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境内,是汉朝时期的古遗址。
历史沿革
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新建县铁河垦殖场南面的陶家山有一与历史记载大体相符的长方形城址,另外还发现舒家山土城在铁河垦殖场偏西约1千米的地方有一墓园。
1985年,将此处城址及墓园命名为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
2011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5年,考古工作者已完成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墓园、3座祔葬墓、主墓藏阁和1座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正在进行海昏侯墓主椁室的清理工作。
遗址特点
综述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墩墩山上。海昏侯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平面呈梯形,陵园垣墙长约868米。以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周边有祠堂、寝殿、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通过对周边的考古调查、勘探,考古人员发现了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贵族和贫民墓葬区,以及面积达3.6平方千米的汉代紫金城遗址。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考古专家基本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汉代紫金城遗址为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组成的体系完整的海昏侯国聚落遗址,整个遗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千米。
紫金城城址
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候国古城都域遗址,域平面呈近长方形(东南部内凹),由内小城与外大城组成,四周的防御体系由城墙与护城河(壕)组成。外(大)城整体路呈方形(东南部内凹),南北最长约2062米,东西最宽约1934米,城墙总长约7516米,均为双重墙体,城墙利用自然地势人工堆筑而或,呈垄状堆积,直接修筑于原地表之上,未见基槽,具有“大随自然、小有规则”的建造方式,经考古勘探确定,城墙外有护城壕沟,分东城墙壕沟和南城墙壕沟两处。内(小)城位于外(大)城东墙城内侧,东西最长约403米,南北最宽约345米,面积约139761平方米,平面呈近长方形,由东城和西城如西城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东城呈南北向长方形,城墙有口缺5处,东城墙与外(大)城东墙部分体墙共用,西城平面大致呈梯形,城墙有缺口4处,西城东墙与东城西墙共用。结合布局判断,东城应修筑较早,西城附于东城而建,修建时代可能较东城晚,在东城的北城墙、西城墙、南城墙外侧分布有三段护城河,在西城的北城墙、西城墙、南城墙外侧有环绕墙体分布的护城河,经堪探,紫金城城址共发现城墙墙体缺口47处,推测城墙四周均有城门。城址内初探发现遗迹现象560外,房弃年代不晚于魏晋时期。其余体状况有待进一步考古研究确认。
铁河古墓群
铁河古墓西部墓群位于紫金城城址西侧,分布在面积约3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已发现的20个墓葬区中,包括不同等级的墓葬区,墩墩墓、花骨墩、祠堂岗为三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其外围的邹家墩、双墩岬、北头岗(北娘山)、太山区(龙坑)、扁山区(狗卵地)、台盘子、松树山(先发山)、联合场轿(子山)、戴家山、杨家山、老基后山、五房山、岭上(岭山)、赤岸山(夹山谷)等为贵族墓地。其余为平民墓地。其中墩墩墓考古发掘,发现由墓园园墙围合,内有主墓、陪葬坑、寝殿等墓园建筑组成,是考古已发现的最完整的西汉列候墓葬,考古发掘研究证明,墓园中的一号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候刘贺墓。墓园为梯形,南北宽约141~186米、东西长约233~248米,共占地约4.6万平方米。墓园内由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一条外藏坑和园墙、北、东门及其门阙、寝、祠堂及园寺吏舍等构成。园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有的祔葬墓前建有祠堂。侯墓和夫人两主墓同茔异穴,占据了墓园最高、中心的位置,两墓共用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高台。其礼制性建筑由东西厢房、寝宫和祠堂组成,侯墓由墓葬本体及其西侧的一个外藏真车马坑组成,车马坑内出土高等级安车5辆,马20匹,侯墓本体规模宏大,上有高达约7米的覆斗形封土,下有坐北朝南的甲字形墓穴,墓穴内有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方形木构椁室,从整体看,其结构呈居室化倾向,属于西汉中晚期采用“汉制”埋葬的列侯埋葬。
南部墓群位于紫金城城址东南部,同样包括不同等级的墓葬区。苏家山墓园为后代海昏侯的墓园。万家山、竹子山为贵族墓地。另有大鼓山、柯家山、帅家岗、罗城山、郭家山等墓地,需待进一步勘探确定墓葬类型。其中,苏家山墓群位于城址东南端的一处独立岗地上,岗地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高约30米,面约60000平方米,墓群四周依山势建有墓园墙,岗地周围有人工开挖的水沟环统,形如护城河,墓园墙体为夯土筑成,顶部宽1~6米,底部宽12~20米,局部高约8米以上。经考古的勘探,共发现遗迹51处,其中大、小墓葬46座。
文物遗存
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包括竹简木椟、车马、乐器、铸币、青铜器、兵器、漆器等。
保护开发
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9月,实现高标准开园开放。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展示遗址及出土文物为核心,全面、准确、多渠道地展示了遗产价值,突出了“保护、展示、休憩”三大功能,涵盖遗址保护范围6.06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5.57平方千米及建设控制地带外的配套服务功能区,总面积约12.03平方千米,划分为入口功能区、遗址博物馆区、墓葬展示区、紫金城展示区、考古预留待定区、历史体验与生态休闲区等6大功能区。已建成“一馆(遗址博物馆)、一心(游客中心及配套设施)、一园(刘贺墓园保护展示)、一道(紫金大道、游步道)”等遗址公园建设项目,遗址博物馆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金色海昏”陈列展入选国家文物局“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和江西省博物馆2020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历史文化
海昏侯
刘贺(前92年~前59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汉后元元年(前88年),刘髆薨,刘贺继父位成为昌邑王。汉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无子,大将军霍光等人迎立时年19岁的刘贺继位。不久,霍光以其不堪重任为由发动政变,废黜刘贺,并送他回到封地昌邑,削去其王号,监视其行动。汉元康三年(前63年),刘贺被改封为海昏侯,送至江西豫章建城,食邑四千户。后被扬州刺史柯某上报宣帝,说刘贺想做“豫章王”,于是又被削去三千户封邑。汉五凤二年(前59年),刘贺去世,汉朝廷废除海昏侯国。直到汉黄龙元年(前49年),刘贺的另一个儿子刘代宗,被汉元帝重新封为海昏侯,即海昏釐侯。侯位世代相传,传至刘会邑,恰逢王莽篡权,海昏侯国被废除。之后刘秀兴复汉室,史称东汉,刘会邑被复封为海昏侯。班固在《汉书》中证实了海昏侯国的存在,并至少跨越了四代。汉永远十六年(104年),海昏侯国一分为二,被建昌、海昏二县取代。
研究价值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是中国考古已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西汉侯国历史最独特的大遗址。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15年,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考古项目获得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田野考古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等中国考古四大奖项。
2019年,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考古项目被授予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奖·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
2021年,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年11月,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境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路程约49.8千米,用时约57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21: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