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镇,隶属于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地处岚皋县西北部,东接
佐龙镇,南连
民主镇,西邻
堰门镇,北接
大道河镇,东北与
汉滨区新坝镇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8千米,总面积88.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84.2平方千米,占95.2%;水域4.2平方千米,占4.8%。
历史沿革
因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原名铁炉坝而得名。
清代属砖坪厅西乡铁炉坝保。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为西区铁炉坝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尚和乡五保。
1949年12月,设大道河区(后改为明珠区)铁炉乡。
1958年9月,属长春公社铁炉管理区。
1966年9月,改为红旗公社。
1972年,复称铁炉公社。
1984年9月,改为铁炉乡,属民主区管辖。
1996年11月,撤区并乡,将原民主区庙坝乡、大道镇江南片并于铁炉乡。
2011年7月,改设为铁炉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岚皋县铁炉镇,并入
民主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辖柳林、红星、兰加坝、先进、新风、永红、光荣、庙坝8个行政村。
截至2014年10月,铁炉镇下辖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先进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铁炉镇地处岚皋县西北部,东接
佐龙镇,南连
民主镇,西邻
堰门镇,北接
大道河镇,东北与
汉滨区新坝镇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8千米,总面积88.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84.2平方千米,占95.2%;水域4.2平方千米,占4.8%。
地形地貌
铁炉镇地处秦巴山脉中麓,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点药尖山顶,海拔1730米;最低点瀛湖,海拔331米。
气候特征
铁炉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8℃,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35℃。生长期年平均270天,无霜期年平均2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60小时,年总辐射110.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36.7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532.7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596.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
水系水文
铁炉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大道河由南而北注入汉江,境内流长8千米。
自然资源
铁炉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钒、铜、石英、磷、铁等。其中煤炭储量1亿立方米,钒矿储量为50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光荣、庙坝、先进、兰加坝、柳林等5村。
自然灾害
铁炉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冰雹、风灾、雷击等。洪涝平均每三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0年7月18日,降雨量约230毫米,涉及本镇8个村,造成房屋倒塌459户1377间,直接经济损失9000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辖区总人口976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84人,城镇化率11.1%。总人口中,男性5476人,占56.1%;女性4284人,占43.9%;14岁以下1161人,占11.9%;15—64岁7423人,占76%;65岁以上1176人,占12.1%。2011年,铁炉镇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铁炉镇财政总收入1033万元,比上年增长38%。人均财政收入1102元,比上年增长40%。
2011年,铁炉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948元。
第一产业
2011年,铁炉镇农业总产值7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4%。
铁炉镇粮食作物以玉米、薯类为主。2011年,铁炉镇粮食生产3249吨,其中玉米1159吨,薯类1623吨。
铁炉镇主要经济作物是魔芋。2011年,铁炉镇魔芋种植面积2815万亩,产量2801吨。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累计造林1.5万亩,其中防护林1.2万亩,经济林3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8.8万株,林木覆盖率11%,活立木蓄积量1.2万立方米。
铁炉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铁炉镇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9188只,年末存栏4870只;家禽饲养量16万羽,上市家禽5.7万羽。2011年,铁炉镇生产肉类1166吨,其中猪肉927吨,羊肉74吨;禽蛋181吨;畜牧业总产值39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2%。
第二产业
2011年,铁炉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7.2%。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商业网点243个,职工328人。2011年,铁炉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874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8%。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邮政服务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7千米,乡村通邮率100%,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85份(册),业务收入25万元。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50户;移动电话用户3200户,宽带接入用户11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1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交通运输
铁炉镇境内岚大路穿越全境,村村通水泥路,总长度75千米。2010年,铁炉镇建成铁炉镇客运站。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8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3.2米;镇区桥梁1座,总长度15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个;各类图书室8个,藏书3万余册。
2001年12月,铁炉镇建成乡广播电视站。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215户,入户率89%。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5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1所,在校生311人,专任教师3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铁炉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11张;固定资产总值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名,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铁炉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923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有体育场2个。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社会保障
2011年,铁炉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户,人数42人,支出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8%,月人均212元,比上年增长7.6%;医疗救助17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11人次,共支出45.5万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3户,人数1273人,支出1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月人均97元,比上年增长1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敬老院1家,床位170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68人。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个,铺设干线水管6580千米,年生活用水3.8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2吨。
截至2011年末,铁炉镇镇区有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7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供电可靠率99%。
历史文化
祝家祠堂
位于岚皋县铁炉乡先进村三组,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祠堂后面祝家祖坟墓碑记载,清乾隆年间祝家从湖北武昌老屋上陕西有一分支居住铁炉坝,后来繁衍生息逐步发展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祝氏家族为了共同祭祀祖先,于是集资修建了这个祠堂。
祝家祠堂建筑为砖木石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高大坚固、美丽壮观。房屋一进两重,四合天井,共计十六间。后重五间,供奉祖先牌位;前重五间,接待祭祀宾客;左右两边各有厢房三间,用来保管物品。大门由石料做成,门头刻写“祝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前蹲放一对石头狮子。房檐四周雕绘各种图案:前瞻为“二十四孝”和“八仙过海”,后瞻是“三国演义”,左边有“封神榜”,右边是“红楼梦”,神仙英雄、金童玉女、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室内室外门窗和石墩木柱上都是雕龙画凤、刻花绣草,千姿百态、古色古香,煞是好看。图案工艺精巧,种类繁多;但所有图案中唯独没有《水浒》书上的内容,原因是《水浒》中有“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祠堂内立有两块石碑,一块名为“永垂不朽”,另一块名为“贻厥子孙”。石碑上分别记载了祝家“置产建祠”功德和“家规家法”条例。两块石碑均完好无损。
民国时期,铁炉坝祝家出了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叫祝应修,外号祝献廷,当过岚皋县旧政府的文教局长。他比较开明,重教兴学,民国五年在祝家祠堂创办女子私塾学校,招收祝家及其他人家女子上学,有学生三十多人,聘请堰门乡曹四先生为教师,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停办。解放后,1958年大跃进时期,铁炉成立
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铁炉小学校舍被炼钢铁民工占用,随将学校迁入祝家祠堂,并更名为“岚皋县红旗小学”,1968年学校迁回原址又恢复铁炉小学名称,至今祠堂大门头顶“岚皋县红旗小学”名字和大门两边的毛主席语录以及歌颂毛主席的大幅标语字迹清楚醒目,保存完好。
祝家祠堂记载了当地历史文化变迁和乡土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它虽曾经战乱和“文革”破坏,损失较为严重,但主体建筑还在,许多残迹遗物尚存,仍然古风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