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礼(1927—2016),1927年9月生于上海,曾用名平雷、平一、明一、钱青、江峯。祖籍江苏无锡鸿声里乡。华夏书画学会常务副会长、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顾问、唐云艺术委员会委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陈振濂后援会副会长、澳大利亚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2016年7月24日,因病去世,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五岁时住读上海胶州路幼儿园。1936年叔父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后,住二伯父钱父选家。1933年七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之后由三叔父
钱瘦铁(上海书画家)抚养。曾在上海成义小学、国民小学、南洋小学就读。1937年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于1938年避难回无锡家乡,就读乡间私塾。1940年又回到上海二伯父家。此时因叔父反对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又相救
郭沫若氏秘密归国在日本被捕。三婶母带了子女回国也住二伯父家。(期间我曾入读上海中华职业补习学校。)
1941年叔父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与担保下提早释放但不准会见友人并宣布被驱逐出境永远不许再踏上日本国土。回国,我又回到叔父身旁。十四岁起叔父认为我对书画有悟性就此对我悉心培养指导。首先手把手教我学刻汉印,书法以钟繇人手,绘画学
巨然大痴并临摹吴镇、王蒙山水,此间还去上海新华艺专作旁听生看唐云、汪亚麈二位老师作画,又认识了孙柏棠、伏文彦二位学员之后,与伏文彦交往密切。在绘画方面也得到他的不少指导,至今他虽定居美国但仍有交往。
1943年拜康有为弟子董宝泉为师,学习
古典文学。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叔父为了扬眉吐气于1946年以中国驻日代表团文化秘书身份赴日参与审判日本战犯。其间,由于弟妹幼小我便担负起帮助婶母料理家务之任。平时在家学习绘画,又就读上海威尔斯英文专科学校学习英语。
2005年9月又与包辰初、
朱颖人、
杜高杰、仕巽、
丁茂鲁在龙游举办六人画展。10月又假桐乡市君陶艺术院举办西泠五友展。2005年11月29日在杭州下沙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展厅举办从艺65周年书画展(主要为2006年八十画展作预展)。
2006年2月在杭州六和文化会所举办西泠五友书画篆刻展。
作品被国内外艺术团体收藏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2016年7月24日凌晨5点,因病去世,享年90岁。
人物评价
王伯敏:大礼早年,刻苦用功,自强不息,画过不少一笔不苟的作品。他的绘画,基础扎实。到了中年之后,开始落笔草草,这是他在『求脱』。作画『求脱』不易,若无根底,一『脱』,如天马行空,很难收拾;若无正确见地,而又无几分慧悟,一『脱』,东西南北便无位,上下左右分不清。『脱』来『脱』去,无非就是『踏足踏』,仍然『脱』不出什么明堂。今看钱大礼作画,有经意,有不经意,有于不经意之中而又经意,故得『似与不似』的意趣。他画的菜、瓶花、松树、梅花、紫藤等等,都具有这种特点。
陈振濂:谈到钱大礼先生的书画创作,我以为他基本上还是文人心态的、以轻松自如的立场来对待书画艺术的——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海上书画界与近来杭州书画界的主流形态。他强调诗书画印的综合;强调文人气与数卷气的倡扬;当然,在同样的文人心态遂背影映照下,钱大礼先生仍有他自己的着力点。比如蔬果小品,即是他不同于时人的一个精神凝聚点。此外,借助于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钱先生的笔墨功夫,亦不同于浙江其他几位老辈画家,他不同于
吴茀之先生与
诸乐三先生,也不同于稍后的
陆抑非。在当下的浙江画坛,他属于笔墨功夫由特点但却还未达到颠峰状态的——比如
吴茀之先生的水墨淋漓,比如
陆抑非先生的工细与写意兼长……钱先生的蔬果画,已有极好的成果,如果能静心钻研,深入推进,则可望会有更大成功。
欧阳希君:钱老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人生阅历、生活经验、艺术积累,以及身体康健、思维的成熟度,都已达到了相当的境地。他与其四位西泠印社老社员
陈仲芳、
郁重今、
林乾良、
丁茂鲁一起创办“五老峰会”以来,每月一聚,论印弄墨、品茗把盏、赏花聊天,每次都会写生留下作品,且为精品。现在各地博物馆也纷纷收藏艺术价值高的艺术作品。浙江博物馆就收藏他十一幅作品。他创作每幅画都有精品意识,不把一般的画流入市场,对作品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对喜爱他画作、投资他画作的人负责。故他的画很有投资前景。蔬果小品画逸笔妙草,雅怡神韵,最具特点。
创作特点
钱大礼作画,颇得闲笔生逸之趣。闲笔,正如陈白阳所说,是自由自在而又从容地落笔。大礼画花卉如此,画山水亦如此。大礼作画,很是爽利,有时泼辣,有时大刀阔斧。
书法篆刻大气磅礴,也很精妙,山水画性情幽远、花卉蔬果风韵高雅,。7岁起由三叔父钱瘦铁(上海书画家)抚养,跟着叔父学习金石书画,也非常幸运地得到多位艺术和文坛名家的指点,比如
郭沫若、
刘海粟、唐云等。年轻时以篆刻山水花鸟画居多,中年后蔬果小品画才多起来。在画界,画蔬果的画家较少,蔬果小品画就成为了他的特色。
创作蔬果要用心,他非常喜欢吃蔬果,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入画,是用一种轻松自如的心神来创作画,画的是真感情。蔬果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要从寻常之物中见出非同寻常来对创作功底要求很高。人们不是说艺术高雅嘛,不懂得怎么欣赏,那我就将艺术日常生活化,让人们从熟悉的事物,切实地去感受艺术,雅俗共赏。其实“万物静观皆有得”,日常生活艺术化后,四时之蔬果就犹如四时之山水一样博大、丰富,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