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川堡
山西省大同市城堡
镇川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镇川口长城南2.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载,为嘉靖十八年(1539年)创筑,万历十年(1582年)砖包。堡城周“二里五分,高四丈一尺”。
历史背景
镇川堡始建于明代,是为防御目的而修建的。五堡为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和镇河堡,它们分布在大同府城西北50多里的长城沿线上,每堡相距25里。镇边堡东接阳高县,堡城周长1公里;镇川堡东接镇边堡十六墩,堡城周长也为1公里;宏赐堡东接镇川堡十九墩,堡城周长1.5公里;镇鲁堡东接宏赐堡十五墩;镇河堡东接镇鲁堡二十墩。在这里,可以尽览塞外风光,了解古代行军作战的知识。
保存现状
整体状况
此堡为分巡冀北道所辖北东路沿线军堡,构筑于长城南侧,位于方山东侧丘陵地带。据《三云筹俎考》载,此堡嘉靖十八年(1539年)土筑,万历十年(1582年)砖包。城周二里五分,城高四丈一尺,内驻守备1员,分守边墙二十里,边墩二十八座,火路墩三座。现存较为连贯的堡城城廓,关城只存南、北墙残段,堡城与关城门均无存,现存关城门外砖雕照壁一处。堡内建筑均无存,堡中现存“官井”一处,堡内有东西古街一条。
损毁情况
堡东墙有两处豁口,断开墙体36米,南墙消失73米,残存大部分地段残破不堪,西墙消失70多米。关城西墙无存,堡城及关城门均毁损无存。堡内建筑毁损无存。
毁损原因
自然因素——长期风沙雨雪侵蚀,导致片剥、脱落、坍塌、倾圮;长期风化、风蚀导致粉状脱落,形成大小不一的孔洞、凹槽、残面;长期雨淋,使夯土流失,冲成大小不等的雨水沟槽;冬季表层冰冻后春季消融,导致土质疏松絮化;地质灾害引起的开裂、松动,甚至坍塌;树木杂草根部侵入夯土内,导致夯土松动、开裂、脱落;表面生长斑菌或盐碱化,导致脱皮。
人为因素——据村民讲,堡中包砖包石均被阎锡山驻大同部队张三毛拆去,当做路沿石使用。堡中部分建筑毁于文革时期,部分建筑毁于解放前。
存在病害
树木植物生长在墙面及墙顶,破坏了墙体的内部结构,使夯土鼓胀、松动、开裂;鼠类在其上打洞;野兔在墙体外侧淤积土坡刨洞窟;墙顶面有凹坑;下雨时积水易渗入墙体;墙面上有细小昆虫洞;墙面生长斑菌,导致墙面脱皮、剥落。
详细描述
关堡墙体总体情况
墙体夯筑,包砖不存。堡城东西长320米,南北宽300米。北墙基本完整,但坍塌处较重,顶端多豁口。东墙夯筑质量好,下端夯层细密,夯土坚如岩石,北侧一段墙西壁陡直,中段表层多处被用炸药炸落。东墙有两处豁口,消失共36米。南墙有37米保存较好,73米消失,210米处于民居包围之中,保存较差。西墙南北两端各残存一段,北侧残长45米,南侧残长45米。堡城墙基宽4米—6米,顶宽0.5米—2米,残高1米—9米。北墙马面突出墙体7米,宽10米,高9米。西北角台突出墙体7米,宽10米,高9米。关城北墙残存142米,南墙残存84米,墙底残宽3米—5米,顶宽0.8米—1.5米,残高2米—6米。
平面格局情况:
构筑于方山东侧,西临御河支流河道。由东侧的堡城与西侧的关城组成,堡城坐东朝西,平面呈方形,四角均设角台。南北墙均设马面。西侧的关城与堡城西墙相连,形制较小,坐西朝东,平面呈方形。原开西门,现无存。关门外有照壁一座。堡外北侧有瞭望敌台一座,堡外东北开阔地有教场一处,现存点将台。沿关堡东西中轴设有街道,原关堡内寺庙等建筑林立,其平面格局无从考证。
主要历史设施情况:
此堡是北东路长城最坚实的堡城,民间有“铁打的镇川,纸糊的得胜之说”。城墙包石17层,包砖厚达5米。夯筑质量好。原堡中寺庙林立,衙署耸峙。城门高大,今均无存。只残存关门外照壁一处。现存照壁是近年来在原址上修复的。照壁为砖石结构,建筑精美。堡内现存“官井”一座,井用明砖砌,口径达2米,深达13米。
与最近墙体位置关系
北距镇川口长城相距3.2千米。
人口和居住情况
堡内居住人口约1600人。
修缮情况
有后期修缮加厚的痕迹。
与其它遗存的位置关系
西北与宏赐堡相距8.4千米,西南与镇虏堡相距14千米。
附属设施
无。
其它
在堡内采集到辽金瓷碗残片一件。
自然与人文环境
地质、地形地貌
本区地处山西省最北部。北部、西北部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凉城县毗邻。地形为东北部、西南部高,境内地势较平缓,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山脉主要有采凉山、马头山、雷公山、弥驼山等。堡构筑于方山东侧,西临御河支流河道,地势东高西低,堡外被筑墙时取土挖成壕沟,为黄土丘陵地貌。
气候
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冷热分季明显,日夜温差明显,区域差异明显。年均气温6.4℃,年均降雨量达395毫米,无霜期125天。
植被:
本区处于暖温带阔叶、落叶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区域。本遗存周围多为耕地,植被较差。
土壤
山地草甸土、黑钙土、洪积始成栗钙土、黄土状栗钙土。
动物
家畜、鼠类。
水文
境内北有涓子河、中部横贯东西的淤泥河、东部纵贯南北的饮马河、万泉河。全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山地多于盆地,年均降水量395毫米。堡西临御河支流河道。
居民状况
镇川堡村,人口1800人。
产业状况
农业、畜牧业。农作物以种植山药、莜麦、谷黍、豆类、胡麻等为主;畜牧业以养牛羊、养猪等牲畜为主。
交通状况
境内208国道、得大高速及一条省道纵贯区境。有村村通公路。
环境变化及主要环境问题:
村民的生产生活对堡墙体产生影响和破坏。
保护管理状况
保护机构:新荣区文化体育局
保护标志:无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未划定
保护档案: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19:52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保存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