,这一区域有一个较大的战国墓葬群,目前发现的部分已经不小于10000平方米,而且墓葬出土文物规格等级较高,尤其是两只铜壶,绝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甚至普通贵族所能享用的,这里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属于楚国,这里的战国墓葬只能是楚国王公大臣的墓葬。如果附近没有楚国的王都,这么多的高级墓葬不可能出现在这里。而这个王都只能是战国时代的楚都钜阳。另外,阜阳境内的临泉、阜南、颍上等地都先后发现了许多楚郢爰、陈爰金版,是楚国铸造金币的模具,也可以印证这里曾经是楚国的王都,否则不会有这么多的金版流落此地。
结论
结合《史记》的记载、专家对清谷堆为战国时期大型宫殿遗址的认定,和七里铺战国墓葬群等文物的时代考证,可以确证清谷堆就是战国时代楚国曾经迁都的钜阳。楚“徙于钜阳”确有其事。(安徽省阜阳市档案局胡天生提供)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21:50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