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
汉语词汇
长亭,汉语词汇。拼音:cháng tíng 释义: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释义
[road-side pavilion]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出处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例句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唐 杜牧 《题齐安城楼》诗:“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群音类选·<新水令>套曲》:“水程过了山程狭,短亭过了长亭罢,何日里结煞。”
朱彝尊 《送林佳玑还莆田》诗:“寒风江路兼山路,落日长亭更短亭。”
龚自珍 《摸鱼儿》词:“朝朝送客长亭岸,身似芦沟柳树。”参见“ 十里长亭 ”。
长亭历史
古时于道路隔十里设长亭,隔五里设短亭,供行旅停息。亦常用作饯别之所。
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任防御之责,相当于哨所,如《韩非子‧内储说上》:“吴起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
秦、汉时地方行政单位,如《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后来亭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9 18:00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