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立雕(1928年9月-2020年4月18日),又名韦英,籍贯湖北浠水,
闻一多先生的次子。在闻立雕的一生中,他时刻记住父亲的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话既是父亲闻一多一生的写照,也是儿子闻立雕人生的
座右铭。
少年时代的闻立雕在兄弟之中是脾气最躁的一个,有些淘气的他和父亲经常闹一点小别扭。那是在读小学二年级时,他因犯了
胃病,一天中午没有回家吃饭。为此,父亲
闻一多不放心,就吩咐保姆带了一杯牛奶到学校去看儿子闻立雕。保姆到学校后还告诉立雕说:“先生知道你的胃有些不舒服,很放心不下,叫
我来看看你,还叫你把牛奶喝了。”保姆回家后,告诉先生,立雕的胃病还没好。闻一多听后有些着急,就亲自在家里拿了些药赶到学校,找到儿子,要他把药服下去。可小立雕认为,父亲这样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了脸,于是对着父亲大吵大闹。而父亲却一声不吭,坚持要立雕服了药后才走了。
像这样在父母面前“无理取闹”的事,在少年时代的立雕身上时有发生。自从父亲离开他们后,闻立雕才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
爱国者,还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父爱。从此,他心中一直藏着对父亲的歉疚。闻立雕还曾对记者说过:“我曾读一篇文章,从前一个年轻人因为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在
一天下大雨时,他就站在雨中任雨水冲刷。这时别人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我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说到这里,他还告诉记者,我想我也是这样,我也应该到大雨里去,让雨水冲刷掉我对父亲的歉疚。
父亲被害后,闻立雕于1948年的上半年,随母亲
高孝贞一同来到了解放区。为了安全起见,改名韦英,自此以后,一直叫韦英,本名闻立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闻立雕到解放区后,先入北方大学文学系学习,后进入
中央团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团中央工作。在团中央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调到
陕西省委宣传部工作。在那里他工作了整整15年后,才被调到中央统战部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闻立雕被调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宣传部工作,直到1978年的春天,才调回北京,在中央宣传部宣传局任副局级调研员,一直到他离休。离休后的闻立雕,并没闲着,一心致力于《
闻一多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
1948年3月到
晋冀鲁豫边区参加革命,5月至8月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8月至1949年7月,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1985年9月改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习。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7月至9月,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干事。10月至1950年8月,任西北青年
干部学校第一队教育干事。1950年8月至1955年秋,先后任西北
团校(原西北青年干部学校)研究室秘书、党史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秋至1958年夏,任
中共陕西省委讲师团哲学组中级组教员。1958年夏至1964年2月,任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干事。1964年2月至1969年秋,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室干事。1969年秋至1970年12月,在吉林、湖北中央统战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1年2月至7月,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971年8月至1979年9月,任中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1979年9月至1985年12月,历任中央宣传部宣传局
副处级、正处级干部。1985年12月,任中央宣传部宣传局副局长级调研员。1989年11月,
离职休养。
韦英同志长期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及教育工作,离休后连任两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1998年被评为中央宣传部机关和中共中央
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996、2001年被评为中央宣传部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闻立雕先生的夫人杜春华与他在中央团校是同学,他们在这里相恋,并结为伉俪。杜春华女士早年在
延大附中读书,毕业后进入中央团校,而今的杜春华女士已离休。他们夫妻生育一儿一女。儿子
闻黎明,在中国社科院工作。女儿闻军,比哥哥小两岁,“文革”期间与哥哥一起到北大荒插队。后来知青返城,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父母身边只能留一个子女,于是哥哥闻黎明回到了父亲身边,闻军继续留北大荒。后闻军与一名上海知青恋爱结婚,便离开北大荒,进入江苏
南通市一家合成纤维厂当工人,后从事档案工作。