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清时期,
兵器多为铁制。为了满足军队训练和作战的需要,官府组织铁匠成立了打造兵刃和铁器的工匠营(相当于现代的兵工厂),俗称铁匠营。它的工作性质和军队不一样,有师傅有徒弟,技术要求高,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可以带家眷。到了近现代,
冷兵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铁匠营也就不再打造兵刃、不再为军队服务而成了村落,铁匠营也就成了地名。
在
北京市
丰台区境内,以铁匠营命名的地名就有6个,它们分别是:铁匠营、
东铁匠营、西铁匠营、南铁匠营、北铁匠营和小铁匠营,成了铁匠营的扎堆之地。
弓匠、铁匠、鞍匠、盔匠、铜匠被称为京旗五匠,其机构编制和匠役技能均有具体要求,五匠的人数依次为弓匠1118名、铁匠1113名、鞍匠447名、盔匠222名、铜匠23名。雍正八年还曾下有谕旨,命五匠“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
先说
铁匠营吧,它位于
丰台区西南部的
王佐乡。它原属良乡县,1958年划归丰台区,共有居民103户。明清时即为官府打造兵刃和铁器的铁匠大作坊,以此取为村名,当地人又管它叫铁营。村民大部分以农业为生,知道祖辈是铁匠的已经不多了。
6个铁匠营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名气最响的要数东铁匠营。它位于丰台区东北部,方庄小区的西南,有居民860户。东铁匠营也是明、清时为皇帝打造兵刃和铁器的地方。因其在丰台区王佐乡铁匠营的东边,故名东铁匠营。民国时期这里已成了荒野坟茔,铁匠作坊都已荡然无存,只有几户看坟的人家和外地逃荒来的农民。主要坟地有贾家坟、于家坟、三亲家坟、毛家坟、谭家坟等。除坟茔外,还有一些当年为清朝皇室烧砖的窑户,其中有南窑、三盛窑、燕家窑、刘家窑等。解放后坟、窑全部迁移或拆除。南窑、刘家窑、毛家坟、三亲家坟等已成为地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东铁匠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位于这里的东铁匠营新兴贸易街市场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职工自立市场;由
首都个体劳动者集资建成的光彩体育馆坐落在东铁匠营的西侧;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公司、同仁堂制药二厂和赵公口长途客运站等著名企业给东铁匠营增大了知名度。
作为村名最早叫响的铁匠营是西铁匠营。它位于
丰台区南苑乡的西北角,
菜户营立交桥的东南边,有居民110户。这个打造兵器的场所明代时就已成村,人称铁匠营。为区别东铁匠营,1949年以后才改称西铁匠营。该村居民对先辈打铁的手艺已经完全陌生了,却对引种国内外的名特优新蔬菜情有独钟。该村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引进栽培国外品种的蔬菜,成为丰台区的特菜生产基地,是丰台区比较富裕的村子。
小铁匠营虽然冠名为小,但它的人口和户数却不小,有居民304户。它在历史上并不是为官府打造兵刃和铁器的地方,只是由于该居民区的住户多数是从东铁匠营搬迁来的,故名小铁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