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村
镇里
镇里村归属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管辖。地处鲁中泰山脚下,新泰市的西部,柴汶河的南岸,西邻一代圣人和圣柳下惠故里,南邻磁莱铁路,东邻京沪高速公路果都口,北邻柴汶河。
历史渊源
据考证,明朝洪武年间五十六世祖留福自山西洪洞县老槐树移民至镇里村,同时为我们带来了《先贤万子世系谱》的谱根,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镇里村万姓是新泰大户。
新泰人常言道:镇里万家,谷里范家。
镇里万家是万氏重要分支。(现天宝万家林村万姓是当年从镇里搬迁出去)。
万氏家谱
万氏家族,历史悠久。氏祖万章,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万氏,孟子门人万章。”万章,任姓,全名叫任万,字子章,被后世称作万章、万子章,公元前305年左右战国时期薛人,是孟子的重要门徒,也是儒学名著《孟子》的主要编纂者。
在史籍《纲鉴易知录》中记载:“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述仲尼之意,著孟子七篇。”在典籍《孟子·序》中也说:“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在战国时期周游列国,宣传儒家的仁爱治国之道和唐虞三代德政,希望各国能采纳它的主张,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魏、宋、滕、齐等诸侯国都没有接受他的游说,最后他离开了齐国,回到了家乡邹国,课徒讲学,他的门徒万章等,把他的言行主张记录编辑成《孟子》七篇,后来的韩子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著,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孟子的伟大思想、言行,能够传播并存至今,万章的功劳是巨大的。在万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亦称万氏正宗。
万氏自春秋战国至今世代繁衍,各分支遍布全国各地。为统一规范万氏辈份,不至紊乱。
《先贤万子世系谱》序中,将万氏自68世至96世(共29代)辈份详细排列:
68学、69庆、70金、71会、72广
73首、74基、75肇、76祖
77舒、78业、79顺、80叙
81典、82彝、83法、84则
85允、86孚、87亶、88展
89功、90绩、91质、92登
93引、94延、95融、96骏
方言文化
新泰市宫里镇镇里村方言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虽现代普通话的普及被普通话有所感化,但至今仍留部分方言。
镇里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冀鲁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种,细分的话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齐小区。
镇里方言与普通话频接近,在语言系统方面,具有北方方言的语音特点。
方言列举:
‘喃’=我;喃们=我们。方言:喃们镇里人是万氏后裔。普通话:我们镇里人是万氏后裔。
‘喝非’=喝水;方言:每天都应该要喝非。普通话:每天都应该要喝水。
‘非觉’=睡觉;晚上11点之前要非觉。普通话:晚上11点之前要睡觉。
【注】s音发f音,sh音发f音,shui jiao=fei jiao。
揍么里了=干什么去了,吃列么=吃了吗,背达=不行,洋车=自行车,洋火=火柴,果子=花生,
地蛋=土豆‘马铃薯’,乏列=困了,木接=没有
基础设施
镇里村自然条件优越,地处柴汶河南岸,土地肥沃平坦,民风淳朴,交通便利,是管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管网浇灌覆盖面100%村以种植:马铃薯(土豆)、白菜、玉米、小麦、大豆、花生为主。镇里村的马铃薯(土豆)在附近区域很有名气,被誉为“马铃薯万亩生产基地”。
交通道路
镇里村道路四通发达,在建国前后左右时期,村有‘护村河’及城墙维护全村安稳,全村共有3个村主要道:‘东门’‘南门’‘西门’,自建村至今主要以‘南门’为主道路。
村村通公路以‘金灵路’(金马—王灵),镇洪路(镇里—洪桥)为主。
乡村村貌
乡村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9 15:50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万氏家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