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坝工程
水利工程技术
闸坝工程是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工程建筑来说,除堤防外,要算闸坝工程发展最早了。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记载西门豹兴建漳水十二渠的故事(公元前422年),《水经·浊漳水注》记载:“二十里中作十二,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 。
技术简介
即是梯级开发筑有十二个堰,分为十二流的渠首都有闸门控制。继而秦代兴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公元前256年)和郑国渠(公元前246年),都是修筑堰(低滚水坝)的水利工程枢纽工程。可见闸坝工程早在我国发展起来。不仅如此,泄流时的水跃现象,我国在《管子·度地》中,也早有记载:“杜曲激则跃,跃则倚,倚则环,环则中……”,认识到渠底局部突然升降(杜曲激)出现水跃现象;而“倚”和“环”则是描述水跃主流漩涡和两旁回溜形态;“环则中”是说有了水跃就要发生冲刷,指出了水力破坏性。
简介
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记载西门豹兴建漳水十二渠的故事(公元前422年),《水经·浊漳水注》记载:“二十里中作十二,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 。即是梯级开发筑有十二个堰,分为十二流的渠首都有闸门控制。继而秦代兴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公元前256年)和郑国渠(公元前246年),都是修筑堰(低滚水坝)的水利工程枢纽工程。可见闸坝工程早在我国发展起来。不仅如此,泄流时的水跃现象,我国在《管子·度地》中,也早有记载:“杜曲激则跃,跃则倚,倚则环,环则中……”,认识到渠底局部突然升降(杜曲激)出现水跃现象;而“倚”和“环”则是描述水跃主流漩涡和两旁回溜形态;“环则中”是说有了水跃就要发生冲刷,指出了水力破坏性。
由引水灌溉工程发展起来的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在透水地基河床上修建低滚水坝(堰),迄今,我国很多河流上遗留着古代用竹笼河卵石或块石堆砌的拦河或分水的低滚水坝。但是,结构混凝土建造的闸坝还是近百年内的事。印度在旁遮普河的冲积平原上1892年建的第一个主拦河堰(Khanki堰),因为没有经验,建成后不久(1895年)就失事了。经过组织讨论研究和试验,发现是在水地下冲刷和水跃消能考虑欠周,从而为土基上滚水坝设计指出了方向,随后就出现了布莱(Bligh,1910)的渗径长度设计方法。1934~1935年印度重建该堰,在地下轮廓设计和水跃消能方面取得了成功,并装置了测压管等观测设备,为后来设计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此期间莱恩(Lanc,1934)提出了渗径长度加权计算法,使土基上闸坝设计方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我国开始修建混凝土结构的闸坝工程,可能要算李仪祉先生于本世纪30年代初在陕西省规划建造的“关中八惠”灌溉枢纽工程了。到了50年代初,我国结合治淮工程修建了大量的水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5 14:14
目录
概述
技术简介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