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色粒肩天牛(学名:Apriona swainsoni)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钻蛀性
害虫。1995年被林业部确定为国内森林
植物检疫对象。
成虫:雄虫
体长28—33 mm,体宽9一11 mm;雌虫体长33—39 mm,体宽11一13 mm。黑褐色,全体密被锈色短绒毛,头、胸及
鞘翅基部颜色较深暗。头部额高胜于宽,中沟明显,直达后头后缘。雌虫
触角较体稍短,雄虫触角较体稍长;触角基瘤突出,各节生有稀疏的细短毛,但端部的4节毛极少;第四节以后各节外端角稍突出;最末1节渐尖锐。
前胸背板具有不规则的粗皱突起,前、后端横沟明显;两侧刺突发达,末端尖锐。鞘翅基1/4部分密布黑色光滑小颗粒,翅表散布许多不规则的白色细毛斑和排列不规则的细刻点。
前足基节外侧具有不明显的白色毛斑;
中胸侧板、
腹板和
腹部各节腹面(末节除外)两侧各有明显的白色细毛斑;翅端平切,缝角和缘角均具有小刺,缘角小刺短而较钝,缝角小
卵:长椭圆形,长径2.0—2.2 mm,短径0.5—0.6 mm;黄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扁圆筒形,黄白色。体长42—60 mm,宽12—15 mm。触角3节。
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长方形,其上密布棕色颗粒突起,中部两侧各有l斜向凹纹。幼虫胸、腹部两侧各有9个黄棕色椭圆形
气门。
蛹:纺锤形,体长35—42 mm,黄褐色。翅贴于腹面,达第二腹节;触角贴于体两侧,达后胸部,其端部弯曲。
在山东2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
越冬。4月上旬开始蛀食危害;5月上旬开始
化蛹,中旬为化蛹盛期,下旬为化蛹末期。成虫出现期始于6月上旬,6月中,下旬大量出现成虫。成虫寿命较长,达65—80天,因此,一直到9月中旬,在寄主树冠枝叶丛间仍可见到成虫。老熟幼虫化蛹时,头部朝上。蛹期21天。成虫羽化后,咬破堵塞羽化孔处的
愈伤组织,在21时以后钻出羽化孔,爬至树冠,取食新梢嫩皮进行补充营养。此虫不善飞翔,受到震动极易落地。雌虫多在21时以后于径粗7 cm以上的枝干上产卵。
产卵前,雌虫在树干下部爬行,寻找适宜树皮缝隙,先用口器将缝隙底部咬平,把臀部插入,排出草绿色糊状分泌物,作成“产卵槽”,然后将卵产于槽内,再用草绿色分泌物覆盖于卵上。卵期为12—14天。此虫一生可进行多次交尾,多次产卵。单雌产卵量为43—133粒。
初孵幼虫自韧皮部垂直蛀入边材,并将粪便排出,悬吊于皮部排粪孔处,在初孵幼虫蛀入5 mm深时,即沿枝干最外年轮的春材部分横向蛀食,不久又向内蛀食。第一年蛀入木质部深可达0.5—5.5 cm,蛀食木质部表面积为0.3—0.7 cm;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向内弯曲蛀食5—8 cm左右,当蛀至髓心附近后,转而向上蛀食8—15 cm,然后,再向外蛀食2.5—7.0 cm。蛀食木质部的表面积为18—46 cm,且粪便越来越粗。第三年4月上旬开始排出木丝,4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蛀食到韧皮部后,向外咬羽化孔,这时粪便很少排出树体外,全填塞在树皮下的蛀道内。幼虫在蛀道内来回活动,用粪便将蛀遭上端塞,下端咬些长木丝填实,做成长4.8—6 cm、宽1.7—2.4 cm蛹室化蛹。幼虫历期22个月,蛀食危害期长达13个月。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有许多丰富的通路可以帮助降解植物有毒次生化合物,包括外源性生物降解和代谢,萜类和聚酮代谢,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同时,锈色粒肩天牛比
桑天牛(A. germari)拥有更多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菌。结论是肠道菌群可能影响食草动物和宿主植物的共同进化。肠道细菌不仅可以促进营养关系,还可能在昆虫食性生态位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