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线作战
1937年至1941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主力为阻止日本侵华舰队溯长江西犯的防御作战
1937年至1941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主力为阻止日本侵华舰队溯长江西犯的防御作战。
战役背景
七·七事变后,日本海军第3舰队在长江口、舟山海域集中舰艇30余艘,企图配合陆军迅速攻占上海、南京,然后溯长江西进,夺取华中战略要地,消灭中国舰队主力。中国海军的作战方针是;避免与日本海军在海上决战,第1、第2舰队迅速集中长江沿线,协同陆、空军,扫荡扑灭进入长江的日本侵华舰队,封锁长江各要口,采取沉船阻塞,并依托要塞,布设水雷,消耗日军力量,迟滞其溯江西犯,掩护国民政府机关后撤,粉碎其速战速决的目的。
战斗经历
第一阶段
整个作战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8月13日起,至12月13日南京失守止,主要进行淞沪阻塞作战、江阴阻塞作战。在日本海、空军的轮番攻击下,中国舰艇主力遭受重大损失,被炸沉、击沉15艘,自沉13艘,但有力地配合了长江下游沿岸陆军的作战,延缓了日军进攻的速度。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自12月14日起,至1938年10月27日武汉被占领止,主要进行马当阻塞作战、九江阻塞作战、田家镇阻塞作战。为发挥要塞威力,配合水雷防御,阻遏日军舰艇西犯,争取有利时间,先后布设水雷5000余枚,沿岸装设舰炮32门,但终未能阻挡日军攻势,中国舰艇被炸沉、击沉5艘,受伤5艘。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自武汉失守起,至1941年10月止,主要进行金口和城陵矶阻塞作战、荆河阻塞作战、洞庭湖阻塞作战、川江阻塞作战以及敌后布雷游击战。在此期间,中国海军分段封锁长江,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开展布雷游击战,先后布设水雷8000余枚,长江两岸装设舰炮、野炮、山炮130余门。日军采取飞机轰炸、陆上迂回包围的作战方式,中国舰艇被炸沉13艘、炸伤6艘、自沉1艘,城陵矶、宜昌相继陷落,但中国海军运用水雷战和要塞阻击相结合的战术,破坏敌后海上交通线,使日本舰队无法循水道进入川江和长江上游,迟滞了日军行动,达到了拱卫陪都重庆的目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57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战斗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