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保障tielu gongcheng baozhangrailway engineer supports战时为保障军队用铁路输送人员、装备和作战物资,以及为配合军事行动所采取的铁路抢修、抢建、改建、扩建和遮断等工程措施的总称。
发展历史
铁路的出现为军队的机动和后勤保障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运输方式,因此,它很快地成为战争中破坏与反破坏的重要目标。从19世纪40年代起,
欧洲有的国家便将毁坏铁路作为制敌手段,铁路的防护和修复随之被重视起来。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中,交战双方对铁路都进行了较大的破坏和有组织的修复。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铁路工程保障的规模也相应增大,保障手段日趋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在地面采取多种手段破坏铁路外,还广泛地使用飞机轰炸,铁路破坏量猛增,各主要参战国抢修、抢建、改建的铁路以万公里计。铁路上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些战役及以后的一些局部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中国,自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到解放战争初期的历次革命战争中,革命的军民曾多次采取了破袭铁路的方法,给敌军行动造成困难。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铁路工程保障开始转入大规模的铁路抢修。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和广大铁路员工紧密配合进攻部队作战,前进抢修铁路,直至修复中国大陆的全部铁路干线,保障了军事运输,对取得战争胜利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都起了重大作用。在朝鲜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和朝鲜军民一道,面对侵朝美军对铁路的严重轰炸破坏进行了激烈的反轰炸斗争,昼夜抢修铁路,有力地保障了前线供应。
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围绕铁路的断与通所形成的斗争更加激烈、复杂和持久,对铁路工程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实施铁路工程保障,要在统一指挥下,与铁路防护、运输密切配合,共同保障前线作战。一切工程作业都应预有准备,把一些预先能做的工作完成在现场实施作业之前,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依靠熟练的技术、先进的装备和合理的作业方法,达成快速作业。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铁路区段和铁路枢纽、长大桥梁、隧道等重点目标,并随着敌情和战场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使用保障力量。对铁路建筑物、人员和装备采取伪装、隐蔽、分散等措施,力求减少损失。对主要铁路区段和重点目标,以军队专业队伍为骨干实施保障;一般铁路区段和目标,动员广大铁路员工和人民群众予以保障。
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研制了性能好、效率高的铁路技术装备和器材;许多国家重视平战结合做好铁路战备工作,平时新建铁路充分考虑战时的需要;有些国家注意保留铁路工程保障骨干力量,以便战时能迅速扩充。这些措施将使未来战争中的铁路工程保障得到加强。
工程保障
战时为保障军事运输和配合军事行动而在铁路线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抢修被破坏的铁路(见铁路抢修),改建、扩建已有的铁路,修建新的铁路(见铁路抢建),破坏暂时放弃的铁路(见铁路遮断)等。 组织实施 战时铁路军事运输既重要,又易受到攻击和破坏,而且修复的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围绕铁路的断与通所形成的斗争更加激烈、持久,因而对铁路工程保障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①铁路工程保障要在统一指挥下,与铁路防护、铁路运输密切配合,共同保障作战需要;②一切工程作业尽可能做到预有准备,预先做好工程设计和计划方案,预先准备作业装备和器材,把一切预先能做的工作都完成在正式作业之前,以争取主动;③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依靠熟练的技术、先进的装备和合理的作业方法,进行快速作业;④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铁路区段和铁路枢纽、长大桥梁、隧道等重点目标工程任务的完成,并随着敌情和战场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使用保障力量;⑤对铁路建筑物和人员、装备、器材采取伪装、隐蔽、分散等措施,力求减少损失;⑥对主要铁路区段和重点目标,以军队专业队伍为骨干实施保障,一般铁路区段和目标则动员广大铁路员工和人民群众予以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路工程保障,一般是在军区司令员领导下,由能够统一指挥铁路和其他交通运输部门的防护、抢修、运输3种力量的军运指挥机关组织实施。组织实施铁路工程保障的程序通常是:根据铁路网的分布和军事运输的需要,明确铁路工程保障的重点,制定铁路工程保障方案,部署保障力量;组织铁路侦察,着重查明铁路状况和沿线可以用于铁路工程保障的资源情况;听取担负铁路工程保障任务的部队、铁路工程部门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建议;制定具体铁路工程保障计划,下达铁路工程保障指示;组织防护、抢修、运输部门之间的协同;组织铁路工程器材的储备和供应工作;检查部队和铁路工程队等完成任务的情况,并按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好任务、兵力、器材的调整工作;掌握铁路工程预备队,适时机动兵力和器材。
简史 1825年铁路的出现,为军队的机动和后勤保障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运输方式,因此,它很快成为战争中破坏与反破坏的重要目标。19世纪40年代,欧洲有的国家便将毁坏铁路作为制敌手段。在1859年意大利和法国对奥地利的战争中,双方不仅互相破坏对方的铁路,而且也重视修复己方的铁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军的铁道兵和德军的铁道工兵,都大量地进行了铁路遮断、铁路抢修和铁路抢建,并开始在铁路上使用延期地雷等爆炸性障碍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除在地面采取多种手段破坏铁路外,还使用飞机轰炸铁路,致使铁路破坏量猛增。当时苏联、德国等主要参战国抢修、抢建和改建的铁路以万千米计。
在中国,1900年
义和团抗击
八国联军入侵时,首次破坏了
天津至
北京的铁路和通信线路。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
京汉铁路工人和起义士兵用拆毁铁路的办法阻止清军调动和增援。1926年北伐战争中,铁路工人组成铁路破坏队,积极破坏敌后的铁路,配合北伐军作战。
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以破坏铁路的手段断敌交通。抗日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曾多次破袭敌后铁路,仅在1940年8~12月反击日军扫荡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就破坏了敌占铁路470千米。
解放战争初期的1947年1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迟滞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破袭陇海铁路,一次就破坏了150余千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铁路工程保障便转为大规模的铁路抢修。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广大铁路员工,紧密配合野战军的进攻,前进抢修铁路,先后修复铁路干线15条,对保障当时的军事运输和战后恢复国民经济,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在
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先是前进抢修,修复铁路900多千米,随后又和
朝鲜军民一道进行了激烈的反轰炸斗争。同时,还抢建铁路129千米,改善了后方军事运输的条件。
展望 铁路在未来战争中仍是重要的军事运输工具。军事技术和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交战双方对铁路的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更加激烈复杂,给铁路工程保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导弹核武器和其他新技术兵器的发展,将使铁路的破坏量增大,其修复量和作业难度也必然增加;军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机动速度的加快,要求对铁路的破坏和修复要更加快速。铁路电气化和磁浮铁路的发展,要求遂行铁路工程保障任务的部队和铁路员工,必须掌握新的技术和拥有新的装备。因此,一些国家将更加重视铁路的平战结合工作,如在平时做好铁路战备工作,新建铁路充分考虑战时的需要;采取各种组织措施保留铁路工程保障的骨干力量,并提高其技术和装备水平,以便战时应用和扩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研制性能好、效率高的铁路技术装备和器材,以提高战时铁路工程保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