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原名长春
长江路经济开发区,于1998年4月28日成立,迄今已经走过了十年发展历程。创业初期为商贸开发区,2005年后,在优质高效完成阶段性发展任务的基础上,经
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了两次“
扩容”,从而实现了从
商贸开发区向
工业、
物流开发区的全面转变。
发展历程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原名长春长江路电脑科技商品经营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一条不凡之路。面对未来,站在
宽城区总体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开发区业已做出了清晰的规划研究,这份规划研究将对这片“产业高地”,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8年4月,长春长江路电脑科技商品经营开发区依托百年商埠
长江路,正式成立,区域面积0.076平方公里。
回顾10年历程,开发区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筹划创业阶段。从1998年4月建区到2000年10月交宽城区代管为止,开发区搭建了体制框架,理顺了各方关系,创办了
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奠定了IT产品流通区的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从2001年年初到2004年年末,建设了长江路商业步行街,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IT产品为主的商贸服务企业,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谋划扩区阶段。2005年至2006年间,吉林省两次批准开发区扩容,区域面积由起步初期的0.076平方公里,扩大到45.2平方公里,政策覆盖面延伸到了宽城区的站前、东广、南广、
新发、群英五个街道和
兰家镇、
奋进乡的部分区域。
扩区不但放大了省级开发区资源优势,也使开发区从原来以一条街的商贸为主,演变成了以工业、物流、商贸为主导。其中,9.2平方公里的“商贸板块”和36平方公里的“工业物流板块”,让开发区在整体上形成了“一区两园”的格局。
“二次创业”阶段。从2007年年初到2008年末,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在扩大区域面积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二次创业,建设发展重心由原来的商贸区转向了工业物流园区。
如今的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正在按照新出炉的规划研究成果所确定的目标,全力打造辐射全东北、影响东北亚的生活用品加工制造和集散中心。不久的将来,一个关联度高、互动性强、链条完整、集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将在这里形成。长春北部,将耸起一块新的产业高地。
总体思路
以打造长春现代服务业中心集聚区为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坚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集聚发展的理念,以优惠政策为支撑,活化经营业态、创新经营模式,把开发区逐步建设成为高度创新、高度和谐、高度开放、高度现代化的新区,并成为辐射东三省、影响东北亚的生活用品加工制造集散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承载地。
发展定位
工 业
突出错位竞争,坚持差异发展,以兰家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辐射东三省、影响东北亚的生活用品加工制造中心。
物流业
发挥区位优势,放大服务功能,依托东北亚物流园区,打造覆盖东三省、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基地。
发展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占据哈大经济带一级轴线核心节点,位于长吉图开放带动合作区主轴线上,地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前沿阵地,具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地缘优势,是新一轮发展的区域聚焦点和重要增长极。
投资政策优惠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区域,享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科技创新政策,以及吉林省省级开发区政策、吉林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政策、长春市对外开放各项优惠政策。同时,为鼓励和扶持外部投资,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将给予“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一些特殊优惠政策。
土地资源丰富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的工业物流园区是吉林省政府批准开发的重点区域,覆盖面积68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开发面积36平方公里,路网、水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已达到“七通一平”,具备各类投资项目所需条件。
交通方便快捷
长春宽城经济开发区距市区仅7公里,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也只有36公里,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同时,京哈铁路、长白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302国道穿区而过,区内路网与市内主要交通干线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资源优势明显
开发区地下水储量丰富,供水管网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两条10千伏的供电线路进入园区,建有装机容量6.6万伏高压变电所一座。电讯设施随道路建设同步进入园区。两台装机容量300兆瓦发电机组的热电厂可直接为园区提供热源。同时,作为长春市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宽城区拥有大批的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服务环境优良
开发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和领导。设有工商、国税、地税、财政、土地、公安等职能部门,实行
封闭式管理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规划构想
根据长春市新一轮规划,长春
长江路经济开发区加强区域整体空间的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城乡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至规划期末,在规划范围内形成“一轴、一心、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轴”:是指沿长农公路形成的以物流、工业以及配套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发展轴。依托
兰家工业园区、
长春新光复路市场和
东北亚物流园区等,规划建设长春现代物流中心、西北部综合商贸中心,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心”:是兰家镇区中心。加强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镇区服务功能,打造兰家镇综合服务中心。
“多组团”:是指兰家综合组团、商贸物流组团、伊通河滨水生活组团以及串湖滨水生活组团(概述图所示机车轨道产业组团、教育科研组团为
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组团)。
兰家工业园区
根据现时东北三省生活用品加工制造业相对落后,产品市场供需缺口较大,消费者相关需求不断增长的现状,在发展工业时,避开长春市发展比较成熟的汽车、玉米深加工等两大支柱产业,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小型便捷行走工业,同时发展具有长期生命力的服装鞋帽加工制造业、家具布艺加工制造业、家用电子制造业、休闲食品加工业。
打造
兰家工业园区主要坚持集群发展、可持续发展两大基本策略,将产业集群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并配套发展零部件生产、原材料交易、小型设备、产品设计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同时,严格环保标准,确保园区环境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环保型工业区。
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方向,兰家工业园区将重点建设小型便捷行走工业、家居用品制造、小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基地和吉申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白钢制品加工园、家居制品产业园、服装鞋帽加工制造园、出口加工制造园、日用品工业园、小食品加工园、绿色食品加工园、小家电制造园等特色产业园。
东北亚物流园区
按照前店后厂格局,发展长途物流缓冲区、物流服务交易市场、第三方物流基地,重点建设果品蔬菜物流、生产资料物流、生活用品物流和服装集散物流等四大物流区,并配套发展金融、保险、法律、咨询、旅游等服务产业,形成原材料、制成品交易、流动、储存、增值服务等物流配套综合服务体系。主要发展与农产品、生活用品制造密切相关的原材料和成品物流,建设专业化物流中心,鼓励制造业物流外包,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制造业综合物流服务、商业物流、城市配送等方向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产业,并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建设外向型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国际物流服务。
综合服务区
以完善产业配套,提升服务效能为目的,建设集行政、办公、商业商务、文化教育、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为园区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
生态环境建设
以建设绿色生态开发区为宗旨,在保护现有绿地和林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净化空气、控制产业布局等措施,增林地、上绿量、扩水面、建广场、造景点,建设“天蓝、水清、地绿、花香、城美”的生态开发区,打造宽城北部生态新格局。
重点建设生态防护林和绿色走廊,利用红旗水库等现有水系,建设水面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集科技研发、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
长春北部新城现代化新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