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盂镇,隶属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位于
潮阳城区中部,地处练江中游北岸、北港运河下游,东临和平镇,西接贵屿镇,南与
潮南区中心城区峡山街道隔练江相望,北连谷饶镇。铜盂镇镇域面积42.4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铜盂镇人口128386人。
历史沿革
古属兴仁乡。
明、清至民国初分属举练、贵山两都。
民国十年(1921年),属第六区。
1952年,称潮阳县第七区。
1956年,分为和练、中练两乡。
1957年,两乡合并称铜盂乡。
1958年,与谷饶并乡成立红锋公社。
1959年,从红锋公社析出,成立铜盂公社。
1983年12月,改称铜盂区。
1986年11月,改为铜盂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铜盂镇辖铜钵盂、胜前、溪西3个居民委员会,华岐、草尾、河陇、溪边、深玲、新桥、集星、光星、岐美、宅美、屿南、屿北、玉窖、双岐、潮港、风田、凤壶、市上、新岐、溪东、肖渡、桶盘、树香、李仙、洋美25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1年10月,铜盂镇辖3个社区、2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环南路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盂镇地处练江中游北岸,北港运河下游 ,潮阳区中部,东邻和平、西胪镇,南与潮南区峡山街道、司马浦镇隔江相望,西与贵屿镇为邻,北接谷饶镇。铜盂镇行政区域面积42.40平方千米。
气候
人口
2011年,辖区总人口127665人。其中,非. 农业人口6973人,农业人口120692人。旅居全国各地4万多人,旅外侨胞和旅港澳台胞6万多人,是潮阳区重点侨乡之一。
截至2017年末,铜盂镇常住人口134012人,城镇建成区人口25372人。
截至2018年末,铜盂镇户籍人口141834人。
截至2019年末,铜盂镇户籍人口14247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铜盂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377元。
2011年,铜盂镇工商各税收入1452万元。
2011年,铜盂镇商业外贸2011年,外贸出口1680万美元。
2011年,铜盂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3 亿元。
2019年末,铜盂镇有工业企业59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4个。
农业
2011年,铜盂镇耕地面积2.39万亩,山林面积9167田。201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5亿元,播种面积4.95万亩,总产量2.15万吨。薯类种植面积1.2万亩,建成养殖场8个和4686亩生态公益林。
工业
铜盂镇文具办公用品和纺织服装为两大支柱产业。
2011年,铜盂镇规模上工业企业15家,其中驰名商标企业1家,省著名商标企业2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33亿元。
交通运输
2011年,铜盂镇237省道、草南线县道、铜贵公路穿境而过, 镇内北港路、新兴路、环南路等镇道先后建成。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铜盂镇有中学5所,小学28所,中小学在校生1.97万人,高中在校生242人,教职工933人。33所中小学均安装监控设备。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铜盂镇有卫生院1所,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3.5平方米,主体为五层综合大楼。院内设有急诊、住院部、中药房、西药房、中西医门诊、妇产科、放射科、检验室、B超室、皮肤科等主要科室,配备防疫组、妇幼组从事预防保健工作。拥有主要医疗设备以及普通的外科手术器械等设备一批,设置病床32张。各村(社区)均设有卫生站共16处。
社会保障
2011年,下拨低保金450多万元,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共落实住房改建20户,发放帮扶金30万元。全镇共有11.6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
基础设施
广播电视
1992年建成有线电视站。2011年末,电视讯号覆盖全镇28个村(社区)。
水利
铜盂镇辖区内有小II型水库4座、塘堰6个,正常库容118 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100亩。1994年制定全镇改水治氟规划,至2002年完成13个高氟村(社区)改水任务,其他各村(社区)也基本饮用上自来水。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该地昔有土尾潭, 状似钵盂,称铜钵盂村镇以此得名。
文物古迹
铜盂镇拥有由潮人高僧释大颠率门人玄应、智高等创建的千年古刹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山寺;集嵌瓷、泥塑、彩绘、金漆木雕、石雕等装饰工艺的潮汕民间艺术殿。
堂明安里:中国电影先驱者、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蔡楚生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地方蔡楚生故居,该故居已被批准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汕头市第二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铜盂孤山基彝群属晋代古墓葬,1980年发掘孤山墓葬字迹,东晋隆安元年(397年)晋墓陪葬品,还有在坟墓内发掘出土古文物青瓷羊一只,鸡首壶一个,陶盂、陶罐等陪葬品。经专家鉴定,以上各陪葬品属东晋时期的制品。
风景名胜
灵山护国禅寺
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小北山麓(地名塔口山、幽岭)的灵山护国禅寺,离东南面市区约25千米,由高僧释大颠(732—824)创自唐朝,兴废交替,于1981年以来不断修葺、扩建。是国务院1983年4月9日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粤东礼佛、旅游的重点古刹。历经二十载太平盛世,不断修葺、重建、扩建,这“九龙环绕,狮象对峙”的千年名刹,总建筑面积约5千平方米。
灵山护国禅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由潮人高僧、禅宗南派惠能嫡传第3代弟子释大颠率门人玄应、智高等创建。
1966年起“文革”浩劫,同年7月灵山寺释又成法师等20余位僧人被逐,寺被改为农场,佛像、经书、书画等贵重文物,全被焚毁。
随着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而“文革”十年结束,故在1979年春,以释又成(1916-1987年)、释定根(1915-2003)为首僧众,在有关部门批准下,发动海内外善信乐捐,自1981年4月起制订全面重修规划,在恢复古建基础上,分期修葺。1982年修复大雄宝殿。1984年末开始修葺、重建灵山八景。
外山门石牌坊,坊高8米,宽6米,四柱三门。
新的内山门(即大山门)。1999年春兴工,2000年6月告竣。高约4米,建筑面积100余平方米。有4支高大的石龙柱,造型威武。墙上有2幅龙喷水浮雕石刻,和一批花草图案石雕。大门上方,悬挂赵朴初所书“灵山寺”。下方嵌着石匾:“灵山护国禅寺”。
观音厅,也是天王殿。门匾石刻:“灵山。大清康熙丙戌(1706年)春重兴,住山比丘信如立”。内挂木匾“妙相庄严”启功书;木刻联系今方丈释心印所书。正中供奉观音菩萨像,又供弥勒佛、韦驮像,两侧所供泥塑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1982年重修,1991年7月至12月改建为重檐四溜水之结构,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供奉泥塑三如来,
念佛堂,位于大雄宝殿之西北侧、面积约150平方米,墙嵌石刻云:“深圳市郑世进先生。念佛堂全座由郑先生发心捐资人民币柒拾万元敬建。于兹善举,功德无量。1998年春吉立。”
观音阁,位于念佛堂旁,面积约150平方米。观音阁全座由陈先生、姚女士夫妇,发心捐资人民币柒拾贰万元敬建。1998年春吉立。
功德堂,位于观音阁毗邻,二层楼,约150平方米。本功德堂全由张先生兄弟5人及黄先生发心敬建。1998年春吉立。
主轴东南侧是通廊。上端一楼,楼下为“信兰厅”,楼顶为僧舍,下端设会客厅。廊中间长墙上,嵌有古代《敕赐灵山开善禅院之记》等碑刻大小9通。从通廊中间进之,是大斋堂,堂内有梯可上楼顶僧舍和方丈厅。
通廊的外侧,是般若苑,内从南到北为白石槽、祝圣碑、开善藏、写经台。般若苑前是大阔埕,东侧是素菜馆。
千佛宝塔位于寺院北面约200米山上,是方丈释定根倡建,由海内外善信乐捐100余万元,于1990年春动工,1991年9月建成,12月25日举行落成庆典的。这千佛宝塔,是福建惠安县石雕厂承建,为潮汕首座,高17米,共7层,下三层安放石佛像千尊,内有石级可登塔顶。“千佛宝塔”额刻系赵朴初会长墨宝。塔前一对石狮,石柱栏杆,石级为径,下筑一亭。
自古以来,该地有“灵山八景”,1984年末复修,后又重修或重建。
著名人物
洪圭:唐贞元十二年(785年),工部尚书洪圭(号大丁,原籍福建莆田人)谪潮阳州刺史。旋落籍潮阳,位于旧县治临昆附近之岐北乡建洪氏村。募夫垦荒造田,凿壬屿溪,修桥筑路,拥有庄园、作坊多处,布及练江西岸和榕江出口,志载 “富甲郡县 ”。洪氏门下先后各舍田千亩为灵山寺产。孙洪奋虬辞官后在新治棉城后溪围营花园,并置红头船经商。
郭子彬是潮阳铜盂人,出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其兄早逝。郭子彬少年时只身奔赴上海谋生,由其弟在家继承父业行医并侍奉老母。郭子彬在上海经商取得成功后,于1915年和1918年与其表弟郑培之(潮阳金浦人)合作,先后投入巨资在上海创办大型的鸿裕纱厂和鸿章纺织染厂,崛起成为近代上海著名的实业家。 郭氏对上海和家乡的医疗、慈善事业,也多有捐助。
蔡东士:铜盂镇人,原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是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广东省学联主席,是改革开放后中山大学首届学生会主席。曾任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采编室副主任。1987年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出版文学作品集《寸草心》。
许德立,男,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生,广东汕头潮阳区铜盂镇人,汉族,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后,任汕头市委书记;1998年后,任副省长。
郭任远,广东潮阳县铜钵盂村(现属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家。我国第一个心理学院(复旦大学心理学院)的创建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起定居香港直至逝世。
蔡楚生:潮阳区铜盂镇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等。
许申,北宋人,又名许维之,号化州。生于今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祖籍福建。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应殿试,名列榜首,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后历任鄞县知县,韶州、吉州、柳州和建州的知州,广西提点刑狱。景祜二年(1035年)出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管江西、湖南诸路。任职期间,注重地方建设,兴辨公益事业,关心农业生产,深得士民敬仰。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许申上书陈法弊端,违背皇帝旨意,被撤去刑部郎中之职。后被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官终刑部郎中,被列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著有《高阳集》。
荣誉称号
2008年铜盂镇被省旅游局授予“旅游特色镇”
2019年,铜盂镇是主要指标居全国前1000位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