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不能按时(按照
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银行
破产清算或照事先约定的期限)、足额(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地进行
资产重组。
2、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
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呆账状态而面临风险的部分贷款。
4、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
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指
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
损失贷款及其利息。
特别是在
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
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多的
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国家
财务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由此而论,企业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重。
1.剥离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
信贷资产。国家对银行和企业的体制性欠账应拿出一块体制性资源作补偿,把贷款改为投资,就是把企业无法归还银行的贷款转为对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指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及社会稳定的大型企业拖欠的贷款。
2.
专业银行实行公司化。专业银行公司化,旨在建立产权明晰,责权分明 ,不受政府
行政干预,“自主经营,自
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
经营机制。坚持资金的
流动性、安全性和
盈利性原则,建立从体制到功能都符合商业原则的
国有商业银行。
3.构建国有企业集团,推进企业进行
资产重组。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生产力
规模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
企业组织形式。生产成规模,成本最低,效益最好,它不仅通过联合聚集起庞大的生产力,产生单个企业难以实现的组合效应,迅速满足现代规模经济的要求,同时它的组织方式又充分体现出商品经济灵活经营的要求。具备快速的高级发展形态,企业集团比其他任何组织形式发展都快,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都要大。
形成
规模经济效益、集约化生产的企业集团公司,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单个企业实施规模扩张,一是
企业重组,通过兼并和收购等形式。组成有实力的集团公司,而后者已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组建集团公司的主流。
政府对企业的
资产重组工作要进行强有力的领导和策划,通过合资、合作、嫁接等方式来重组和配置资源,达到资源的重新启动,重组的同时必须落实好银行的债权,以期达到盘活
信贷资产的目的。
4.强化银行信贷管理。
信贷资产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于每一笔贷款的
贷前调查、
贷时审查、
贷后检查,强化信贷管理必须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一是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行长负责制度、
审贷分离制度、
分级审批制度、离职审计制度,以此来减少经营风险。二是纠正重贷轻管现象,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
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新的不良信贷资产发生。
5.依法治贷。首先,从法律上保障商业银行的
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权益,杜绝政府对银行的
行政干预;其次,要支持银行依法催收贷款本息,在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对借企业改制之机逃避债务或有钱不还、暗地拍卖抵押物品等侵蚀银行资产的行为进行起诉,以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